[宋]晏殊《清平樂(春花秋草)》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偘亚矫槛鞉,未抵別愁多少。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度三臺。
注釋:
1、只是:總是,盡是。
2、“總把”二句:化用唐李商隱《代贈》詩:“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3、總,縱然,即使。
4、兔走烏飛:指時光飛逝。兔,代指月亮。
5、烏,代指太陽。
6、三臺:本為星座名,代指崇高的官位!稌x書·天文志上》:“三臺六星……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臺,主開德宣符也!
7、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稱三公為三臺。又,漢因秦制,設置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者為外臺,合稱三臺。
賞析:
《清平樂》大約為晚唐創(chuàng)調,較早見于唐末五代初韋莊詞中(《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為四十六字雙調小令,為平仄韻轉換格,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四句三平韻。晏殊詞中共有此調五首。本篇借此短調,直抒胸臆,自道身世之感,暢發(fā)其及時行樂的一貫思想。與他許多同主題作品先景后情的寫法不同,本篇一開始就直抒懷抱,出以感嘆語。春花秋草,都是悅人心目的.美景,但在詞人眼中,它們“只是”(總是、盡是也)催人衰老之物。生派愁怨與無知的自然物,一起便覺作者運意之妙。上片后兩句,進一步做極度的情感夸張,謂縱然掃盡千山眉黛,亦難抵詞人之無窮別愁。別愁之深就被如此表現(xiàn)出來了。過片兩句,由感嘆別愁之深轉入以實際行動來銷愁釋恨——飲酒和聽音樂。蓋酒可使人暫時忘憂,絲管之聲可以悅耳醒心、并釋心靈之郁結也。末兩句,自述身世,點出題旨。詞人雖身登“三臺”之高位,仕途比別人顯達,但也曾幾度罷相、外任州郡,嘗到了許多不得意的苦悶煩惱。此詞大約為罷相外放任期間所作,故感嘆曰: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像我這樣顯達的人,雖登臺閣,能有幾度?還不如趁此美好時光,充分享受人生吧!晏殊的許多宣揚及時行樂之作,寫的都是普泛化的感情,但本篇卻是寫他這種身份的人獨有的感受,故值得重視。
【[宋]晏殊《清平樂(春花秋草)》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