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shù)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nèi)容與藝術(shù)的統(tǒng)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給楊玉環(huán)寫的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給楊玉環(huán)寫的詩即《清平調(diào)詞三首》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xiàn)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前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gòu)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功力。
【1】原文
清平調(diào)詞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風拂檻露華濃⑶。
若非群玉山頭見⑷,會向瑤臺月下逢⑸。
其二
一枝秾艷露凝香⑹,云雨巫山枉斷腸⑺。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⑻。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⑼,長得君王帶笑看⑽。
解釋春風無限恨⑾,沉香亭北倚闌干⑿。
【2】詞句注釋
、徘迤秸{(diào):唐大曲名,《樂府詩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辭》,后用為詞牌。
、啤霸葡搿本洌簯蚁胫o,謂貴妃之美。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菣懀簷跅U。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热河瘢荷矫,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蓵簯(yīng),幣_: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宮殿。
、室恢Χ專╪óng)艷:指牡丹花(木芍藥)而言。秾,一作“紅”。
⑺巫山云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⑻可憐:猶可愛、可喜之意。飛燕:即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艷服華妝的姣好姿態(tài)。倚,穿著、依憑。
⑼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慰矗╧ān):此為韻腳,讀平聲。
、辖忉專航馍ⅰ⑾庵。釋,即消釋、消散。一作“識”。春風:此指唐玄宗。
、谐料悖和っ,沉香木所筑,在唐興慶宮龍池東。故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nèi)。沉,一作“沈”。闌干:即欄桿。
【3】譯文
其一
云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變?yōu)橘F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
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斷肝腸。
借問那漢宮中誰能與她相比,就算趙飛燕,也只有憑藉著新妝才差可與之比方。
其三
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長使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君王的無限春愁都隨春風一掃而光。
【4】作品精讀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釋讀
你華麗的衣裳如天上的云彩;你俏麗的容顏如初開的牡丹
春風煦煦,輕輕地撫摩著精巧的欄桿;牡丹含露,分外嬌艷
她不是人間的佳麗,是天上的仙女,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讓人驚艷。
猜讀
不管是楊貴妃的衣裳美如云霓,容貌勝似牡丹;還是云彩、牡丹欽傾于楊的俏麗,愿裁剪為衣,慕為其容。
總之,楊貴妃俏麗驚人,不用置疑
皇恩浩蕩,雨露滋潤,三千寵幸集于一身,貴妃之美可想而知,這也是最有力的證據(jù)。
這樣的美人,當然是天上的仙子,人間自是沒有這等尤物,這般絕色啊。
惋惜的是,因為她的超凡絕世,令很多佳麗花容失色,香魂凋零,成為她們前世今生乃至來生最大的遺憾和不幸!即便魂銷香塵,千年輪回,她們?nèi)栽诒L苦雨中啜吟!
一花獨放萬花皆悲,這就是現(xiàn)實!
(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釋讀
一枝紅艷的牡丹,含著朝露,散著芳香,猶如云雨巫山的神女,縱是楚王朝思暮想,也只能徒勞地愁斷柔腸。
試問問,漢宮粉黛何其多,誰又比她更美?就是漢成帝寵妃趙飛燕,涂脂抹粉,換上新裝,那也是白花工夫。
猜讀
帶露的牡丹何其嬌艷嫵媚,朝陽里更是風情萬種,煞是迷人
那一枝,獨傲群芳,艷麗無比
人花相映,煞是動人
就是楚王,也只能在夢中才得巫山云雨
就是漢宮那以嫵媚嬌小名世的玲瓏趙飛燕,著上新妝,也難比貴妃之美!對照的妙處在這里產(chǎn)生神力——使美者更美。
美到無以言喻的極至,欲正面寫之,著實令寫者犯難
即使你李白貴為謫仙,也不例外
“一枝紅艷”,獨自承沐皇帝的恩露,萬花叢中一枝獨秀,芳華絕世,艷壓眾美,傾國傾城,自在情理之中。
貴妃異常俏麗,非一般尋?杀
因為,楊貴妃國色天香,實乃天賜絕色,自然之靈也
群芳皆嫉自然不可避免,世人皆欲殺,似乎亦是必定!古人早就知曉:物極必反!
李白你再有能耐又會怎樣?還不是貴妃一樣的境況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窮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釋讀
名花艷,美人艷,人映花,花襯人,是多么地俏麗和諧,常常博得風流的君王,含笑顧盼,舉步流連。
沉香亭北,倚著欄桿,觀賞,消遣,人影花影兩相輝,縱有無窮的春恨,也會自然地煙消云散。
猜讀
人美花艷,相映生輝,魅力無窮,弄得君王癡癡地含笑,脈脈地觀看
最是她沉香亭北斜倚欄桿賞花時的慵懶繾綣之態(tài),嬌媚之神,消解了君王的無邊春恨。
“美人禍國”論在此似得一鐵的例證
后來產(chǎn)生的事實仿佛也充分地印證了這一點
愛情,人類繁衍的前奏,社會生活的主題
我們可親可敬的代代先輩,用漫漫渺渺的無數(shù)歲月,在他們百折不撓蹂躪出的坎坷里程里,他們以人性中最至純至美的情緒與期冀,熬煉出了這種被稱著愛情的精力食品。
在此過程中,先輩們唱出了一曲曲蕩氣回腸令人神往的理性之歌,上演了一出出美好波折悱惻纏綿的喜劇悲劇。
愛情,成為人性中光榮奪目馨香延綿的情緒之花,成為人類情緒大花園中最殘暴芳香的一枝。
“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處所,愛情的歌就會重復(fù)地吟唱!”上至君王貴胄,下及庶民百姓,都心存同樣的愿望同樣的夢。
他們都同樣渴望暢飲她甜蜜甘美的瓊漿,都同樣渴望成為故事中最亮麗最注視標那一個主角。
為了達到這一點,無數(shù)人為她而憔悴,為她而殉情,將愛情演繹得轟轟烈烈繁繁復(fù)復(fù)凄凄迷迷,演繹得驚天地泣鬼神山水落魄花月失魂!。
玄宗與楊妃之愛就是這萬千故事中的精彩一幕
她的出彩之處就在于一個是君臨天下而極重情義的帝王,一個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傾國傾城的妃子,他們的故事本該有很多精彩的章節(jié),本該有一個人們一直期待的那種古典而美滿的結(jié)局。
可是,漁陽的那一聲驚天的鼙鼓,驚破了霓裳羽衣曲,為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劃上了句號!馬嵬坡的那一場悲風苦雨那一聲裂肺撕心便是這個故事的凄婉而斷魂的謝幕,讓人們知道:再美的花最終都要凋零為塵土,再美的人最終都要枯化為白骨!。
這一場愛情便成了帝妃之戀的千古絕唱,成為愛情百花園里最姝麗的一朵。
拋開帝妃這一特別的身份,回歸愛情的本真,我們不得不為他們的真愛動容動心,并獻上我們的心香一炷!試想想,由古而今,朝朝代代,興廢更替,帝君何其多,這樣的故事,這般的衷情,屈指數(shù)數(shù),又有幾人?有道是,三宮六院尚不夠消遣,還要微服“私訪”,遍摘世上奇卉,閱盡人間美珍,流下了許許多多光榮陸離百怪千奇的“花事”,成為民間野史柳巷戲說的爆料與話柄!好在,這些早已作古的帝王不會把他們送上法庭,告他們一個誹謗罪,也不會向他們索要巨額的精力喪失費!。
李楊之戀一去千年,在此,我們不必去探討他們的愛情與大唐的衰敗有無直接原因。
單就他們對愛情所持的這種態(tài)度,就要為他們獻上我們虔誠的敬意
因為,在現(xiàn)代被異化了的愛情里很難找到這種牽人心魂的成分
只是,在江山與美人之間,玄宗辜負了一個如花生命的俏麗愛情
二者不可兼得,選擇竟是這般的鮮血淋淋
馬嵬坡的悲風依然長鳴,仿佛楊妃不逝世的冤魂,正如怨如訴地為她的這一場曠世的愛情不絕地哀吟!。
李楊之戀到此為止,你李白對李唐王朝的單戀卻遠未結(jié)束,因而,在你離棄朝廷之后,又演繹出了那么多悲悲切切撼人心魄銘記史冊的故事,讓代代后人重復(fù)地讀你命途多舛而又光輝光艷的人生。
這場曠世之戀止于馬嵬坡那一片沸騰的民聲
玄宗錯就錯在他眼里只裝下了一個美人,而忘記了作為帝君的責任——要胸懷天下,博愛蒼生!。
殘暴的現(xiàn)實似乎總愛跟意氣風發(fā)、卓然不群的書生作對
盡管你手中的椽筆能驚天地、泣鬼神,盡管你也曾自命不凡地說過:“我輩豈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視權(quán)貴?”經(jīng)過千百次的努力之后,你最終也不得不做個御用文人,不得不替皇帝的寵愛描眉畫唇,不得不替皇帝老兒消解無窮春恨。
你“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哪里去了?你“欲上青天覽明月”的豪情哪里去了?好在,你并沒有忘記這些,于是有了明朝“掛帆席”,散發(fā)“弄扁舟”的負恨離棄,有了彈劍而歌的郁憤,有了踏雪獨吟的孤寂,有了“我獨不得出”的悲鳴!。
賞讀
天寶元年(742),經(jīng)人推薦,你吟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二入長安。
你本認為從此可以大顯身手,大展宏圖了
誰知,僅得一“供奉翰林”的虛枉頭銜
皇帝只把你當作御用文人,作詩吟賦,用來點綴升平盛世
大失所望的你,終日借酒澆愁,爛醉如泥
一日,唐玄宗游沉香亭賞牡丹,不愿聽舊詞,便命人宣你作《清平調(diào)》三章。
時值你大醉不醒,喚了半天,還是不醒,只得以涼水潑面,方才醒來
醉意懵懂的你,聽說奉詣寫詩,便在別人的扶持下旁若無人地來到沉香亭,把高力士折騰一番之后,方不假思索,一揮而就,成詩三章。
玄宗即刻令人演唱,一章唱罷,皇帝早已是龍顏大悅
為讓貴妃高興,玄宗親自持玉笛伴奏,君樂妃亦樂,好不快活
你急就的這三章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清平調(diào)》三首
你李白斗酒詩百篇,區(qū)區(qū)三章,何以難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對你的詩才已略知一二,又見你的不得志處境,玄宗沉淪酒色的荒淫。
我們在為玄宗的愛情唱贊歌的時候,我們絕對無法寬恕他對民生的疏忽。
“清平調(diào)”本為詞調(diào)名,因其體式類詩,故入選多種詩集
三首詩,首章以名花、天仙喻貴妃;次章以神女、趙飛燕映襯貴妃;三章則將名花、美人、君王融為一體,點明名花美人的存在,不過是為博君一笑,為解君王“無窮恨”而已。
而詩人的存在,并無實職,只是每日陪侍皇帝宴飲游獵,奉命寫一些點綴升平的玩樂詞章罷了。
三首詩既諷刺了楊貴妃以色媚主,也諷刺了唐明皇因色誤國
明皇非明,實乃荒淫誤國之昏君
是沒有罪過的,要害在于作為國君的男人,在與江山面前,是否能理智地把握自己。
“禍國”之論,實在謬矣,讓千古以來的無數(shù)蒙冤遭屈!
詩歌將眼前之景與神話傳說、歷史掌故相聯(lián)合,寫得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花團錦簇,濃艷香澤,飄灑流暢,極富浪漫情味。
比喻的運用尤為突出:以花喻人,以云喻衣
一個“想”字,即賦予嶄新意境:貴妃之美讓人刻骨銘心,故而,云想為衣,花想為容。
品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看見天上綺麗的云彩,就想起她那俏麗的衣裳;看見園中盛開的花朵,就想起她那動人的顏容。
春風吹拂著欄桿,在露水的滋潤下,花朵顯得更加濃艷
這兩句詩寫出了牡丹花的艷麗,也寫出了楊貴妃的美貌
前句寫人,因花而想到人的容貌,人之美可想而知了
后句寫花,暗則寫人,楊妃得唐玄宗的恩寵,也就像牡丹得春風愛撫、雨露滋潤一般。
詩中,花容人顏,相互映襯,清新流暢,煞是迷人
現(xiàn)今,人們常用“云想”句形容女子的愛打扮、愛俏麗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一枝紅艷”指牡丹花
“云雨巫山”是用宋玉高唐賦的典故,指楚王與巫山神女的故事
“枉斷腸”即神女朝云暮雨,來往飄忽,使楚王徒勞地生出幾多惆悵,徒勞地銷魂斷腸。
牡丹紅艷的花瓣上,點點滴滴的露水,還留著清醇的芳香;憶起傳說中的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故事,讓人莫名地心神感傷。
詩句比喻楊貴妃的俏麗得寵,就像巫山神女與楚王的幽會一樣,只不過是一場虛幻而已。
今人引用該句,常直接用其本義,以形容花枝的俏麗可人;“云雨”句常用來表現(xiàn)男女戀情的如夢似幻與虛無縹緲,令人迷戀心傷,無以自拔。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嬌艷的名花與傾國的美人配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討人愛好;因此,時常能博得君王充滿歡笑的贊嘆。人映花,花襯人,哪一個更美?詩人著重于夸獎楊貴妃的俏麗,深得唐玄宗的寵愛。
現(xiàn)人們常引用這兩句詩,去夸獎女子的艷冶與討人愛好。
【5】作品鑒賞
這三首詩,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xiàn)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yīng)。
第一首,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跋搿弊钟姓磧擅娴睦斫,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叭舴恰薄皶颉,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tài)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huán)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huán))。后有人據(jù)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yǎng)的人。據(jù)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xiàn)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yōu)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耙恢t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么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6】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或天寶三年(744)春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全唐詩》題注:“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于興慶池東沈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diào)》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lǐng)歌詞,意甚厚。上因調(diào)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
【7】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為人爽朗大方,樂于交友,愛好飲酒作詩,名列“酒中八仙”。曾經(jīng)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擔任翰林供奉,賜金放還,游歷全國,先后迎娶宰相許圉師、宗楚客的孫女。唐肅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亂,流放夜郎,輾轉(zhuǎn)到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時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詞賦,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后世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
-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給楊玉環(huán)寫的詩】相關(guān)文章:
李賀寫的詩08-27
李白給杜甫的詩有哪些09-29
李賀寫馬的詩03-21
關(guān)于李賀寫馬的詩03-23
李賀的詩馬詩03-30
關(guān)于李賀寫的詩有哪些08-02
李賀的詩10-25
李賀的詩馬04-06
李賀釣魚詩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