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chuàng)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分享了鹿柴的鑒賞,歡迎欣賞!
古詩鹿柴王維 篇1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閱讀訓(xùn)練】
(1)蘇軾評論王維詩的特點(diǎn)是“詩中有畫”,試結(jié)合本詩作簡要的分析。
。2)本詩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什么,試作簡要的分析。
。3)落筆先寫“____”,寂絕人跡,接著以“_____”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
。4)這是一首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說說前兩句與后兩句在“動”與“靜”上的關(guān)系。
(5)下面詩句中的哪一句與這首詩的已經(jīng)不同?( )
A.“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鳥鳴澗》)
B.“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
C.“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dú)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題畫》)
答案
。1)前兩句雖不見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見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動,同時“空山不見人”,寫出了山林的幽靜。后兩句寫光返深林,復(fù)照青苔,是畫卷中的主人公所見之景。兩者結(jié)合,便是一幅絕好的人景相依的圖畫。
。2)本詩的藝術(shù)手法是反襯,詩人所要描寫的中心內(nèi)容是“幽寂”,前兩句,詩人寫山中“不見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著一聲“人語響”,劃破了這一分山林的幽靜,這樣的手法便是反襯。同樣,后兩句詩人目的是寫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寫“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寫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讓一縷淺明的陽光投進(jìn)林深之處,還照在青苔之上,這樣給讀者的感覺便是,明者自明,幽處自幽,而且經(jīng)此明者的`比照,幽處就顯得更幽了。
(3)(空山 但聞)
。4) (前兩句“靜中有動”:空山寂寂,不見人影,卻有說話聲回蕩;后兩句“動中有靜”,描寫光影流動,又充滿寂靜的感覺。)
。5)C
鑒賞
殷璠謂:“維詩辭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宋】計敏夫《唐詩紀(jì)事》巻16)殷璠此論實(shí)際上道出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和意境濃郁(特別是禪境)的特點(diǎn)!霸娋撑c禪境本相同,所以詩人和禪師常能默然相契……禪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靜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保ㄖ旃鉂摗对娬摗罚虾9偶霭嫔2005年版。)對王維的詩歌,特別是那些具有濃郁禪意的詩歌,我們似乎更多地注意到它們的表面的詩情畫意,而對詩人筆下涌動著的禪境,我們在鑒賞的時候往往注意不夠,甚至忽略。
現(xiàn)在讓我們來體悟此詩中濃郁之禪境。
此詩首句“空山不見人”乃本詩一大前提也。此前題謂:空山(已蒙禪之深機(jī)也)非但不見人,亦不見光影,不見喧嘩和塵世之干擾也。正如陶潛所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也。而且在此山中,作者在體味著禪境、禪理以及禪帶來的妙喜。
在此前提下,分出兩層:
一謂:“但聞人語響”。即于“空山”當(dāng)中所造之境,亦即寂靜,為人聲所破,即首句之境為本句所破也。然此句大有妙意:讓首句之空寂進(jìn)入人響,使整個流動之境頓出。此妙境正可用“鳥鳴山更幽”來比況。然此句亦顯示首句作者心之靜也:蟲聲、鳥聲、流水聲——大自然中一切聲響皆被禪心屏去,一切皆歸于空寂。
二謂:“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也!翱丈讲灰娙恕,句中亦涵不見光影之意,亦有寒寂荒遠(yuǎn)之意,不然此地已成世人喧嘩之地也。倘若說“人語響”打破聲寂,那么此兩句則打破色寂和幽暗也。林深幽邃,亦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所謂:“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竒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边@里不但是景觀之“人之罕至”處,亦禪境之罕至處也。作者筆下這一縷光,明是夕陽,實(shí)亦禪境所至之美妙瞬間也,不可隨便看過!扒嗵Α币嘣谕蹙S常用,(如《戲贈張五弟諲三首》其一:“青苔石上凈,細(xì)草松下軟!保ā锻跤邑┘{注》巻2);《田家》:“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保ā锻跤邑┘{注》巻11);《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綠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保ā锻跤邑┘{注》巻14));《閨人春思》:“閑花落遍青苔地,盡日無人誰得知!保ā锻跤邑┘{注》巻15))乃喻自身清凈之物也。光照青苔之上,亦當(dāng)大有佛家之深意也。二句合觀,便知這夕陽入處,不但照見林中幽僻之景,亦照見林中幽僻之人,更似照見作者透悟瑩徹之禪心也。
清徐增謂:“此詩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筆下,真是大光明藏,無有一字在也。”(《而庵說唐詩》卷五)此說大秒,正合本詩深意。
此詩藝術(shù)妙處,正如《詩法易簡錄》所評:“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存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嚴(yán)滄浪所謂‘玲瓏剔透’者,應(yīng)推此種。沈歸愚謂其‘佳處不可言語’,然詩之神韻意象,雖超于字句之外,實(shí)不能不寓字句之間,善學(xué)者須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蘊(yùn),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有專家評論此詩謂:“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而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xì)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劉學(xué)鍇《<鹿柴>鑒賞》(《唐詩鑒賞辭典》第177,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正指出此詩之妙境,但于禪境之解說尚有欠焉。
古詩鹿柴王維 篇2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注釋:
1、鹿柴(zh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2、但:只。聞:聽見。
3、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4、照:照耀(著)。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描寫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diǎn)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我們走進(jìn)深山密林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yàn):山中分明杳無人跡,卻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前后左右環(huán)視尋覓,又見不到一絲人影。反襯出的是長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語響過,山林復(fù)歸于靜,而由于剛才的`那一陣響,此時的空寂便會更加觸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陽返照的余暉。深林本就幽暗,林間下有青苔,更強(qiáng)調(diào)了其幽暗。夕陽斜斜地投進(jìn)深林,又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讀來,會覺得這一抹余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線光亮,給冷冷的青苔帶來了一絲暖意。但稍加體會就會感到,實(shí)際恰與此相反。斜暉帶來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gòu)成的強(qiáng)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
古詩鹿柴王維 篇3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注釋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軍時在山上扎營,立木為區(qū)落,叫柴;別墅有籬落的,也叫柴。
2.空:詩中為空寂、幽靜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輞川集》中的一首。詩中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山之所以“空”,是因?yàn)殍脽o人跡!安灰娙恕比,將“空”具體化。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通常情況下,山中盡管無人,但不會無聲!暗劇倍謱⑸L(fēng)聲、潺潺水聲、唧唧蟲聲、啾啾鳥聲統(tǒng)統(tǒng)排除開,只聽見偶爾傳來的幾聲“人語響”。表面上看,這幾聲“人語響”似乎打破了寂靜,其實(shí),一陣人語響過以后,空山又回到了萬籟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兩句“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說,要描寫幽暗的境界應(yīng)回避光亮,詩人卻偏偏寫“返景入深林”。猛一看,這一抹微弱的.斜暉似乎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絲光亮,其實(shí)恰恰相反。當(dāng)“返景”的余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時,那一小塊光亮與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強(qiáng)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況且,那“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zhuǎn)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更漫長的幽暗。
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酬張少府》)!遁y川集》中的作品,大多著力描寫自然景色的靜美境界,前人認(rèn)為這些詩不談禪機(jī)而深得禪理,讀之身世兩忘,萬念俱絕。這反映了王維晚年對現(xiàn)實(shí)冷漠的消極思想,但這些詩“詩中有畫”的表現(xiàn)手法卻具有不朽的美學(xué)價值。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詩的大體內(nèi)容,在準(zhǔn)備考試時,可以做復(fù)習(xí)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古詩鹿柴王維 篇4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賞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展葌饕,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diǎn)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古詩鹿柴王維 篇5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注解】:
。薄⒙共瘢阂阅緰艦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病⒎涤埃褐溉章鋾r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韻譯】: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評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diǎn)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 王維《鹿柴》古詩賞析 推薦度:
- 鹿柴王維古詩拼音版 推薦度:
- 王維《鹿柴》古詩原文意思賞析介紹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鹿柴王維】相關(guān)文章:
鹿柴古詩王維的解釋06-30
王維《鹿柴》古詩賞析10-30
古詩鹿柴王維帶讀音06-22
幼兒古詩鹿柴王維教案07-15
古詩鹿柴王維全文翻譯06-14
古詩鹿柴王維拼音版07-17
鹿柴王維古詩拼音版10-23
古詩鹿柴王維帶拼音讀09-14
古詩鹿柴王維帶拼音版09-23
鹿柴王維古詩原文及古詩詞翻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