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生活的環(huán)境似乎是與學習絕緣的,祖宗八輩子都是泥腿子,沒有摸過書。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方仲永當然也與書寫文具絕緣。然而,有一天,他哭著鬧著索要文具寫東西,方爸爸借來了文具,方仲永大筆一揮寫的四句話居然很符合大宋王朝“高大上”的標準,得到當?shù)匚幕绲氖卓,“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王安石寫得不真實,因為當?shù)厝瞬焕蠈,顯然過分夸大了方仲永的天賦。一個五歲的孩子,忽然能寫詩,對于他生活的那個村子而言,是一件又震驚又榮耀的事。當?shù)剜l(xiāng)親為了炫耀自己村子人的智商,添油加醋也不足為奇。
其實,方仲永是有學習條件的,而且還算不賴。方仲永是金溪人,金溪屬于江西撫州,是臨川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晏殊、晏幾道、王安石、朱熹、文天祥都是臨川人。臨川人也是大宋“國考”高手,整個大宋,臨川有446人中進士,出了兩任宰相、兩任節(jié)度使、四個御使、17個尚書侍郎。方仲永生活在文化之鄉(xiāng),經(jīng)常耳濡目染,不知道聽過多少老鄉(xiāng)的詩詞、文章,加上智商不錯,才情便在一瞬間噴發(fā)了。
在《傷仲永》里,王安石是以成人的口吻來評價方仲永,表現(xiàn)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事實上,當王安石在舅舅家見到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時,王安石自己也是十二三歲。而小朋友王安石這個時候才剛開始正式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
剛進入學習階段的王安石,碰到已經(jīng)小有名氣的方仲永,兩人的起點和已有成績是不對等的,方小朋友稍占優(yōu)勢。那一年,家鄉(xiāng)人民可能拿兩個小朋友進行對比,或者拿神童在王安石面前夸獎,王安石或許被弄得有點兒沒面子。因此王安石說:長輩們讓方仲永作詩,他做的詩似乎不能和他“神童”的名氣相符。
寫這兩句話時,王安石是帶著小時候的眼光來評價方仲永,可能連他自個都沒有意識到。
對方仲永的關(guān)注,雖然不能說全是妒忌,但終究帶著一點不舒服的情緒,直到多年后,王安石也沒有放下。
我們應(yīng)該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對于家鄉(xiāng)那些早有成就的同學、同輩,會帶著點兒不服氣的關(guān)注和懷念:對方考上什么大學?找到什么工作?所以,王安石在七年后回到家鄉(xiāng),就很關(guān)心地問起這位同輩的下落,親人卻回答“泯然眾人矣”,方仲永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了。
此時的王安石,已經(jīng)考中進士,在揚州任官,學業(yè)的境界肯定非方仲永可比。然而,聽說當年的競爭對手現(xiàn)在不過如此,年輕的王安石是不是有點兒淡淡的憂傷呢?
所以,王安石提筆寫方仲永,主觀意識上是要說明為學的道理,然而,在感情的深處,也不免露出對同輩人的關(guān)懷、惋惜,甚至還有小時候那么一點點不服氣。即便是王安石那樣性格強硬的人,在理性的海面下,也總是涌動著感性的暗潮。
- 相關(guān)推薦
【王安石:我對方仲永有點兒嫉妒】相關(guān)文章:
王安石《傷仲永》09-27
王安石《傷仲永》教案11-09
王安石傷方仲永10-14
王安石傷仲永答案10-15
王安石《傷仲永》譯文10-04
談王安石的《傷仲永》06-25
王安石的傷方仲永10-22
傷仲永 王安石 譯文08-04
王安石《傷仲永》注釋07-25
王安石古詩《傷仲永》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