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1。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涂2。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3。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4。
注釋:
1、沈約《宋書·陶潛傳》:“潛弱年薄宦,不潔去就之跡!毕Ц骷覍Υ宋丛⒁。據此可知淵明于弱冠之年嘗為生活所迫游宦謀生,其地位甚低也。此篇當是回憶弱年薄宦之生活!皷|海隅”,系指東?绕h近海之地,今蘇北沿海一帶。《搜神記》卷二有“東海孝婦”,故事又見《說苑·貴德》、《漢書·于定國傳》,東海即今江蘇連云港一帶。此詩所謂“直至東海隅”必非指任鎮(zhèn)軍參軍之事,乃淵明弱年薄宦之事。又,既曰“薄宦”,時間必不很長,姑以兩年計,后年復歸家。
2、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涂:意謂道路遙遠,風波險阻!豆旁娛攀住罚骸暗缆峰那议L!蓖浚巴尽!盾髯印ば詯骸罚骸巴恐丝梢詾橛,曷謂也?”此二句賦而比,所謂“風波”或有喻指人事險惡時局動蕩之意,故下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以下簡稱逯注)謂“風波阻中涂”指阻風于規(guī)林事,非是。阻風于規(guī)林乃從都還阻于途中,此言自家遠游求宦途中,顯然并非一事。
3、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意謂傾身以求不過一飽,而一飽所需少許便有馀矣,何須冒風波之險乎?傾身:竭盡全力。《史記·酷吏列傳》:“周陽侯始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為之!
4、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意謂遠游從仕恐非適宜之計,遂止步返歸也。名:通“明”,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名計:猶明計,良策也。
賞析:
詩中頗有后悔之意,結合沈《傳》所謂“不潔去就之跡”,正相吻合。
【[晉]陶淵明《飲酒(其十)》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