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蔣勛老師以一種特別的視角來解說唐詩的繁華,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增添了對唐詩的另一種理解。
蔣勛老師認為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詩”這顆珍珠的過程。唐詩是詩歌到唐代一個水到渠成的階段。前人語言的積累和唐朝開放性使得唐代的詩人也有一種生命的開放性,所以才出現(xiàn)了那么多大氣的詩歌,像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充滿了自負、驕傲,同時又充滿了孤獨感。唐代的詩人都是可以同時表達孤獨和自負,像李白,李白驕傲到極點,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種人,“舉杯邀明月”同時又好大的自戀與孤單。唐代的詩人不斷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獨的巔峰上。像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充滿了孤獨感,正因為這種孤獨,使得詩人開始與宇宙對話。唐代的文人也隨著大唐帝國的開拓來到塞外,所以才會有“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只在書齋里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的。
蔣勛老師從時代的特點來說唐詩出現(xiàn)的必然性,是我們更能理解唐詩。
- 相關推薦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解析蔣勛說唐詩09-27
晚唐的華音-蔣勛說唐詩之李商隱08-03
蔣勛說紅樓夢聽后感06-26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精選6篇)10-23
蔣勛細說紅樓夢08-26
讀《蔣勛說唐詩》有感(精選5篇)05-25
蔣勛說唐詩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10-20
評價《蔣勛細說紅樓夢》10-13
唐詩里面說酒價09-15
蔣捷詩詞鑒賞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