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jīng)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譯,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翻譯:
在三秦護衛(wèi)著的長安城,遙望五津的風塵煙霧。
跟您離別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不要在分別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樣,一起哭得淚水沾濕了手巾。
注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一作“蜀州”。據(jù)《舊唐書·地理志》:“劍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縣置!贝构岸隇楣686年,其時王勃已去世十年,故當以“蜀川”為是。
、瞥顷I(què ):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xiàn)在的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雍、塞、翟三國,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輔三秦:一作“俯西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秋L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染簩θ说淖鸱Q。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屎龋核暮V畠,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中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并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這句意思是像小兒女那般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篇名作。題中“杜少府”姓杜而不詳其名,少府,官名,即縣尉;“之任”,赴任;“蜀州”,唐時屬劍南道,今四川省崇慶縣。
這是一首送別詩。
首聯(lián)寫送別之處和友人所往之地。首句說三秦(指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護衛(wèi)著京城。京城,指長安,即今陜西省西安市。點明作者在京城送別友人。次句說,望著你所去的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則在一片迷蒙的風塵煙霧之中。作者用一“望”字,把相隔千里的兩地聯(lián)系在一起,暗示相隔雖遠,而彼此可通,不用傷別。次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寫出送別之意,意思說:我們彼此都是宦游之人(即在外做官的人),離別為尋常之事,何用悲傷?三聯(lián)進一層申述次聯(lián)的“離別意”,說只要我們彼此相知,友誼深厚,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好比近鄰,不會感到孤單寂寞。末聯(lián)概括前三聯(lián)的意思,以不傷離別作結,說我們不必在分別的路口上,像小孩一樣都哭得眼淚沾濕了手巾。
本詩通過寫送別,表達了作者真摯深厚的友情,豁達的胸襟和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全詩構思巧妙,以送別而不傷別為主題,層層圍繞這個主題,從不同角度展示這個主題。首聯(lián)從送別和友人所往之地的角度,說明相隔雖遠而可相通;次聯(lián)從“同是宦游人”的角度,說分別乃尋常之事;三聯(lián)從深厚友情的角度,說彼此友情深厚,天涯亦是近鄰。然后才水到渠成地歸結出題意。雖然角度不同,但處處扣住別意,扣住友情,沒有悲傷,只有樂觀和豁達,沒有兒女般的依戀,只有真誠的激勵。一掃一般送別詩的惆悵悲傷的情緒,真實反映了初唐時期人們的精神境界。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成為表達深厚友情而廣為傳誦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譯03-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譯07-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注釋,賞析08-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1-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2-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譯文賞析03-1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