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是一本由宋代人編纂的兒童啟蒙讀物。要是在古代,我們?nèi)雽W第一課學的就不是語文的a o e、數(shù)學的1 2 3了,而是人手一本《三字經(jīng)》,讀著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jīng)》作為古代蒙學教育的起點教材,據(jù)說已經(jīng)通行了700多年。我是等我長到20多歲才系統(tǒng)地、認真地讀了這本今天看來是國學經(jīng)典的東西。對于我而言,像我們古代先人那樣熟讀背誦已經(jīng)不是我的目標。認真地分析其架構、品味其內(nèi)容,反而讓我覺得受益良多。
首先,蒙學教育的流程設計突出了教育對于人的重要性!度纸(jīng)》開頭便用了14對三字句論述了教育的意義、教育的方法,還用古人的案例說明教育能給人帶來的好處,并評析了教育這項事業(yè)里利益攸關方(父母、老師)的責任?芍^是費盡口舌讓孩子知道他們坐在書桌前讀書的偉大和重要!
其次,蒙學教育極其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把德育中的孝悌放到了首要位置。后面6對三字句就是闡述了禮儀和孝悌的內(nèi)容和意義。相比于后面所說的學習知識(智育)而言,古代的教育者認為德育是教育中至高無上的任務。家庭是社會和國家的基本單元,對于一個幾歲的孩童而言,其社會關系的接觸者主要就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對于一個運作正常的社會而言,維系其穩(wěn)定的關鍵就在于“孝于親”和“悌于長”。于是,孝悌就成為了封建社會里人們所必須具備的核心價值觀!度纸(jīng)》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灌輸該核心價值觀。故而,分別反映孝和悌的黃香溫席和孔融讓梨就成了盡人皆知、千古流傳的故事。
孝悌在封建時代下作為核心價值觀肯定是有其合理性的,否則也不會流傳了幾千年。孝悌在當時的合理性以及在現(xiàn)代是否仍具有意義,就成了其他需要討論的問題了。封建時代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社會的主要活動,家庭作為社會主要的生產(chǎn)單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和諧團結及穩(wěn)定,對于生產(chǎn)的進行、社會的運轉、人民的幸福極其關鍵。因此,孝悌這樣的核心價值觀能夠讓每個人的活動都有利于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關系以及同代人之間的關系。更何況,有人借用人性天生的觀念,以自然界中動物反哺的現(xiàn)象告誡人們,孝是人類的一種天性。
因此,當時的教育工作者和知識分子都本著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和維系社會良好運轉的社會責任感,向剛剛接受教育的孩子灌輸(或者傳遞)這樣的核心價值觀。(吐槽:反觀今天我們所接受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核心價值觀所灌輸?shù)姆绞,真的遠遠不如封建時代)。
第三,蒙學中德育草草結束之后,就到了智育階段了。教育的重要任務是要培養(yǎng)“德智”雙向發(fā)展的人才。知識的學習是《三字經(jīng)》里面篇幅最長的部分。“首孝悌,次見聞”。短短一句話就承上啟下了。對于蒙學教育而言,知識性的學習就是所謂的長“見聞”,也就是傳遞一些常識性的東西。
對于常識的教育,《三字經(jīng)》里也是很有講究的。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對于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常識性知識,以及對于學術學習和歷史學習的入門介紹。
對于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常識,主要包括簡單的計數(shù),以及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等常識性的認知。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是近一百年來中國社會反封建運動中對于“三綱五常”的批判。似乎我們現(xiàn)在缺乏反思:這所謂的“三綱五常”在當時為什么合理,現(xiàn)在有沒有合理性,或者現(xiàn)在能不能提出其他的倫理道德替代?“仁義禮智信”是極其簡短而優(yōu)秀的人倫教條,我們的民族在批判和打倒這一倫理教條之后,“老馬”的理論永遠缺乏一套指導單個的人在社會中的倫理行事準則。故而造成今天所謂的信仰缺失、道德敗壞的局面。此外,傳統(tǒng)文化倡導的倫理是一種相對倫理——也就是說我們老祖宗們所倡導的倫理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對的狀況之上的。“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現(xiàn)代的批判大多局限于所謂的“弱勢”一方對“強勢”一方,而忽略了相對倫理的說法。批判局限于臣、子、婦對君、父、夫的服從,卻忽視了君、父、夫對臣、子、婦的責任。雙方相對遵循一定的準則,這樣的三綱才能持續(xù);否則,君、父、夫不仁,臣、子、婦即可以不義,不遵守所謂的三綱了。當然,這些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反思。
對于學術學習和歷史學習的入門指引,《三字經(jīng)》首先羅列了一個初學者需要進行學術學習的詳細途徑和必讀科目:訓詁、句讀、小學、四書、六經(jīng)(感覺其實是五經(jīng))、諸子(五子)、史。讓孩子們明白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遵循的讀書路徑。其次,說到讀史,《三字經(jīng)》還簡略介紹了中國正史的順序和常識,這對于樹立歷史認知、端正歷史態(tài)度似乎也有一定的意義。
最后,在智育工作詳細布局之后,教育者又進行了一番思想動員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進一步地勸學!這一部分的篇幅也挺長。首先是用先賢勤學的事例去教育孩子,接著用懸梁刺股、囊螢映雪、負薪掛角的案例去“恐嚇”孩子,然后用大器晚成苦學不輟、少年讀書名揚天下、男女老幼為學成名的實例去感化孩子,甚至編者到了自己都被感動到咆哮的地步,發(fā)出了“茍不學,曷為人”的吶喊!真是諄諄教誨,字字如血啊!結束的時候,編者仍不忘嘮叨兩句:“孩子們,要好好讀書哦,以后長大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光宗耀祖呢呀!一定要勤學苦練多問為什么,乖哈!”
你說,讀完這《三字經(jīng)》,孩子們敢不認真讀書接受教育么?咱現(xiàn)代的成年人能不漲姿勢么?
- 相關推薦
【《三字經(jīng)》-古代蒙學教育流程的經(jīng)典設計】相關文章:
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jīng)07-04
三字經(jīng) 蒙學11-24
蒙鳩筑巢古代寓言故事09-19
《逢蒙學射于羿》閱讀答案09-13
古代三字經(jīng)全文帶拼音09-21
《古代寓言》教學設計05-24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6-06
幼兒學《三字經(jīng)》08-12
古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