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是中國的傳統(tǒng)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當中,《三字經(jīng)》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度纸(jīng)》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jīng)》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tǒng)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度纸(jīng)》是誰寫的?一直寫到了什么時候?為什么要寫《三字經(jīng)》?小編帶來三字經(jīng)誰寫的呀。
三字經(jīng)的作者是南宋官員王應麟。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經(jīng)史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祖籍河南開封。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jié)監(jiān)、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xiāng),專意著述二十年。
為學宗朱熹,涉獵經(jīng)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所撰《玉!范倬恚依ó敃r科舉考試所需的各類知識;考據(jù)性筆記《困學紀聞》以考證為特色,居“宋代三大筆記”之首;蒙學著作《三字經(jīng)》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王應麟隱居二十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這部《三字經(jīng)》,這可能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王應麟晚年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一本融會中國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訣”。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舉重若輕的大家手筆寫出這部“三字歌訣”,當然是非同凡響。
其著作學甚多且學術價值甚高,到清朝時才開始較為人所重視,其中《玉!窞榘倏迫珪降闹鳎瑸槠錅蕚洳⿲W宏詞考試時所整理的!独W紀聞》是筆記類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經(jīng)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漢制考》為歷史著作。《通鑒地理通釋》是歷史地理學的著作。著有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
《玉海》
此為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類書,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并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種!端膸焯嵋肪硪蝗逭f:“是書分天文、律憲、地理、帝學、圣制、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二十一門,每門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類!.其作此書,即為詞科應用而設。故臚列條目,率鉅典鴻章。其采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jīng)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歷,尤多后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痹凇队窈!返母鱾類目當中,不僅提供了歷史文獻資料,還提供了代表這些文獻來源的圖書目錄,有別于一般的類書。
《三字經(jīng)》
成書年代和作者尚難確定。清代人多認為《三字經(jīng)》是宋儒王應麟所作,不管《三字經(jīng)》的作者是誰,都不影響這部書的價值,因為《三字經(jīng)》有著豐富的內容。近代經(jīng)學大師章太炎說:“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jīng)史諸子,所以啟導蒙稚者略備!币簿褪钦f《三字經(jīng)》是一部內容全面的啟蒙讀物。
《三字經(jīng)》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shù)字、四時、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jīng)、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jīng)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伏羲神農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jīng)》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jīng)、子兩類的典籍。經(jīng)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jīng)子通,讀諸史”。《三字經(jīng)》最后強調學習的態(tài)度和目的?梢哉f,《三字經(jīng)》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 《三字經(jīng)》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jīng)》,以課家塾”。
①作者: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是南宋注明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開封,后遷居浙江,歷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書,是以為忠肝義膽的直臣。
②《三字經(jīng)》版本中有一種訓詁本,是清朝王晉升的,他訓詁的是王應麟的原本!度纸(jīng)》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止到宋朝為止。
但后來各朝人都有對它補充,現(xiàn)代版的連當代領導人都拉進來了,但中國的古代史就是二十四正史,輔以清史稿也不過二十五史,所以《三字經(jīng)》的歷史部分也就到清朝為止。不能再沒完沒了地補充了。
、墼颍和鯌胪砟杲逃咀宓茏幼x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匯經(jīng)史子集的三字歌訣,就是《三字經(jīng)》,全書分六部分,但全篇內容連貫,自始至終突出了“教之道,貴以!边@一主題,體現(xiàn)了作者完整連貫的教育思想。
作品影響
中國
《三字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jīng)》來識字知理的!度纸(jīng)》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jīng)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在《三字經(jīng)》出現(xiàn)之前,蒙學讀物都是四個字一句,《三字經(jīng)》則以三言形式出現(xiàn),讀起來輕松愉快,更符合兒歌特點,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度纸(jīng)》在古代被稱為“小綱鑒”,可以將零散的知識貫穿起來,使讀書積累的百科知識,得以納入一個清晰知識體系。
《三字經(jīng)》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三大國學啟蒙讀物。
國際
從明朝開始,《三字經(jīng)》就已流傳至中國以外的國家。
根據(jù)記載,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經(jīng)》翻譯本是拉丁文。1579年,歷史上第一位研究漢學的歐洲人羅明堅,到澳門學習中文,他從1581年就開始著手翻譯《三字經(jīng)》,并將譯文寄回意大利。
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國學習儒家文化,首先研讀的就是《三字經(jīng)》。其中一位學生羅索興將它翻譯為俄文,后入選培訓教材,成為俄國文化界的流行讀物。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學院又公開出版了列昂節(jié)夫(1716~1786年)翻譯的《三字經(jīng)及名賢集合刊本》,因其內容與當時女皇葉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講求秩序的“開明專制”等政治策略不謀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薦給俄國公眾”并走向民間。“俄國漢學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諳經(jīng)史,更明曉《三字經(jīng)》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他在1829年推出《漢俄對照三字經(jīng)》,并稱《三字經(jīng)》是“十二世紀的百科全書”。當時俄國教育界在討論兒童教育問題,于是《三字經(jīng)》成為“俄國人閱讀中文翻譯本的指南”,成為當時社會流行讀物。普希金細讀后,在作序時稱贊此書是“三字圣經(jīng)”。普希金研讀過《四書》、《五經(jīng)》,但對《三字經(jīng)》情有獨鐘,如今普希金故居還珍藏著當年他讀過的《三字經(jīng)》?ι酱髮W和彼得堡大學的東方學系都以《三字經(jīng)》為初級教材,而大多數(shù)入華商團和駐華使者的培訓多以《三字經(jīng)》為首選教材,因而,《三字經(jīng)》在俄國文化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記。
韓國、日本也對《三字經(jīng)》也非常重視。日本早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國商船帶來的各種版本的《三字經(jīng)》。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經(jīng)》,后更大量出現(xiàn)各種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經(jīng)》、《皇朝三字經(jīng)》等,多達二十多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三字押韻,介紹日本歷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經(jīng)》。
英國的馬禮遜(1782~1834年)翻譯的第一本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就是《三字經(jīng)》。1812年,他出版《中國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經(jīng)》和《大學》。修訂后,1917年又在倫敦再版。
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在他主辦的《中國叢報》上刊載《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啟蒙讀物。
在法國,猶太籍漢學家儒蓮(1797年~1873年),在1827年擔任法蘭西研究院圖書館副館長后翻譯出《孟子》、《三字經(jīng)》、《西廂記》、《白蛇傳》、《老子道德經(jīng)》、《天工開物》等中國典籍。
新加坡出版潘世茲翻譯的英文本《三字經(jīng)》,被推薦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并成為新加坡的教科書。
1990年,《三字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教科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向世界各地兒童推介學習,成為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
- 相關推薦
【三字經(jīng)誰寫的呀】相關文章:
三字經(jīng)全文作者是誰11-11
三字經(jīng)的原著作者是誰03-01
寫三字經(jīng)的手抄報素材06-16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閱讀答案09-13
《三字經(jīng)》兒歌及《三字經(jīng)》全文03-23
《三字經(jīng)》作者及新舊《三字經(jīng)》版本03-31
圓明園是被誰給毀滅的06-28
《三字經(jīng)》的原文04-28
《三字經(jīng)》原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