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下轄地級市,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呼倫貝爾游記散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呼倫貝爾游記散文【一】
聽了一首老歌,被布仁巴雅爾翻唱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把音量開到最大,悠然嘹亮的歌聲把耳朵都震得生疼,卻震不碎一種油然而生的思念,像藤蔓一樣,滿心繚繞。
不是生在草原上,但是呼倫貝爾卻是家鄉(xiāng),在外讀書工作,為了自己的“歸屬地”與人費了不少的唇舌,“不,不,我不是在草原生活”,“不,不,我沒有騎馬上學”,“我的家在大興安嶺”……饒是這樣,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那一股思鄉(xiāng)的情愫,卻依然不可抑止的激蕩。
與草原,僅有兩面之緣,而且,全是在冬季,全是在春節(jié)前。一次是初中的時候,與老爸開車經過,好像是錫盟的草原吧,雪倒是不多,只是大片大片的荒草,放眼過去,才知道什么叫一望無際,西邊的天角,好大一顆紅日,全無屏障的放在那,仿佛觸手可及,兩三棵枯樹,孤傲不群的佇立,映著落日,無端的生出許多豪情來,能想起來的,只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了。老爸下車方便,小土包后面,竟傳來高亢的歌聲,同行的.叔叔笑:拉屎都拉得這么高興,我卻笑,笑父女同心,一般的豪情。
第二次見草原,是05年的春節(jié)。從海拉爾下了火車,零下40度的空氣頓時讓人精神一振,坐上表哥的車,風馳電掣的出了市區(qū),經過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拉布大林,向故鄉(xiāng)阿龍山駛去。公路兩邊,是無邊無際的皚皚白雪,天與地仿佛連成了一張大幕,我們飛馳在公路上,像是穿越紅海的摩西,把白茫茫的草原一分為二。很久很久,才能在茫茫大地上看見零星的小屋,那是牧羊人休憩的地方。
暮色漸沉,夕陽透射在遠處的山脈,顯出一種柔和的灰紫色,白色的草原披上了一層暗紅色的輕紗,一只歸家的蒼鷹滑過,孤傲的身影悠然自得。我忍不住拿起相機,但是拍得下景色,卻拍不出那蒼茫的意境。
為了一頓鮮美的手把肉,我們在拉布大林轉了幾個圈子,大快朵頤。再上路時,天色已晚,漸漸行到了草原與森林的邊界,路兩邊的大樹張牙舞爪的迎面撲來,像是傳說中的鬼洞。除了我們,幾乎沒有別的車,想是接近春節(jié),都貓在家里過年了。寒氣漸重,剛才熱的出汗的車廂,此刻已有些冷意,冰花沿著車窗玻璃一路的凍上來,像是《后天》里的情景。老公是男方人,從未見過如此奇景,不禁驚嘆。而我一再回首,看著那越來越遠的草原。
呼倫貝爾游記散文【二】
呼倫貝爾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有2個市轄區(qū),4個旗,3個自治旗,5個市。境內有32個小數(shù)民族,但漢人占百分之八十二。呼倫貝爾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一片“綠色凈土”,是大自然饋贈給世人的“天然別墅”。這里的絕大多數(shù)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仍保持其原始古貌。
醉人的綠色招引我來到草原上,藍天上云綣云舒,一望無邊無際,整個兒天地仿佛都是自己的,自我擴展到無窮遠,無窮大,隨之心胸也象草原一樣寬闊,這就是我要的感覺。
進入部落前,李導叮囑過我們要隨鄉(xiāng)入俗,講究當?shù)囟Y節(jié)。不要戴帽子,不要戴墨鏡,儀式中不要喧嘩。
首先是祭祀敖包,我們默默圍著敖包轉了三圈,這是最神圣的祭祀敖包儀式,讓我們親身感受千百年來蒙古族一直持續(xù)的祭祀傳統(tǒng)。其次是喝下馬酒,在接受敬酒時,要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自己的.額頭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父母。不會喝酒,也要沾唇示意。之后是獻哈達,接受哈達時,應微向前躬身,雙手合掌于胸前,表示謝意。進入蒙古包后,接受敬茶時,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節(jié) 。
儀式過后,觀看了馬術和摔跤表演,真的不敢恭維。然后中飯吃的是手扒羊肉,味道還真不錯,可是份量太少了,還不夠填牙縫的。
下午是騎馬、射箭、開原野車,這才是最刺激、最開心、最有興致的活動,可還沒過上把癮,就催促著上車趕路了。由于下雨,篝火晚會又取消了,實在是掃興極了。
晚上入住室韋俄羅斯民族鄉(xiāng),住房是一色的木板屋,從屋頂?shù)降匕,從臥室到洗手間全都是木板的,倒也有點古雅別致。
- 相關推薦
【呼倫貝爾游記散文】相關文章:
經典游記散文10-05
游記散文:漓江游記10-17
黃山游記散文09-23
登山游記散文09-21
清明的游記散文09-29
敦煌游記散文04-07
名家游記的散文10-09
烏鎮(zhèn)游記散文10-06
云南的游記散文06-08
徂徠山游記經典寫景游記散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