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tǒng)計,《錢塘湖春行》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錢塘湖春行》的教學方案,希望可以給大家的學習會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品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②初步掌握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并運用此方法自學一首詩歌.
、哿私庖欢ǖ脑姼杌局R,背誦詩歌。
2、過程與方法:
、倮首x法.。本節(jié)課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氣氛,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悟詩文描景繪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趩l(fā)式、合作探究式、聯(lián)想法.。在教學設計上重視設置情景、拋出問題,以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為主,展開聯(lián)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詩這顆璀璨明珠的熱愛,自覺走進詩歌的殿堂,進而培養(yǎng)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如詩如畫的意境,感受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啟發(fā)點撥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品讀法和比較法
四、教具:多媒體
五、課時: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韓愈看著春雨感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蘇軾漫步在江畔“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朱熹更是贊美春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那么,還會有什么樣的春景在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呢?讓我們一同走進白居易,感受西湖的別樣風情„„
2、感知全文,理清游蹤
(1)背景資料
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太原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 白居易在百姓之間做詩,總是讀給年邁的老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如果他們聽得懂,就可以了:如果聽不懂就改,直到懂了為止。
七、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歌詠早春西湖(錢塘湖)的寫景詩。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移步換景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賈公亭之間的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漲,水面平堤,微波蕩漾;空中白云朵朵,因著春天空氣的濕潤,也低低地浮掛著,遠遠地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錯落,遠近配合,構成了一幅平闊曠遠的立體湖景圖。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在濕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著銜泥筑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tài)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五六句,花草競春榮。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開的開,發(fā)的發(fā),搖曳在春風中,漸迷人眼;俯視身下,綠綠茸茸的春草還不夠深,騎馬走過,剛剛能遮沒馬蹄——花草都處在競相榮發(fā)滋長之中。可以想見,過后不久,西湖將開出一個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的絢麗春天。
七八句,詩人贊春情。詩人騎馬揚鞭,指點春色:這綠柳成陰的白沙堤,是我最留連喜愛的地方啊!這是詩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內心發(fā)出的由衷贊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風景呢!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1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8-14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6-2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4-17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06-17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09-11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7-06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9-09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篇)08-02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7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