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小說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的內容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內容1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1949-1992),陜西省清澗縣人,生于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被過繼給伯父,他曾經務農,并在農村小學做過一年的民辦教師,隨后又回到縣里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這段時間里,他邊勞動、邊工作、邊學習,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并嘗試著寫了一些習作。在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了延安大學,畢業(yè)后,他先后來到陜西省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室、中國作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相繼在《陜西文藝》編輯部和《延河》編輯部任編輯。
他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后來還被作者本人改編成了電影劇本并搬上銀幕。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榮獲國內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雙水村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橫斷山脈環(huán)抱的黃土高原。1975年,由于國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會許多方面都處在一種非常動蕩和混亂的狀態(tài)中。在農村,農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難。
孫少安是貧農出身的孫玉厚的大兒子,上學時考試總是班上第一,學校的老師都說這個孩子將來準有出息。怎奈孫家家境貧寒,少安勉強讀完高小便回到隊里參加了農業(yè)生產勞動,和父親一起挑起這副養(yǎng)家糊口的沉重擔子。但少安絕不是平庸之輩,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負,他要通過他健壯的體魄和機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擺脫世代的貧困。鄉(xiāng)親們選他當了一隊的生產隊長,連村支書田福堂也不敢小看這個后生一眼。
孫玉厚的大女兒蘭花嫁給了外村的王銀滿,這個好逸惡勞的二流子女婿因倒騰耗子藥,眼下正被公社拉到工地上“勞教”呢,拖連得全家都抬不起頭。二女兒蘭香和二兒子少平都在上學,家里再窮也得省吃儉用供孩子學點文化啊。每當提起這個話茬兒,孫玉厚總覺得對不住大兒子少安。
田福堂的女兒名叫潤葉,比少安小一歲。兒時,兩個娃娃吃睡在一起,彼此不分你我。稍大一點,又一同外出玩耍,經常脫得精光泡在河里互相打鬧往對方身上糊泥巴。一來二去,兩人都長大了,又一起上了小學,不但在一個班,而且是同桌,成了名副其實的“同桌的你”。讀完高小,少安務農,潤葉則到縣里讀中學去了,畢業(yè)之后留在縣城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住在任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二爸田福軍家。但她一直沒有忘記孩提時代的好友孫少安,對眼下正在縣城讀中學的孫少平格外關照。
這天,潤葉托少平捎個口信,讓他哥抽空兒來一趟城里。細心的少平早已經猜出了個中的奧秘,他很喜歡潤葉姐,也非常希望她能成為自己未來的嫂子。可少安卻有點犯難了,他清楚自己的家庭條件和自身的社會地位,他不想委屈了所鐘愛的潤葉。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吃官飯的“公家人”,這其間的距離太遙遠了!
但少安還是硬著頭皮去了縣城。潤葉告訴他,她二叔給她瞅了個人家,男方是縣革委會的另一位副主任李登云的兒子李向前,讓少安幫她拿拿主意。見少安反應木然,急得潤葉哭出了聲。此后,潤葉幾次回村,明里是給學校辦事,暗中是來會少安?纱喝デ飦,少安依然故我,使?jié)櫲~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她在別人說合的婚姻和自由的愛情之間苦苦地掙扎著。田福堂自然發(fā)覺了其中的隱秘,但他不想正面干涉,便使出一招,決定暗中制止事態(tài)的發(fā)展。
少安從社員的切身利益出發(fā),給每戶多分了點豬飼料。原先田福堂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半依半就,裝著不知道。現在,他決定把此事當做整治孫少安的炮彈打出去,便把此事告發(fā)到了公社。公社認為少安的作法是在明目張膽地帶領社員走資本主義道路。于是立即召開全公社大會,公開批判了孫少安,給孫家老小精神上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孫玉厚雖然不知道潤葉正單戀著自家的大小子,但也覺得少安該娶媳婦了,就托弟弟孫玉亭和弟妹賀鳳英幫著物色一個。事也湊巧,賀鳳英的娘家那邊有個遠門侄女還真就不要彩禮,一說合,女方對少安的條件非常滿意,這下可樂壞了孫玉厚老兩口。少安最后審視了一下他同潤葉的關系,仍然覺得不可能成為夫妻,于是便動身前往山西相親去了。一個月后,少安領回來一個水靈靈的大姑娘,幾乎令雙水村所有的人都開了眼界。及至第二年春節(jié),少安便和這位名秀蓮的姑娘結了婚。孫玉厚兩口子如釋重負,當然也了卻了田福堂的一塊心病。
少安的成婚使?jié)櫲~的內心如同洶涌的波濤一般翻騰了好久。她現在正處于感情葬禮后的“忌日”。對于二媽徐愛云和向前媽劉志英的輪番進攻,她似乎還抵擋得住,但一想起她所敬重的二爸來,潤葉也不免犯難了。原來,田福軍和“左”得要命的李登云向來搞不到一塊兒,李登云在諸多問題上是憑著他的政治嗅覺壓著田福軍一頭。有人開導潤葉,如果你能成為李登云的兒媳,李登云就不會再同你二爸作對了,這個縣城也就成了李田兩家聯(lián)手后的一統(tǒng)天下。由于對愛情的'絕望,加上對二爸的熱愛,潤葉終于痛苦地答應嫁給向前。婚后,他們夫婦同室不同床,打一開始便過著幾無感情的生活。
少安的弟弟少平在縣城學習,幾年既漫長又短暫的學習生活有愉快也有痛楚,當然最大的收獲是拋棄了許多純屬“鄉(xiāng)巴佬”式的狹隘與偏見,視野也拓寬了不少。本來,在同學中,與他處境相近的女生郝紅梅對他很好,可郝紅梅出身地主家庭,一心想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地位,因而漸漸疏遠了少平,攀上了干部子弟顧養(yǎng)民,感情上傷害了少平;而共同的志趣,又使少平與田福軍的女兒、不同班的同學田曉霞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畢業(yè)前夕,郝紅梅因無錢購買紀念品贈送給同學,偷了供銷社的手絹。別人將此事告訴了少平,給他提供了一個報復郝紅梅的機會。誰知少平卻十分大度,他解囊替郝紅梅如數付清了手絹款,從而保全了她的聲譽。
畢業(yè)了,同學們天各一方,少平回到了生養(yǎng)他的雙水村。恰逢雙水村學校辦起了初中班,少平便和同他一塊兒畢業(yè)回村的田福堂的兒子田潤生一起,被推薦當上民辦教師。這時的少安已經當上了父親,秀蓮為他了一個大胖小子。
轉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聽安徽跑出來謀生的一個鐵匠說,他們的家鄉(xiāng)搞了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生活如今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便憑直覺依葫畫瓢,把他所領導的生產隊也劃成了幾個農業(yè)作業(yè)組,搞起了“小承包”。誰知沒有不透風的墻,此事立即引起了大隊、公社乃至縣里一些領導的恐慌,最后,地區(qū)革委會做“終審判決”:堅決制止雙水村的資本主義復辟傾向。
正月十五,農村鬧秧歌,田福軍也帶著妻子、女兒回到了鄉(xiāng)親們中間。見到少安并沒有被壓垮,他很欣慰,便拍著少安的肩膀意味深長地鼓勵道:“好好干吧,我相信農村不久就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
后來,少安又承包了公社快要倒閉的磚廠,賺了錢的他出資重修了雙水村小學,在竣工的那天,縣鄉(xiāng)領導還親自參加了“落成典禮”?墒,少安的妻子這時卻患上了肺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似乎都讓少安感受到了。
[知識拓展]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后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jié)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愿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雌渲幸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么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么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后,我的第一個感覺。
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xiāng)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并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镀椒驳氖澜纭房梢哉f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xié)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煉與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fā)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只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實,那么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么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干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于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
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愿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愿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誠,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么,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tǒng)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平凡的世界》內容2
繁華的世界,我們,每一個,渺小而平凡。
平凡的世界,洗盡鉛華,塵埃落定。
路遙的文字,向來樸實,就像黃土地般的厚重,卻很感人,類似于黃沙吹入眼中,無意去哭,但在合上書卻早已淚眼朦朧。柔柔眼睛,卻發(fā)現身邊已是另一個世界。
前不久有幸拜讀了路遙的大作——《平凡的世界》,我不覺喜歡上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作家。讀完這本書,感覺到想說的太多,但卻不知為何,那如潮的感情不知怎么表達。
也許我是西北人,對路遙的描繪的這個雙水村感到特別的親切,小說中的好多情節(jié)仿佛在我的身旁。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深刻知道農民的那種艱辛,也能理解孫少平一家的處境。我喜歡《平凡的世界》的真切與樸實,我更佩服與敬重路遙為完成這部巨著所作出的奉獻。
書中那些融入了作者血與淚的喜怒哀樂,不諳世事的我們怎么能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镀椒驳氖澜纭分詡ゴ,不在于它的辭藻,也不在于它的語出驚人,更重要的是它懂得在平凡中塑造不平凡,在平凡的人生中不放棄不平凡的理想追求。
喜歡書中倔強而又個性的青年孫少平。他的出場是伴隨著饑餓與貧窮的,為了饅頭,為了學費,甚至為了尊嚴,為了生存下……整部書徐徐開始了講述。
他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在他的童年生活中,雖然身體受到饑餓的威脅,同時在同學中他又是貧困的角色,但他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得益于田潤葉,得益與這個對自己哥哥深愛的可愛女性。在這個求學的階段,少平的生活可以說是幸福的,與紅梅之間相同的身世處境讓他有了一種懵懂的愛情,讓他第一次喜歡上了一個女孩,雖然他們的愛情匆匆收場,但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種財富吧。
在求學生活中,他結識了自己一生最喜歡的人,這就是曉霞。他們的交往都是從對知識的熱愛開始的,雖然他們的家庭背靜相差很大,但少平為了追求自己完美的愛情,卻從來沒有想到放棄對曉霞的愛。這就與自己的哥哥形成了對比,孫少安也喜歡和自己青梅竹馬的田潤葉,但殘酷的現實讓這兩個年輕人最終分道揚鑣。面對自己的最心愛的人,少安只有逃避。也許當初他有一些懦弱,可我們不知道生活在黃土地上的少安,為了修一個能遮風擋雨的新窯,為了給讓少平和蘭香有學上,為了給少安找到媳婦,為了給老人治病,面對著那一片片田地時內心的洶涌與期待,糧食的收成,決定了一家人所有的幸福,糧食的事,卻是天說了算,而他早已習慣了天不肯多給的同情。不停地等,不停地盼,一次次的充滿希望看著一望無際的田地,不斷的毫無保留的付出,只為了能離貧窮,遠一點點,他退縮了,這是他奉獻的人格還是愛情的悲劇呢?
作者潛意識里把少平塑造成了一個擁有相當完美人格的人,他的經歷,或許我們都曾有過,但他的意志品質我們卻望塵莫及,從這個意義上,少平的世界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自己內心的力量可以支撐自己闖過一切磨難,真正平凡的是我們,這些在細小瑣碎中彷徨掙扎的脆弱懦弱的人們,我們或許更像少安,肩上有全家人的重擔,也有自己的抱負,辛勤的耕耘,期待成功,但當現實在眼前時,還是懦弱的低下了頭選擇妥協(xié)。對潤葉的愛,默默的不讓她為難,不讓她受苦,不讓周圍的人說三道四,只好自己選擇放手,或許自己內心有點傷,但這樣畢竟大家都好。我們或許更像曉霞,有遠大的理想,善良隱忍,遇見真愛,毫不猶豫的去追求,不怕家人的反對,不怕周圍人的眼光,只要對自己的心說,勇敢去愛,不死心還在,即使死了,愛還在。或許更像金波,為了朋友兩肋插刀,永遠真誠與真實,大方從不吝嗇,愛憎分明,喜怒哀樂全部表現在臉上,像個孩子,但招人喜歡。
這些所有人的一切,都是圍繞孫少平的人生,親情友情事業(yè)愛情,在少平那里,處理起來,總是與眾不同,他自謙從不自卑,期望但不狂妄,所以他遇到再大的問題,也能扛過去,再傷心的事也可以自己恢復,骨子里的堅強自立,奮發(fā)勇敢,智慧責任,讓他過早的成熟,面對真愛,他選擇放棄,因為知道沒有未來,這里的.知道是他考慮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曉霞的追求而得出的。因為不想面對眾人及道義的壓力,這里的不想絕不是懦弱的不敢只是知道兩個人承擔不起這樣的壓力,總壓著遲早會崩潰掉的。面對自己的理想,即使去挖煤,也不愿到大城市當工人,這里又完全出自他的本心了,挖煤讓他快樂而滿足,人生又何必貪圖強求呢,很從容的選擇繼續(xù)挖煤,或許在少平眼中,這樣的選擇根本不是選擇,當身上的重擔輕一些的時候,畢竟還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夢想。
平凡的人一旦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他就會創(chuàng)造出世界的不平凡,雖然少平選擇了繼續(xù)挖煤,雖然他失去了自己心愛的曉霞,飽嘗愛情給他帶來的痛苦,但他終究沒有放棄,他身上有西北漢子的責任意識,他身上有一個熱血男兒的壯志與理想。他腳踏實地,但他又仰望星空,他生在平凡中,但他敢于挑戰(zhàn)這個世界。相對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有了少安的那份“常規(guī)”,我們每個人都在被生活所束縛,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子,我們顧及的也太多。
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低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他已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職業(yè)的高貴與低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生活的價值。恰恰相反,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歷盡千辛萬苦而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于苦難的學說”,少平在這里演繹著自己的“苦難哲學”他向世人證明了苦難不是人生的全部命運,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努力獲取。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我們生存的現實年代,每一時刻都在告別貧困的困擾,可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對不段涌現的新課題,在普通人的視線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馬平川。面對新的困難,一樣會有新的無奈;面對新的理想,一定會新的彷徨;面對新的世界,也一樣會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類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難和挑戰(zhàn)面前,積極的去面對,才會有發(fā)展,才會有未來。困境里的自卑,無奈中的反抗,積極中的進取都是社會文明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勵因素。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zhí)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zhàn)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
平凡的世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它的贊揚和對作者的敬佩,更要求我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要求我們怎樣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孫少平帶給我們的也不僅是對這個熱血青年的看好,更要我們學習他的那種苦難哲學。雪中寒梅,猶顯清香,苦難中的奮斗,才是一個人的本色。
我們時刻為生活忙碌著,也不時抱怨生活。我們面對新的困難與挑戰(zhàn)就會退縮,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不平凡的人就是那些炙手可熱、腰纏萬貫的人,可我們卻經常忽略一個重要的自己,當我們?yōu)樽约旱睦硐攵鴬^斗之時,當我們在世俗的眼光中不斷奮進之時,我們已經是不平凡的了。就像少平,雖然是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雖然在世人看來再平凡不過,可正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偉大,就是他的平凡,樸素與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有時覺得它確實是平淡的,但生活本來如此,生活對許多人來說應該是多一點平淡,少一點轟轟烈烈;關鍵不是生活怎樣,而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也許《平凡的世界》的結局不是那么的美好,少安獲得財富卻人去樓空,少平愛情的悲劇,曉霞生命的隕落……這就是真正的生活,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們面對的應該是現實,而不是天國的理想。
一部位偉大的作品,一個偉大的作家,在這個黃土高原上,我們看到了西北漢子的倔強,也看到了西北漢子的奮斗足跡,不用問許多的為什么,我們只須用心領會,我們只須體會那條血淚路上無悔的選擇。這時不由想起那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西北漢子的義無反顧,在少平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個西北人,讀到書中的主人公,身上便也熱血沸騰了。
青年人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更要為這個目標而去奮斗,愛情親情友情責任我們承受的確實太多,在面對一切之后,似乎退縮的空間更大,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并且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我們能否借鑒一下書中的少平呢?
寫到這里,我也不知怎樣為這部作品結尾,仿佛書中的畫面越來越清晰,仿佛我也成了書中的一個人物。其實,我時刻在扮演著他們中的某一個角色,我時刻在這個舞臺上感受平凡的世界,但我卻缺少了青年人的那種執(zhí)著,也缺少了少平式的那種激情。
在社會的圈子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關鍵是你怎樣對待這個屬于自己的舞臺,我們可以忍受平凡,但我們不能接受平庸,我們可以接受先天給我們的平凡,但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甘愿一世碌碌無為的行動,我們要為自己而奮斗,我們也要為青春而奮斗。即使貧困,也要掙扎,即使失敗,也要前行。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年輕人。
少平是不甘于平凡的,我們也一樣,其實每個人,都在通往不平凡的路上,趔趄前行,在前進的過程中,只要記得,我們的理想,我們的責任,我們肩上的重擔和心里的聲音,奮斗我們的青春,理智的選擇我們的未來,像冰心先生說的那樣,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不要問人生是什么,一部《平凡的世界》,我們用不平凡去對待。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內容3
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一部劇《平凡的世界》而且屬于那種我自己都難以想象的那種狂熱的“追劇”迷,我早在一年前就把《平凡的世界》原著讀完了,可以說每一個農村的孩子都能在那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好像作者以憐憫之心在拿著攝影機實拍中國老百姓的命運。
我雖然不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但是作為一個九零后農村孩子,我切身體會過類似于劇中的種種遭遇。在我們那里的農村沒有幾家是過得人模人樣的(我想在中國的很多農村地區(qū)都一樣吧)小孩兒從打懂事起,就要充當勞動力了。挑水,砍柴,摘菜,地里的莊稼活也是樣樣來。上學,干活,田間地頭游戲占據了我們關于那時候的絕大部分。
初小是在本村上,路程短,早上放;貋泶掖亿s去上第一節(jié)課。四年級后就要跑到十幾里外的鄉(xiāng)里讀,一天兩趟,成群結隊在茂密的山林里瘋跑,特別是入秋后,天晚的快,我們要在天黑之前趕到家,既擔心有鬼又怕豺狼,也得在冰霜漫天的早晨起來趕路上學,而陪伴的只有那群村里的狗狗們。那時候的農村家庭總是兒女成群的,家里的女孩們大多上完小學就回家干農活了,只有男孩們有機會繼續(xù)“深造”這就導致每每到了初中開學時有些不甘心的女子在集市上哭得撕心裂肺,有幾次我實在看不下去了,逃課躲在山里默默地流淚……這些都怪誰呢,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命吧。
即使這一切不幸和苦難降落在茍存那個時代的家鄉(xiāng)人,但他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那些與命抗爭的農民們,不屈服,在看似絕望的.縫隙里尋找光明。讀書人中有一大批像孫少平那樣的青年不甘落后,不管現實如何殘酷,都保持積極的生活熱情,我的幾個舅舅和和我同齡的好伙伴,有考取大學后腳踏實地沉靜讀書的,有因家里經濟困難沒有機會實現大學夢而去廣東闖天下的,也有回家安心種田的。莊稼人中雖沒有像孫少安那樣把世事鬧得半天紅,但質樸的他們也安心細心耕耘好每一份土地。
這些可愛的人兒,平凡,他們平凡得就像那沉睡的大地,皮膚灰黃得很,沒有耀人的光芒。他們的一生永遠是忙碌的一生,一生也沒有真正安心呼吸的幾天。即使這樣,他們奮斗著,他們按自己的方式和節(jié)奏活著,他們最懂得生命的真正價值,他們用一生,用生命在歌唱。
《平凡的世界》內容4
法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和美學家黑格爾在其著作《美學》中提出如下觀點:性格是成功的美術表現的中心。認為成功的人物性格要有豐富性、明確性和主體性。
以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這以人物為例,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正是具備了豐富性、明確性和主體性。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是一個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農村,學習相當艱苦,忍饑挨凍,始終不放棄,反而更加勤奮。小說勾刻他的求學、成長、奮斗、成熟的經歷,通過對其周遭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以史筆的要求記錄了一個時代。從這以點上來看,一沙一世界,一個人即是一個環(huán)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的家庭、愛情、理想、朋友以及命運等等無不包涵在小說中。正因為此,我們才從一個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個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環(huán)境,周圍人物這一綠葉的扶持。小說中看到的田曉霞、潤葉、少安、紅梅、金波、金秀、孫玉厚等系列鮮活的人物,他們的愛,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喜怒哀樂無一不牽動著讀者,正因為這些外延,正因為少平背后的人物群,可以說少平背后有若干個世界。所以當看到少平敢于擁抱曉霞時,就同時想到少安與潤葉的愛情是怎樣結束的;當看到少平做工地背石頭的小工的辛苦時,同時會想到少安做磚窯的熬煎。少平成了大多數人情感經歷的集大成者,其紛繁的生活環(huán)境,艱辛的奮斗過程,坎坷的心路歷程不正是人物豐富性的體現么?
我認為少平性格的明確性在于他對理想生活和理想自己的執(zhí)著追求。
少平生在農村,如果說當初的艱苦求學是為了走出農村,尋找出路,這是可以成立的。而后期,隨著年齡的漸增,他已不再只是尋求出路,而是開始構建較理想的生活。同步建設的,更深層次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小說中并沒有讓他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給他安排了豐富跌宕的情感經歷,濃墨重彩寫少年的心路歷程。在最后的.抉擇中,少平選擇回到大牙灣梅煤礦與那對孤兒寡母互相照顧,不能不說包含了對理想自己的取向。正因為執(zhí)著,他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動人心,每做一件事都能引起讀者得熱切關注。小說流露出的那么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在少平的性格中充分地體現。沒有這一性格的明確性,大概難以寫出少平如何挨餓上課,如何奮斗,如何扛起責任走過那么多的溝溝坎坎!
少平的身上也具有著很強的主體性。人的性格不是永恒不變的,是豐富多彩的,變化發(fā)展的。小說把他安排在老實巴交的貧苦農民家庭中長大,成員眾多,有哥有妹,有老有幼,偌大一家子,一起活過這么多年來是因為勇于擔當苦難的責任,學會了彼此照顧,為家人付出。也就從小熏陶了他的品質、性格。這樣的家庭出一個能吃苦、能忍耐、對人真誠的人一點也不突兀,一點也不意外。因為環(huán)境煉就了他的性格,所以面對拋棄自己,偷了手帕的紅梅他反而解救,顯現出了早熟懂事。也正是這么多的苦難給他一種品質并漸化成為性格,一直秉持,發(fā)展著這一性格,帶入生命的每一項活動中。也正是從這些活動中,一次次提高,堅定自己的做法,直至成為他的烙印。小說結尾寫少平回大牙灣煤礦照顧那母子倆時,那是他主動的對自己的要求,我不覺得偉大,而恰恰是感動。當你不覺得是偉大而是感動時,他就是真實的,深入心中的。
【《平凡的世界》內容】相關文章:
平凡的世界內容11-08
《平凡的世界》內容講述08-17
我讀《平凡的世界》的內容11-06
平凡的世界主要內容09-11
平凡的世界內容介紹07-22
關于《平凡的世界》的內容概括07-16
《平凡的世界》章節(jié)的內容概括10-16
小說平凡的世界內容10-01
我看《平凡的世界》的內容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