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孟浩然的詩詞

2024-01-26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詞1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①,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②。

  【注釋】

 、偎j:野菜名,這里形容遠望中天邊樹林的'細小。

 、谥仃柟(jié):舊以陰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有登高風俗。

  【簡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悅,然后登山望張五;五、六兩句點明秋天節(jié)氣;七、八兩句寫登山望見山下之人;九、十兩句,寫遠 望所見;最后兩句寫自己的希望。

  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yōu)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fā)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jié)。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孟浩然的詩詞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古詩賞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肮嗜恕币辉~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 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 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 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 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 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 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 “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 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 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 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 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 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試中考察古詩的大體內容,在準備考試時,可以做復習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孟浩然的詩詞3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小傳】: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釋】:

  代謝:交替,輪換。 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賞析】:

  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后二句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

孟浩然的詩詞4

  贈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參考翻譯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

  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

  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

  2.風流:古人以風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3.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

  4.白首:白頭,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釋源:《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簢踅ǎ瑸樯袝,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_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棺妹庑!闭f解:曹操嚴禁飲酒。徐邈身為尚書郎,私自飲酒,違犯禁令。當下屬問詢官署事務時,他竟說“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飲中了酒。因當時人諱說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濁酒叫賢人。關于“酒”與“圣人”之關系,最早的記載出現于《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圣人!我將飲酒而己,雨行,何以圣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绷畋镀滟x。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飲酒而醉

  6.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对娊洝ば⊙拧ぼ嚺r》:“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瀟湘、廬山、金陵、揚州、姑蘇等地,然后回頭又到了江夏。他專程去襄陽拜訪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無遺憾地寫了這首詩,表達敬仰和遺憾之情!案呱桨部裳觯酱艘厩宸摇倍,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見之意。

  參考賞析

  鑒賞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前人稱“太白于律,猶為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郁宣滯,特于風騷為近焉!(《李詩緯》)該詩就有這樣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結構。首聯(lián)即點題,開門見山,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一個“愛”字是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風流”指浩然瀟灑清遠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這一聯(lián)提綱挈領,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流,就要看中間二聯(lián)的筆墨了。 中二聯(lián)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凹t顏”對“白首”,概括了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云,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鞍资住本渲弧芭P”字,活畫出人物風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縱的方面寫浩然的生平,那么頸聯(lián)則是在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于沉醉,有時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lián)采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取,頸聯(lián)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v橫正反,筆姿靈活。

  中二聯(lián)是在形象描寫中蘊含敬愛之情,尾聯(lián)則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進一步升華。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地寫仰望又翻進了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仰,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束。

  其次詩在語言上也有自然古樸的特色。首聯(lián)看似平常,但格調高古,蕭散簡遠。它以一種舒展的唱嘆語調來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種風神飄逸之致,疏朗古樸之風。尾聯(lián)也具有同樣風調。中二聯(lián)不斤斤于對偶聲律,對偶自然流走,全無板滯之病。如由“紅顏”寫至“白首”,象流水淌瀉,其中運用“互體”,耐人尋味:“棄軒冕”、“臥松云”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這樣寫,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搖曳錯落之美。詩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見斧鑿痕跡。如“中圣”用曹魏時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作圣人,濁酒叫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與“事君”構成巧妙的對偶!案呱健币痪溆昧恕对娊洝ば⊙拧ぼ嚺r》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來司馬遷又在《孔子世家》中用來贊美孔子。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寫,即使不知其出處,也仍能欣賞其形象與詩情之美。而整個詩的結構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開頭提出“吾愛”之意,自然地過渡到描寫,揭出“可愛”之處,最后歸結到“敬愛”。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結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現出詩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孟浩然的詩詞5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盡欲,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韻譯】

  夕陽徐徐落入西邊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間明月增添夜的涼意,風中泉聲聽來別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們將要歸盡,暮煙中的鳥兒剛剛棲定。

  期望你能如約來此住宿,我獨抱琴等在蘿蔓路徑。

  【賞析】

  孟浩然的詩,其特點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挾異”。這首詩寫極平凡的事,但卻揮灑自如,詩中有畫,盛富美感。

  孟浩然喜歡與僧人往來,但從他存的詩來看,又沒有信佛的痕跡。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揣測:孟浩然是喜歡僧居的清寂、僧人的清心才與僧人相往還的。應該說這種提法是可以成立的,這首詩就是一個證明。

  這首詩寫在山徑等待友人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傍晚山中清幽的景色下詩人與人相約,久等不至,于是抱琴獨自佇立,耐心靜候,充分表露了作者閑適的心境和對朋友的'信任。

  也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夕陽已西沉,群壑已昏暗;月光照在松林中,給人培添涼意;山風山泉給人帶來悅耳的聽覺享受。這不是一個清寂的境界么?孟浩然的詩里,多次出現這種境界,顯然孟浩然對這種境界是極為喜愛的。在這清冷的世界里,詩人看到一二個樵夫正在歸家的路上,夜霧中鳥雀將歸林而宿。這些也多是孟浩然詩中多次出現的“道具”,也是孟浩然欣賞的對象。最后才點出等候朋友來的題意。

  孟浩然詩歌的意境往往就是這樣清冷,他欣賞這種清冷,因為這種清冷與他少淡泊塵世的心境相吻合。

孟浩然的詩詞6

  夕次蔡陽館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日暮馬行疾,城荒人住稀。聽歌知近楚,投館忽如歸。

  魯堰田疇廣,章陵氣色微。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wèi)明府宅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言避一時暑,池亭五月開。喜逢金馬客,同飲玉人杯。

  舞鶴乘軒至,游魚擁釣來。座中殊未起,簫管莫相催。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弊廬在郭外,素產惟田園。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向夕槐煙起,蔥蘢池館曛?椭袩o偶坐,關外惜離群。

  燭至螢光滅,荷枯雨滴聞。永懷蕓閣友,寂寞滯揚云。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翠微終南里,雨后宜返照。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

  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

  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宴包二融宅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閑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門庭無雜賓,車轍多長者。

  是時方盛夏,風物自瀟灑。五日休沐歸,相攜竹林下。

  開襟成歡趣,對酒不能罷。煙暝棲鳥迷,余將歸白社。

  九日懷襄陽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梅道士水亭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

  行出東山望漢川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異縣非吾土,連山盡綠篁。平田出郭少,盤坂入云長。

  萬壑歸於漢,千峰劃彼蒼。猿聲亂楚峽,人語帶巴鄉(xiāng)。

  石上攢椒樹,藤間綴蜜房。雪馀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征馬疲登頓,歸帆愛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見維桑。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故人荊府掾,尚有柏臺威。移職自樊衍,芳聲聞帝畿。

  昔余臥林巷,載酒過柴扉。松菊無時賞,鄉(xiāng)園欲懶歸。

孟浩然的詩詞7

  《春中喜王九相尋(一題作晚春)》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初秋》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習習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偕R熬透福射z隨牧童。

  ②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偻セ焙笆,鄰杵夜聲急。

 、诩哑跁绾卧S!望望空佇立。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途次(一作落日)望鄉(xiāng)》

  客行愁落日,鄉(xiāng)思重相催。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蓢@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洳蔟R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酌茗聊代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賦得盈盈樓上女》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卷簾坐,愁思懶逢衣。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沾搽y獨守,誰為報金徽。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聽鄭五□[心旁+音]彈琴①》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诎牒ㄏ律佬,拂拭龍唇琴。

 、垡槐瓘椧磺挥X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美人分香》

  艷色本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輕。舞學平陽態(tài),歌翻子夜聲。春風狹斜道,含笑待逢迎。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萬山潭作》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顏錢塘登障樓(一作樟亭)望潮作》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古《閨情》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洞庭湖寄閻九》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莫辨荊吳地,唯余水共天。渺彌江樹沒,合沓海湖連。遲爾為舟楫,相將濟巨川。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辛大不及》

  1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余。

 、诮峡张腔,天邊迷處所。

 、劭ひ亟浄,山河入嵩汝。

 、芷演喨u遙,石徑徒延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句》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省試騏驥長鳴》,詩見《丹陽集》)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句《洗然弟竹亭①》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歸。云山從此別,淚濕薜羅衣。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侏q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綠溪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①》

  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

 、阢螑鬯,臨泛何容與。

 、郯资状贯炍,新妝浣紗女。看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xiāng)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托须S處樂,不見度年年。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

孟浩然的詩詞8

  1、過故人莊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2、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lián)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5、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孟浩然〔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孤帆 一作:歸帆)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這是一首抒情詩。根據詩的內容來看,大約是作者漫游長江下游時的作品。當時正是秋季、天卻相當寒冷。睹物傷情,不免想到故鄉(xiāng),引起了思鄉(xiāng)之淚。再加以當時作者奔走于長江下游各地,既為隱士,而又想求官;既羨慕田園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而此詩流露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

  這首詩二、三兩聯(lián)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lián)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lián)“鄉(xiāng)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6、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7、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 一作:終)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断娜漳贤研链蟆肪褪怯写硇缘拿。

  此詩,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扇似诓粊恚匀粫鲈S多惆悵。這種懷念故人的情緒一直延續(xù)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居然在夢中會見了自己的好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的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樸素的形式美,層遞自然,由景及意達到渾然一體,極富韻味。

  8、與諸子登峴山 / 與諸子登峴首

  孟浩然〔唐代〕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9、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代〕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10、留別王侍御維 / 留別王維

  孟浩然〔唐代〕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這首詩是孟浩然回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的。詩人抒發(fā)出由于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這首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現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余味,耐人咀嚼。

  這首詩是作者科舉落第離開長安時贈別友人王維的作品。首聯(lián)直接說出“自歸”,頷聯(lián)則寫題意“惜別”,頸聯(lián)說明“自歸”之故——乃是知音既少,當道不用,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尾聯(lián)敘寫決心隱居不仕,歸隱田園。詩以失意后的牢騷貫穿全詩。語言平淡樸實,近于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詩中便充溢著對“當路誰相假”的憤懣,并用“獨尋芳草去”自我解嘲。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現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余味,耐人咀嚼。

  11、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唐代〕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強調其浪游者的身份!拔辶辍北緸闈h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長安,詩中用作長安的代稱。京華之地,是游俠云集之處。“寶劍值千金”,惜別贈別乃知之所為這句詩本為曹植《名都篇》詩句,這里信手拈來,不僅強調寶劍本身的價值,而且有身無長物的意味。這樣的贈品,將是無比珍貴,不可等閑視之。詩中寫贈劍,有一個誰贈誰受的問題。從詩題看,本可順理成章地理解為作者送朱大以劍。而從“寶劍”句緊接“游人”言之,似乎還可理解為朱大臨行對作者留贈以劍。在送別時,雖然只能發(fā)生其中一種情況;但入詩時,詩人的著意唯在贈劍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這反而耐人尋想。

  千金之劍,分手脫贈,大有疏財重義的慷慨之風。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一個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許劍”!妒酚洝翘兰摇酚涊d,受封延陵的吳國公子“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奔驹龗靹Γ涔(jié)義之心固然可敬,但畢竟已成一種遺憾!胺质置撓噘洝保纯炝芾。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語淺情深,似是贈劍時的贈言,又似贈劍本身的含義——即不贈言的贈言。只說“一片心”而不說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渾。卻更能激發(fā)人海闊天空的聯(lián)想。那或是一片仗義之心,或是一片報國熱情?偠灾憩F了雙方平素的仗義相期,令人咀嚼,轉覺其味深長。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他“救患釋紛,以立義表”,“交游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新唐書·文藝傳》謂其“少好節(jié)義,喜振人患難!蹦敲,這首小詩所表現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12、自洛之越

  孟浩然〔唐代〕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這首詩詞詩人原本滿腹牢騷,但表達時處處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際卻不言自明。中間兩聯(lián)扣題,實寫自洛赴越,把洛陽與吳越聯(lián)系起來。中間兩聯(lián)意思連接很緊,首尾跳躍很大。首聯(lián)總結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聯(lián)表明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詩人辭別洛陽前往吳越,目的純粹是為了去尋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歸宿。孟浩然雖然一生布衣,但心中進與退、仕與隱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續(xù)到晚年。但這首詩卻干凈利落地擯棄塵俗,不論功名,是他特定時期真實心情的寫照。

孟浩然的詩詞9

  【1】: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2】: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3】: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6】: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7】:喜逢金馬客,同飲玉人杯。 --孟浩然

  【8】: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9】: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10】: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11】: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12】: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13】: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 --孟浩然

  【14】: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

  【15】: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6】:對于這首詩我情愿一讀再讀,它勾起了我對兒時無限的思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天酣睡,醒來時不覺已經天亮了,處處都可以聽到悅耳動聽的鳥的鳴叫聲。夜里沙沙的`風聲雨聲,不知花兒吹落了多少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卻韻味無窮,全詩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內蘊深厚。 --孟浩然《春曉》

  【17】:綠樹村邊舍,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

  【18】: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詩丁大不至》

  【19】: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有懷》

  【20】: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21】: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22】: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23】: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孟浩然

  【24】: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

  【25】:漸與骨肉遠,轉于奴仆親。 --孟浩然

  【26】: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的詩詞10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yōu)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lián)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lián)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lián)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lián)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xiāng),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孟浩然的詩詞11

  一:秋宵月下有懷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tài)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fā)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huán)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fā)現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宵 一作:終)

  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可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的境界宜乎一時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那樣悅耳清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據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

  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可人期不來,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中六句似對非對,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羽《滄浪詩話》)。

  三:春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鑒賞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讓人想象墻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三句轉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孟浩然的詩詞12

  歲暮海上作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仲尼既云歿,余亦浮于海;枰姸繁,方知歲星改。

  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有待。為問乘槎人,滄洲復誰在。

  初春漢中漾舟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陪張丞相登荊城樓,因寄薊州張使君及浪泊戍主劉家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薊門天北畔,銅柱日南端。出守聲彌遠,投荒法未寬。

  側身聊倚望,攜手莫同歡。白璧無瑕玷,青松有歲寒。

  府中丞相閣,江上使君灘。興盡回舟去,方知行路難。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側聽弦歌宰,文書游夏徒。故園欣賞竹,為邑幸來蘇。

  華省曾聯(lián)事,仙舟復與俱。欲知臨泛久,荷露漸成珠。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別業(yè)聞新制,同聲和者多。還看碧溪答,不羨綠珠歌。

  自有陽臺女,朝朝拾翠過。綺筵鋪錦繡,妝牖閉藤蘿。

  秩滿休閑日,春馀景氣和。仙鳧能作伴,羅襪共凌波。

  曲島尋花藥,回潭折芰荷。更憐斜日照,紅粉艷青娥。

  北澗泛舟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北澗流恒滿,浮舟觸處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醉后贈馬四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四海重然諾,吾嘗聞白眉。秦城游俠客,相得半酣時。

  姚開府山池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主人新邸第,相國舊池臺。館是招賢辟,樓因教舞開。

  軒車人已散,簫管鳳初來。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

  山中逢道士云公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馀草木繁,耕種滿田園。酌酒聊自勸,農夫安與言。

  忽聞荊山子,時出桃花源。采樵過北谷,賣藥來西村。

  村煙日云夕,榛路有歸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疇昔。

  邂逅歡覯止,殷勤敘離隔。謂予搏扶桑,輕舉振六翮。

  奈何偶昌運,獨見遺草澤。既笑接輿狂,仍憐孔丘厄。

  物情趨勢利,吾道貴閑寂。偃息西山下,門庭罕人跡。

  何時還清溪,從爾煉丹液。

  閨情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孟浩然的詩詞13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紅豆》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王維《春中田園作》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王維《老將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王維《歸嵩山行》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嵩山行》

  泉石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維《過香積寺》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終南別業(yè)》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王維《送別》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王維《田園樂》

  桂魄初生秋露微,心怯空房不忍歸---王維《秋夜曲》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王維《贈郭給事》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寨》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鹿寨》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憶與君別時 ,泛舟如昨日---孟浩然《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迥》

孟浩然的詩詞14

  《贈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全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孟浩然的詩詞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達。

  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

  盡:盡頭,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賞析:

  這首詩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而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多了點詩意,少了份。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他當快意的時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無不是愜意。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傊,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詞鑒賞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w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边@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埃趯懢爸邪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孟浩然的詩詞】相關文章:

孟浩然的詩詞11-04

孟浩然著名詩詞11-04

孟浩然的詩詞(13篇)11-05

孟浩然的詩詞13篇11-04

孟浩然《春曉》詩詞賞析10-18

孟浩然的詩詞(集合13篇)11-05

孟浩然的詩詞通用13篇11-06

孟浩然古詩詞鑒賞11-07

孟浩然詩詞《過故人莊》的詩意賞析06-17

李白詩詞《贈孟浩然》的詩意賞析10-28

临颍县| 青龙| 潜山县| 文昌市| 邵东县| 卢氏县| 秀山| 瑞金市| 莱西市| 瓦房店市| 公主岭市| 永和县| 漳浦县| 台安县| 耒阳市| 南充市| 丰都县| 高碑店市| 喀喇| 五台县| 望谟县| 阳春市| 乳山市| 周口市| 竹北市| 中江县| 自贡市| 怀柔区| 斗六市| 阿合奇县| 湖州市| 东至县| 定远县| 海阳市| 乌鲁木齐市| 新余市| 保德县| 富顺县| 静乐县| 临桂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