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dǎo)航
內(nèi)容感知
《祝福》是魯迅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笔切≌f的背景,也是小說的情節(jié)線索。祥林嫂的悲劇始終是在魯鎮(zhèn)“祝!钡男[的爆竹聲中展示出來的。
祥林嫂是一位被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思想逼迫致死的勞動婦女。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不僅吞噬了她的肉體,也啃嚙著她的靈魂。她肉體被迫害、遭摧殘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靈魂的痛苦。她是一個不甘忍受壓迫的女人,曾經(jīng)逃脫、抗婚,想用自己的勞動謀生并換取獨立的人格,然而這一切掙扎終歸無用,她還是被吞噬了,肉體和精神都被吞噬了。一個活的、能感知、有血肉的樸實、勤勞、善良、無罪的靈魂的毀滅,顯示了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人生,撼人心靈。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yīng)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xué)的老監(jiān)生。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剖析:這幾句話揭示了魯四的身份:“監(jiān)生”在清朝是憑借祖先“功業(yè)”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并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xué)”暗示了人物維護(hù)封建道統(tǒng),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時值辛亥革命,魯四所罵的乃是康有為,其不諳世事變遷和社會進(jìn)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若揭。這段平實的敘述和簡潔的評論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征,對其進(jìn)行了辛辣地嘲諷和鞭撻。
2.我回到四叔的書房里時,瓦楞上已經(jīng)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dá)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剖析:這是對魯四書房的描寫,那“脫落”的對聯(lián)、“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擺在案頭的《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一個被封建理學(xué)浸透的、沒落腐朽的鄉(xiāng)紳形象便鮮明地呈現(xiàn)出來了。
3.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jī)的了……
……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剖析:第一句表明“我”與魯四老爺立場的對立,清楚地體現(xiàn)了“我”的民主進(jìn)步的思想傾向。第二句是“我”看了魯四老爺書房后的心態(tài),加之前文“總不投機(jī)”的談話,使“我”對“四叔”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憎惡和反感,所以決計要走。第三句是“我”面對祥林嫂靈魂的最后求助而無能為力時的內(nèi)心獨白,雖是同情卻只能逃避,這表現(xiàn)“我”面對禁錮重重、腐朽愚妄的封建禮教時軟弱和頹廢的心態(tài)。
4.“地獄?——論理,就該也有!欢参幢亍薄啊鋵,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
剖析:這是“我”回答祥林嫂關(guān)于“魂靈”和“地獄”問題的話。第一句先肯定,后否定,第二句用“說不清”來搪塞!拔摇笔且粋進(jìn)步的知識分子,對此類問題本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那為什么不明確回答呢?細(xì)讀課文,妙處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模糊語言的運用,恰到好處地表明了“我”的軟弱和無奈!拔摇笔切≌f中唯一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想給她以安慰,解除她一些痛苦!盀樗鹨姟,不知是答“有”好,還是答“沒有”好,就只能含糊其辭。同時,我們從中還可以見到“我”的無能為力,不但不能解除祥林嫂的苦難,連她臨死前的一個起碼的要求都不能滿足。祥林嫂就這樣,帶著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滿腹的疑惑,離開了人間。
- 相關(guān)推薦
【魯迅小說集《祝!贰肯嚓P(guān)文章:
魯迅小說集07-02
魯迅小說集簡介09-28
魯迅《吶喊》小說集:《社戲》08-27
魯迅《吶喊》小說集:《風(fēng)波》07-06
魯迅《吶喊》小說集:《狂人日記》08-14
魯迅《三閑集》雜文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03-25
魯迅《祝福》原文12-05
魯迅《祝福》教案10-23
魯迅《祝!方贪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