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ㄟx自《晉書·王羲之傳·蘭亭集序》)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其次:它的旁邊,指曲水之旁
B.俯察品類之盛 品類: 指自然界的萬物
C.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相與: 互相贈與
D.或取諸懷抱 懷抱: 胸懷抱負
5.下面全都屬于作者感到“信可樂也”原因的一項是(3分)
、 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③ 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④ 無絲竹管弦之盛 ⑤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⑥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A. ① ③ ⑤ ⑥ B. ② ③ ⑤ ⑥
C. ① ③ ④ ⑤ D. ② ③ ④ 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段寫蘭亭聚會,暢敘幽情。描繪蘭亭周圍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發(fā)與會者的詩興,從而有了“一觴一詠”的作詩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寫與會者的主觀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說到“俯”“仰”之所見,再歸結為“游目騁懷”之“樂”,順理成章。
C.第三段興感抒情,發(fā)揮議論。先說躁者“悟言一室之內”;靜者“放浪形骸之外”;接著指出不管怎樣不同,人總要死,從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觀點。
D.文章借題發(fā)揮,立意高遠。從一次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齊彭殤”的“虛誕”“妄作”。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⑵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參考答案:
4.(3分) C (相與,相交往)
5.(3分) B (①是交代時間、事件,④指當時不具備的條件。二者都不是“信可樂”的原因)
6.(3分) C (應為:靜者“悟言一室之內”;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7.(4分)⑴(這可以)用來縱展眼力,開暢胸懷,極盡視聽的樂趣。(“所以”1分,大意1分)
⑵ 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看作相等是沒有根據的。(“一”1分,大意1分)
- 相關推薦
【《蘭亭集序》閱讀原文及答案】相關文章:
《春雨》原文及閱讀答案08-11
《鄉(xiāng)愁》原文及閱讀答案07-27
母親閱讀原文及答案05-28
《浣溪沙》的原文及閱讀答案09-18
《背影》閱讀原文及答案09-20
《蘭亭集序》的閱讀練習及答案09-13
《蘭亭集序》閱讀答案及翻譯09-27
王羲之《蘭亭集序》閱讀答案08-06
《背影(節(jié)選)》閱讀原文及答案11-14
《儲蓄人生原文》閱讀答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