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黃庭堅《論書》解讀

2023-04-18 黃庭堅

  引言:黃庭堅的書法思想《論書》是從《山谷文集》摘錄的關(guān)于書法理論的片段文章,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黃庭堅《論書》解讀,歡迎大家閱讀!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治平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出蘇軾門下,與蘇齊名,世稱“蘇黃”,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書法擅行草書,用筆以側(cè)險取勢,縱橫奇崛,風韻妍媚自成一格,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留世。

  《論書》是從《山谷文集》摘錄的關(guān)于書法理論的片段文章。黃庭堅的書法思想與蘇軾主張差不多。他主張學書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現(xiàn)人的性情等。“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藝術(shù)觀點。他講求書法創(chuàng)作上要進行禪宗功夫的修煉,尤其是對草書的創(chuàng)作,要潛心冥會,先除去俗氣,然后上逼魏晉人書法所具有的逸氣,達到超俗絕塵的境地。

  上篇

  [原文]

  《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譬如周公、孔子不能無小過,過而不害其聰明睿圣⑴,所以為圣人。不善學者,即圣人之過處而學之,故蔽于一曲⑵。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魯之閉門者曰:“吾將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可以學書矣⑶。

  王氏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承學之人更用《蘭亭》“永”字以開字中眼目,能使學家多拘忌,成一種俗氣⑷。要之右軍二言,群言之長也。

  東坡先生云:“大字難于結(jié)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⑸如《東方朔畫像贊》、《樂毅論》、《蘭亭禊事詩敘》⑹。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結(jié)密而無間,如焦山崩崖《瘞鶴銘》、永州摩崖《中興頌》、《李斯嶧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詔⑺。近世兼二美,如楊少師之正書行草⑻,徐常侍之小篆⑼。此雖難為俗學者言,要歸畢竟如此。如人眩時,五色無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黃皂白,亦自粲然。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唯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學書端正,則窘于法度⑽;側(cè)筆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蘭亭序》、《孔子廟堂碑》⑾,皆作一淡墨本,蓋見古人用筆,回腕余勢。若深墨本,但得筆中意耳。今人但見深墨本收書鋒芒,故以舊筆臨仿,不知前輩書初亦有鋒鍔,此不傳之妙也。

  心能轉(zhuǎn)腕,手能轉(zhuǎn)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

  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然學久乃當知之。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⑿。

  凡書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tài)也。

  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⒀。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

  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直須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于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學字既成,且養(yǎng)于心中無俗氣,然后可以作,示人為楷式。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于心,自得古人筆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⒁。古人學書,學其二處,今人學書,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惡處,如今人作顏體,乃其可慨然者。

  楷法欲如快馬入陣,草法欲左規(guī)右矩,此古人妙處也。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澹,乃入微耳。

  [注釋]

  (1)周公: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姓姬名旦,又稱周公旦。輔武王滅商,武王崩,成王幼,其攝政,史稱“周公輔成王”。睿圣:圣明,明智。

  (2)蔽于一曲:蒙蔽于片面,受限于一隅。或說因一葉而障目。

  (3)魯之閉門者:《詩·小雅·巷伯》傳云,魯人有男子獨處于室,鄰之嫠婦又獨處于室,暴風雨至而室處,婦人趨而托之,男子閉戶而不納。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時魯國人。居柳下,謚惠。相傳有一次他夜宿郭門,見一女子受凍,便用衣服裹著她,抱著坐了一夜,卻未生淫亂之心。這里借魯之男子“閉門不納”和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說明盡管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其精神實質(zhì)是一樣的。學習書法當師古人之意,而莫拘于形跡。

  (4)以開字中眼目:指將“永”字的八種筆畫,作為漢字構(gòu)成的基本部件,以此作為漢字書寫的規(guī)范。

  (5)大字難于結(jié)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見本刊上期《蘇軾〈論書〉解讀》注釋⑷。

  (6)《東方朔畫像贊》:小楷法帖,為王羲之所書!稑芬阏摗:王羲之所書小楷法帖!短m亭禊事詩敘》:即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7)《瘞鶴銘》:著名的摩崖石刻,字勢雄強秀逸,是隸書向楷書轉(zhuǎn)變時期的重要刻石。它是一方悼念仙鶴的摩崖石刻。《中興頌》:即《大唐中興頌》,唐刻石,元結(jié)撰文,顏真卿書,刻于湖南祁陽浯溪崖壁上!独钏箮F山刻》:即《嶧山碑》,李斯書,字形較長方,筆畫均勻,為小篆法書。

  (8)楊少師:即楊凝式。五代書法家,字景度,號虛白,華陰(今屬陜西)人。歷仕梁、唐、晉、漢、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

  (9)徐常侍:即徐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學家。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

  (10)窘于法度:受制于法度,受技法的約束。

  (11)《孔子廟堂碑》:唐武德九年(629年)刻。虞世南撰并書,為初唐碑刻中杰出作品。

  (12)墨池筆冢:見本刊上期《蘇軾〈論書〉解讀》注釋⑿。

  (13)元常:即鐘繇。字元常,三國時魏書法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逸少:即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人稱“王右軍”。

  (14)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豐腴的字要有筆,瘦硬的字要有墨。

  [譯文]

  《蘭亭序》雖是楷書與行書的范本,但不必一筆一畫都作為準則。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沒有過錯一樣,但小過錯不影響他們的圣明,所以能成為圣人。不善于學習的人,連圣人的過錯都學,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學《蘭亭序》的人,多是這樣。魯國那位閉門不納鄰居嫠婦的男子說:“我將用不讓婦人進屋的辦法,來學習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精神。”有了這種“以吾之不可學人之可”的認識,就可以學習書法了。

  王羲之書法,被認為如同以錐畫沙、用印印泥一般。重要的是他在書寫時中鋒藏鋒,意在筆先。師承王氏的人總是以《蘭亭序》開頭的“永”字作為楷模,這樣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氣。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這兩句話,這是我們值得師法的。

  蘇東坡先生說:“大字書寫難以達到結(jié)體嚴密不散,小字書寫難達到結(jié)體寬綽疏朗。”像王羲之的《東方朔畫像贊》、《樂毅論》、《蘭亭禊事詩敘》等就是這樣。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緊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瘞鶴銘》、永州摩崖《大唐中興頌》、李斯所書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詔文的《嶧山石刻》等。近人能夠兼有二美的,如楊凝式的楷書與行草書,徐鉉的小篆。這雖然不被俗人認可,但書法畢竟應當如此。正如人在目眩之時,五色難辨,等到神情安靜,意定神閑之時,青黃皂白,就自然分明。學習書法經(jīng)常臨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細細品讀,做到心領神會,才能到達妙境。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學習書法過分強調(diào)端正,則受制于法度;側(cè)鋒能求得妍美,但往往容易左工而右病。古人臨《蘭亭序》、《孔子廟堂碑》,都以淡墨臨摹一遍,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筆,如何回腕收筆,藏鋒蓄勢。如果是濃墨臨摹,僅得其筆中意趣罷了。今人只見濃墨帖本,用筆多半是收筆蓄勢,鋒不外露,所以用禿筆臨摹,豈不知古代書家作書時,筆鋒尖銳,這恰是古人沒有傳給后人的秘訣。

  作書時意在筆先,心使手,手運筆,寫出來的字才能合乎書者心意。古人作書沒有其他不一樣的,只是用筆熟練罷了。

  草書的妙處,須學書人自己體會,學得久了,就會明白。池水盡墨和用筆成冢的故事,并非胡亂編造出來的。

  作書要寧拙毋巧。當前年輕人學書,宛如新娘子梳妝打扮,花枝招展,到底缺少貞女烈婦的端莊穩(wěn)重之態(tài)。

  學書要胸中有道義,再廣泛吸收圣賢哲人的學問,作品才能成為可貴。如果胸無點墨,即使筆墨達到鐘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個寫字匠而已。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人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可俗氣,一旦庸俗便不可救藥了。

  寫字有筆法,就像禪詩中有“詩眼”一樣,具有把握詩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詩。凡學習書法,要先學會用筆。用筆的方法,要采用雙鉤或回腕執(zhí)筆法,掌要虛,指要實,用無名指抵住筆管,這樣才有力。古人學習書法不全在于臨摹,他們將前人的字張貼在墻壁上,直到看得入神,下筆就會輕松自然。字寫好了,加上自身學養(yǎng)的提高而無世俗之氣,然后進行創(chuàng)作,則可作為別人學習的范本。學習書法須熟讀魏晉書法墨跡,心領神會,自然可得古人筆法。要學習草書,須精通楷書,知道下筆向背,這樣就會懂得草書用筆和結(jié)字法則,寫好草書就不算難事了。

  肥腴的字要有筆,瘦硬的字要有墨。古人學習書法,兼學這兩方面,今人學習書法,肥與瘦都是病,還常學某人拙劣的東西,像今人學顏體就是如此,讓人感慨不已。

  楷書要如快馬入陣,有草書的爽快,草書要出規(guī)入矩,有楷書的法度,這是古人書法的妙處。書法的工拙因人而異,但畢竟閱歷深厚、筆法嫻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進入精妙之境。

  下篇

  [原文]

  余在黔南,未甚覺書字綿弱,及移戎州,見舊書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⑴。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語,但難為知音爾。

  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試宣城諸葛方散筆,覺筆意與黔州時書李太白《白頭吟》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⑵。后百年如有別書者,乃解余語耳。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⑶: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與能者爭衡后世不朽,則與書藝工史同功矣。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⑷。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⑸,未嘗一事橫于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⑹。譬如木人,舞中節(jié)拍,人嘆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余寓居開元寺之怡偲堂,坐見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⑺。然顛長史、狂僧,皆倚酒而通神入妙⑻。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知醉時書也⑼。

  晁美叔嘗背議予書唯有韻耳,至于右軍波戈點畫,一筆無也⑽。有附予者傳若言于陳留,予笑之曰:“若美叔則與右軍合者,優(yōu)孟抵掌談說,乃是孫叔敖邪⑾?”往嘗有丘敬和者摹仿右軍書,筆意亦潤澤,便為繩墨所縛,不得左右⑿。予嘗贈之詩,中有句云:“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jīng)》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不知美叔嘗聞此論乎?

  往年定國常謂予書不工⒁。書工不工,大不足計較事,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不謬也。蓋字中無筆,如禪句中無眼,非深解宗理者,未易及此。古人有言:“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學癡凍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字自不按古體,唯務排疊字勢,悉無所法,故學者如登天之難。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⒂,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然后觀人字格,則不患其難矣,異日當成一家之法焉。

  [注釋]

  (1)戎州:唐宋時州名,約為今天四川宜賓市及宜賓、南溪等地。差可:差不多,勉強過得去。

  (2)宣城諸葛方:宋代宣城諸葛氏為著名制筆世家,諸葛方乃為其家族中的一支。“散筆”乃諸葛氏的絕技,稱為“散卓筆”。大抵筆毫長一寸半,藏一寸于管中。

  (3)張長史折釵股:張旭線條像折釵股一樣圓勁而不扭戾。顏太師屋漏法:顏真卿線條如屋漏痕一樣遲重、力透紙背。錐畫沙、印印泥:筆畫像錐子在沙地上畫行、如印印在泥上一樣,筆跡清楚、筆力勁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形容用筆快捷、迅健。銀鉤蠆尾:比喻書法文采多姿,遒勁有致。

  (4)幼安:黃庭堅的弟弟黃幼安,善作草書。

  (5)蚊蚋聚散:蚋,昆蟲,頭小,復眼明顯,翅透明,吸食人畜的血液。比喻世間萬物,皆像蚊蚋一樣有聚有散。

  (6)品藻:品評、評論(人物等)。

  (7)坐見江山:坐,因為。江山:江河峰巒。因為常見江河峰巒。

  (8)顛長史:即張旭,官金吾長史。相傳他大醉后呼喊狂奔,然后落筆,故稱顛長史。狂僧:即僧人懷素。

  (9)蹇蹶:挫敗,不順利。

  (10)晁美叔:即宋人晁端有,字美叔,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工詩、善書。

  (11)優(yōu)孟:春秋時楚國人,擅長滑稽諷諫。楚相孫叔敖死后,優(yōu)孟曾著孫叔敖之衣冠諷諫楚王,使楚王改變了對孫叔敖子孫的做法。

  (12)丘敬和:宋人,善于模仿王羲之書法。

  (13)《頌中興》:即唐顏真卿所書《大唐中興頌》!哆z教經(jīng)》:即《佛遺教經(jīng)》,全稱《佛垂般涅盤略說教戒經(jīng)》,內(nèi)容為釋迦牟尼臨終時對弟子所作的教誡。

  (14)定國:即宋人王鞏,字定固。魏(今河北大名)人。工草書。

  (15)蹙筆:收緊筆,捏緊筆。

  [譯文]

  我在貴州南部時,沒太感到字寫得綿弱無力,后來到四川宜賓,見以前的字大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勉強過得去,F(xiàn)在才悟出古人“沉著痛快”這句話的道理,但做起來很難。

  哲宗二年三月十二日,我試用了宣城人諸葛方所制的散卓筆,覺得筆意與在黔州時所書李太白詩《白頭吟》的筆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百年后如有其他的寫法,就是真正理解我的這番話了。張旭的折釵股,顏真卿的屋漏痕,王羲之的錐畫沙、印印泥,懷素的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的銀鉤蠆尾,是同一種筆法,即心手兩忘之法。如果有心愿與能者爭衡,那末就會與書法史有一樣的功績了。

  弟弟幼安喜歡草書,向我求教筆法。我的書法本來無法,但見世間萬物,猶如蚊蚋或聚或散,全然不放在心上,所以不擇筆墨,遇紙就寫,寫完就算,也不管工拙與別人的評價嘲笑。就像木偶,能隨著音樂舞蹈,觀眾都贊嘆木偶的神奇,然而演出一結(jié)束,木偶依然是木偶。幼安能明白我的話嗎?

  我寄居于開元寺怡偲堂,因為常見江水山巒,所以每逢在這里作草書時,像得江山神助一樣。而張旭、懷素,得于酒力,故書能通神。我不飲酒,匆匆已五十年,雖想把字寫好,但紙、筆、墨不佳,用筆也處處不順,看來還是要像張旭、懷素那樣喝醉了酒才行。

  晁端有曾在背后議論我的書法只有韻致而已,至于王羲之的波戈點畫,一筆也沒有。有附和我的人將此語傳到陳留告訴我,我笑著說:“如果晁端有的書法與王羲之相似,那么扮演孫叔敖的優(yōu)孟就能是孫叔敖了嗎?”過去曾有一位叫丘敬和的人,模仿王羲之書法,筆意還算潤澤有韻味,只是為法度束縛,不能跳出王字樊籬。我曾贈他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幾句:“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jīng)》。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不知晁端有同意我的論點嗎?

  以前王鞏經(jīng)常說我的字不夠精到。書法精到與否,大可不必計較,但王鞏的話,今天看來,還是不錯的。大概字中沒有筆,就像禪句中沒有詩眼,未能理解禪宗妙理的人,是很難達到的。古人有這樣的詩句:“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學癡凍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今人寫字,不學古人法帖,只講求擺弄字勢結(jié)構(gòu),皆不見用筆之法,所以初學書法的人學起來覺得比登天還難。凡學書法,當先學雙鉤執(zhí)筆,以食指、中指和大拇指相對,由外向內(nèi)疊置,捏緊筆管壓在無名指上,執(zhí)筆要高,讓腕隨自己心意自由轉(zhuǎn)動。然后審視他人法帖的風格韻調(diào),能如此,則不必擔心學書之難了,長期堅持下去,日后定能自成一家之法。

  拓展閱讀:

  黃庭堅詩詞精選

  次韻馬荊州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

  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

  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次韻裴尉過馬鞍山

  青山如馬怒盤旋,錯認林花作錦韉。

  君不據(jù)鞍朝玉帝,豈宜長作市門仙。

  次韻錢德循鹿苑灘艤舟有作

  鹿苑灘頭秋月明,使君輟棹愛江清。

  塵埃一段思歸路,已聽荊州漁鼓鳴。

  次韻錢穆父贈松扇

  銀鉤玉唾明繭紙,松箑輕涼并送似。

  可憐遠度幘溝婁,適堪今時褦襶子。

  丈人玉立氣高寒,三韓持節(jié)見神山。

  合得安期不死藥,使我蟬蛻塵埃間。

  次韻清水巖

  西安封域中,清水巖泉好。

  金堂茂芝術(shù),仙吏書勛考。

  桃源人已往,千古遺井灶。

  雙鳧能來游,俗子跡可掃。

  • 相關(guān)推薦

【黃庭堅《論書》解讀】相關(guān)文章:

以禪論書黃庭堅06-19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及翻譯04-13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翻譯11-11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和譯文06-16

《答黃庭堅書》的原文及翻譯06-06

黃庭堅清明04-06

黃庭堅生平02-17

黃庭堅名言09-30

黃庭堅的簡介08-17

黃庭堅趣事11-03

通城县| 民勤县| 梧州市| 三门县| 江油市| 棋牌| 芦山县| 塔城市| 呼玛县| 秭归县| 安西县| 松阳县| 磐石市| 鹤壁市| 宜城市| 明水县| 长子县| 南充市| 丰都县| 东方市| 应用必备| 鄂托克前旗| 建阳市| 徐汇区| 兴和县| 顺义区| 琼结县| 和平县| 镇平县| 威海市| 桐城市| 鞍山市| 陈巴尔虎旗| 华池县| 通江县| 高尔夫| 东阿县| 长海县| 海南省| 大丰市|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