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
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
“縣小更無。俊
“府貼昨夜下,
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
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
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
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
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
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
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
撫養(yǎng)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杜甫詩鑒賞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接著,郭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jié)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可喜。但昏庸的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并不信任,加上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于是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余各節(jié)度使逃歸本鎮(zhèn)。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大舉征夫。杜甫這時正由洛陽回華州任所,耳聞目睹了這次慘敗后人民罹難的痛苦情狀,作組詩“三吏”、“三別”。
《新安吏》是組詩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陽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客”,杜甫自稱。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蔽遄种猩觥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至天寶三年(744),又改以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轉而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府貼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崩艉芙器铮卮鹫f,州府昨夜下的軍貼,要依次抽中男出征!爸心杏职中,怎么能守衛(wèi)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杜甫又一問,卻沒有答話。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倍鸥Π涯抗廪D向被押送的人群。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顯然父親早已被征調!笆菽小敝笆荨币呀腥四坎蝗潭茫由稀蔼毩尜贰比,更見無親無靠。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
只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也仿佛帶著哭聲。這里用一個“猶”字以顯示恍惚。人走以后,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
似幻覺又似真實,讀起來令人驚心動魄。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在前面與吏的對話和后面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fā)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
“使眼枯”、“淚縱橫”本來似乎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安灰薜醚劬Πl(fā)枯,收起奔涌的熱淚吧!比缓笤儆谩疤斓亟K無情”來加以堵塞!澳、“收”在前,“終無情”在后一筆煞住,仿佛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里。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制,“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天地終無情”, 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tǒng)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一方面詩人忠君之心猶存,一方面不免有諷意于其中。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皼r乃王師順,撫養(yǎng)甚分明”。唐軍討伐安史叛軍,雖然可以說正義之師,但哪里又能談得上愛護士卒、撫養(yǎng)分明呢?此外,所謂戰(zhàn)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維護,杜甫這樣說,實際上,人民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杜甫在詩中所表現的矛盾,也是社會現實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qū)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巨大。另一方面,唐朝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把戰(zhàn)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但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是一致的。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tǒng)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zhàn)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
- 相關推薦
【《新安吏》杜甫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新安吏》杜甫詩鑒賞07-11
《石壕吏》杜甫唐詩鑒賞06-11
杜甫《新安吏》09-18
新安吏杜甫詩詞10-18
杜甫的《新安吏》注釋及賞析10-05
杜甫新安吏原文及翻譯08-08
杜甫《新安吏》詩詞賞析08-17
杜甫《佳人》唐詩鑒賞07-07
《白帝》杜甫唐詩鑒賞09-24
《絕句》杜甫唐詩鑒賞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