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年代: 清 作者: 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rèn)取雙棲蝶。
【詞句注釋】
、偬焐显拢褐竿銎。
② 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環(huán)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說,一年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 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fā)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妒勒f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④ 無那三句:無那,猶無奈,無可奈何。簾鉤,卷簾用的鉤子。李賀《賈公閭貴婿曲》:“燕語踏簾鉤,日虹屏中碧。”此謂雙燕于簾幕之間細語。
、 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 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里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叽簠簿洌赫J(rèn)取,注視著。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說,花叢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
【白話譯文】
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huán),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么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么,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
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么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復(fù)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鮑詩)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jīng)認(rèn)定,死后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為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品。這首詞把作者內(nèi)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凄切,感人至深。納蘭詞既凄婉又清麗的風(fēng)格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陽前三日,亡婦百日之后,自夢中得句。謂臨別之時,婦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故此,即將天上月,作為歌詠對象。
【作品賞析】
古人與自然親,今人寧與物質(zhì)親。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對古人來說,可以親,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子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容若說“辛苦最憐天上月”。而現(xiàn)代天文學(xué)和航空的發(fā)展使人認(rèn)識到月亮不過星際的一顆小行星,還是地球的衛(wèi)星,看見月食只當(dāng)是天文景觀,不會敲鑼打鼓的驚慌,相反倒很激動——等了這么多天終于看見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后我們對月亮的認(rèn)識更加平實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礫,生物滅絕,根本沒有廣寒宮,沒有兔子和桂花樹,也沒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樹的吳剛。情意和思維變成剛正而有規(guī)律。失卻了古人仰視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樂。
你約會一個人,會用手機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墻而入,生怕驚動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寫好約信,低聲下氣地轉(zhuǎn)托紅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時,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有怎樣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個人,對他說,今天晚上幾點,我們網(wǎng)上見,你開了視頻,從邀請到連接不過一分鐘,多么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鄰。只在你的彈指之間。你清晰的看見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有靈犀。
你想念家鄉(xiāng)和父母,如果時間來的及,你可以乘飛機回去看他們,再遠的地方,也不過數(shù)天時間。如果來不及,你可以打電話,中國電信會竭誠為你提供各種周全的服務(wù),他們不怕你消費,而惟恐你不消費。記住。這是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如此,還需要和李白一樣發(fā)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感喟嗎?
從什么時候開始,神話被我們親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們遺失了。
西方哲學(xué)強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質(zhì)統(tǒng)治的觀念,靈魂的不死不滅宛如虛無笑談,是與科學(xué)的概念不符的。于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將不具有任何意義,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寫:“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語多不復(fù)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這樣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說,在今天的人看來,是憂美但不實的。你幾曾再見過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老婆對月吟詩,不要說死了的,活著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若你果如皎月照我余生,我亦可不畏嚴(yán)寒,不辭辛苦地飛到那冰冷月宮,去溫暖你的身體。此一句,披肝瀝膽,情之所終至死不逾。千古情話也!
這樣的話,現(xiàn)代男子連發(fā)夢時都不會說。你在他枕邊吹氣,撥弄他的耳垂,追問他愛不愛你,通常得到的答復(fù)是——別鬧了,明天還要上班。
是的,別鬧了!肯每個月按時交上家用的已屬珍稀物種,他為你,可能在朋友中間承擔(dān)了“氣管炎”的綽號。如是,該感激涕臨了。想他同你化蝶雙飛,共許來生么?塵緣易絕剛剛好。感謝老天幫忙讓我不用費心找借口分手。
容若這闋《蝶戀花》凄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環(huán)”和“玦”皆為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huán)”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說,魏晉開始不絕于書,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無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過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向往之。
這樣的男人,雖然有時多愁善感的讓人發(fā)膩,卻不失為一個好男人。怪不得現(xiàn)時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當(dāng)嫁納蘭君”的口號。容若是許仙式的男人。一個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年,給你講最好聽的話語來熨帖心靈。而你在他的護衛(wèi)下,永遠都是枝頭上最鮮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見的明月光。惹到無數(shù)艷羨的目光。
——多么妄想。
- 相關(guān)推薦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相關(guān)文章: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05-07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及賞析09-13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的原文及賞析10-21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全文賞析10-24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注釋及賞析08-23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8-05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原文及翻譯賞析07-26
《蝶戀花》 納蘭性德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