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春江花月夜》有感(通用1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
我對《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很難做一個清晰的描述,因為她本來就遺世而獨立,宛若飄渺于天際的仙島,遠而朦朧。同樣的,她的作者張若虛也不似其他名家那樣有較多的資料可參考研究,沒有較多的其他的作品來做整體的聯(lián)系認識。
但就這樣一個朦朧的人,卻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也正因為這樣一個朦朧的人,寫出了“以孤篇蓋全唐”的作品。
她是一首七言歌行,是舊題樂府,她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同樣她也是一首宮體詩,不同的是,她不同于以往宮體詩那樣“沒筋骨、沒心肝”。相反的,她一改宮體詩的“虛偽、不自主”,而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鋪平了通向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彼瓿闪恕皩m體詩的自贖”。
她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真正做到了情景的'完美融合,好似在夜幕月色下在江面起舞的天外飛仙,輕靈飄渺。在“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的朦朧空間里,伴著若有若無的花香輕輕襲來。想想吧,那輪在江面倚著的明月,縷縷的春風,還有那遠在故園高樓的思婦和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輕輕的融合在一起,在那散發(fā)空靈的美和宇宙無盡的哲思。
詩人像屈子一樣,向宇宙發(fā)問,卻不需回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懂,我自懂得,你無需作答…“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光陰流轉(zhuǎn),永恒的宇宙,浩渺的空間,和人間萬物一切有限的生命形成了一種巧妙的對比。
詩人的情思由近及遠,詩人的感悟由淺到深。這單獨拿出來隨處可見的春、江、花、月、夜的單純意象,卻由詩人的哲思串聯(lián)成了一副朦朧的意境美圖。此時這些單純的景象不再單純,頗有一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韻味兒。
她是有音樂美的,我很懷疑她的作者是天外來客,若不是,那這樣變幻莫測的美人間怎能得?她的音樂美,似乎是隨著詩人的哲思與時間和空間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而流露出的天然美。不是激昂的,沒有鏗鏘,有的只是如水般低洄,緩緩流淌,沁人心脾。一切都是很自然的。這種音樂美宛如江面上輕盈起舞的仙子拂起了一層水汽做成的柔紗,使她更朦朧更悠揚了。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2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這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已經(jīng)道盡了人間美景。他雖只有這一首詩流傳至今,但是依舊無愧大師風范。試問自古至今,又有誰能夠?qū)⒋,江,花,月,夜融入的這樣好,描繪的這樣美呢?
作為從小到大在江邊長大的孩子,我見過清晨陽光照射下的長江,平緩的江水緩緩向東流淌,金黃色的碎光鋪在上面,無端讓人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美感;我還見過正午的長江,大大的太陽高高的懸掛在空中,與底下浩浩蕩蕩的長江呼應(yīng),太陽給長江披上金黃色的戰(zhàn)衣,長江給太陽搖旗納威,兩人如同親密的戰(zhàn)友,向著前方的戰(zhàn)場義無反顧的沖去;我還見過夕陽下的長江,“半江瑟瑟半江紅”,便像一位古裝仕女一般,端莊賢淑,風資曼妙。我以為,陽光下的長江已經(jīng)夠美了,卻不知道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更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我仿佛看見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從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滿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察覺。州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多美的景色呢,想想似乎便可以醉了人心,亂了心神。而這美景是由古至今都在,而觀賞的人卻是年年代代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睙o端有一種遺憾,也有一種欣慰。
可是春江花月夜最動人心的卻不止是美景,更有其中絲絲縷縷的情。相思之情最是扣人心弦!凹t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只。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薄伴L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拌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惫沤裢鶃恚枋鱿嗨贾榈脑娋鋽(shù)不勝數(shù),愛情和相思,自古以來是人類文學(xué)的永恒的主題,幾乎沒有哪一代人可以避免。而如此明月,如此美景之下,怎么不勾起滿腹情緒呢?似乎只有這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能配得上這凄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只有這樣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加皎潔。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边B鴻雁,游魚都不能傳達的消息,更何況交流閉塞的古代呢?只能游子遠眺思鄉(xiāng),離人怨婦深閨哭等罷了。落月點染花樹凄清如許,他們年年歲歲又見證了多少的人間離情呢。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3
春江花月夜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江一帶月下夜景中最;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恒,人生短暫;張若虛連字號都不為人詳,滄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燦如;便躍然印入眼簾;“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或者他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被喻為“孤篇橫絕全唐”。
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江一帶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著對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揚州的景色以文字表達出來。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春江花月夜的'長度還算適中,可是為了把自己融入進里,也著實花了我不少功夫。閱詩,最忌諱的就是讀,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進而不同的語調(diào)流轉(zhuǎn),都有極大的可能讓詩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間,不是這么容易便能駕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選擇抄寫,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間,感情毫無預(yù)兆地就漫溢了出來。
張若虛連字號都不為人詳,滄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燦如繁星的詩人堆里,卻僅憑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春江花月夜歸于樂府,帶有樂府詩一貫的情愫,縷縷歌章唱的都是詩人曲婉的離愁,通篇白話文一般的淺顯,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個離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躍然印入眼簾。我看見他背著雙手,傲然地仰頭望向無垠的汪汪白水,贊嘆自然的浩淼蕩漾,心意空洞眼神蒼白如晝,流露出了怎樣的一種哀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遼闊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線的水邊,在熏風里望見明月凄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呱噪和海鳥的悲鳴,行云流水地營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擾的安靜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歸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順便再給我們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嬈。月色美,在詩人的鄉(xiāng)思離愁里,卻如蚌體內(nèi)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詩人看“滟滟隨波千萬里”,月影倒映,水波漣漪,卻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為什么月籠春江千萬里,我卻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見家舍屋頂?shù)难U裊炊煙!就連江邊的芳甸也因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發(fā)現(xiàn)月亮其實和自己一樣孤獨。明月愛慕著春江,卻苦于時空蹁躚,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地映照著白水,不離不棄。就如詩人自己一樣,望這長水,只期盼能望見家中玉簾后的牽掛。
往事如煙,亦如風,煙散,風止,往事何在?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孤影獨立江畔,面對浩瀚宇宙,顯得那么渺小。何人初見月?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不曉。當時光流轉(zhuǎn),圣者賢人只能流水興嘆,這“流水興嘆”對于我們來講,無外乎是現(xiàn)在的圣賢書。時間好似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去不復(fù)返。悲矣!光陰似箭。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這是鐵證的事實:人生代代,光陰之嘆,滄桑之感,且會層出不窮。物序流轉(zhuǎn),萬物輪回,中華大地春意又生。反反復(fù)復(fù),何時有盡。故江月相似,圣人貌似相識,其實不然。悲矣!光陰似箭。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念歲月流淌,人生苦短,卻不知江月待何人。所以我們面對此時,此景,只能滄然泣下。這全是無知所致。故職能看長江送流水。悲矣!光陰似箭。
然而,你為何不反思呢?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何必等到你目送流水之時,才懂得珍惜,才去惋惜昨日之過。
最后望天下人“莫等失去方知悔!”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4
《春江花月夜》在中國詩歌史上出現(xiàn),可能是一種偶然。倘若沒有明代的胡應(yīng)麟拭去歷史的塵埃,慧眼識詩,將其從不計其數(shù)的古代詩作中挑出來選進《詩藪》,或許《春江花月夜》至今也掩埋在腐朽了無生機的一堆陳紙當中。幸得有胡應(yīng)麟這位"伯樂","千里馬"張若虛及其作品才能在文學(xué)殿堂綻放異彩。有時候,瞬間的綻放,也需要永恒的等待,張若虛一等,就是上千年。
《春江花月夜》在中國詩歌史上出現(xiàn),也絕非僅僅是一種偶然。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抵擋的必然!洞航ㄔ乱埂繁蛔u為"孤篇壓全唐",主要是其藝術(shù)成就。清王堯衢,王闿運,近代學(xué)者聞一多先生等等,對《春江花月夜》贊譽有加!洞航ㄔ乱埂繁緸闃犯f題,舊題多為宮體之作,張若虛將本為五言的舊題上升為七言,將格調(diào)靡靡的宮體視野轉(zhuǎn)向更為高遠的哲學(xué)方向,突破了宮體詩作的束縛,轉(zhuǎn)向更為高雅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雖然《春江花月夜》有樂府舊題宮體的痕跡,但在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上藝術(shù)的突破是毋庸置疑的。之于《春江花月夜》的藝術(shù)成就,前人多有論述,此處亦不復(fù)贅言。
之前講授《春江花月夜》,思維仍然脫離不了"春、江、花、月、夜"五字的拘囿,籠統(tǒng)講授此文寫了五種景象。今日再觀之,驀然驚覺自身受限于固有思維。雖說比詩內(nèi)容寫及"春、江、花、月、夜"五種景物,實則是要突出"月"這一意象重心。換句話說,《春江花月夜》一詩,是以"月"為核心的。讀此詩,重心應(yīng)該關(guān)注在"月"上。
為何此詩解讀的重心在"月"上?
清朝王堯衢概括總結(jié)此詩的一個特點是:"春字四見,江字十二見,花字只二見,月字十五見,夜字亦只二見。"從王堯衢的點評中,直接指出"月"這個意象在詩中所占的分量。當然,王堯衢指出字面上與"月"有關(guān)的共十五處。這似乎從數(shù)字上說明了與"月"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在直觀數(shù)字上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除了字面上直接體現(xiàn)寫月的內(nèi)容外,還有好些文句是側(cè)面來寫月亮的。
例如"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兩句,按一般生活常識,"流霜""白沙"應(yīng)該會反射月光,而此處有"流霜"而"不覺飛",有"白沙"而看不見,是側(cè)面寫月光。月光實在是太亮了,以致眼中所見只有月光。又如"江天一色無纖塵"句,江天如何才能成"一色",如何才能有如此空靈潔凈的視覺效果?只能在皎潔的月光之下,萬事萬物籠罩在月色之下,才能表現(xiàn)出這樣充滿美與想象的視覺效果。因此,這句詩歌還是在暗示寫月亮。諸如此類的詩句,詩歌中還有不少。因此,我們可以概括地說,這首《春江花月夜》的核心內(nèi)容在于"月",解讀這首詩歌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月"。
既然這首詩歌的核心是"月",那么"春、江、花、夜"的出現(xiàn)又有何作用?我們可以把其余四個意象作為"月"的陪襯。例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引出"共潮生"的月亮。換個角度出發(fā),"春、江、花、夜"都是月亮出現(xiàn)的背景,都是為彰顯"月"服務(wù)的。
張若虛集中筆力突出"月"的地位,到底為何?通過梳理文本內(nèi)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作用。
一是"借月說理",把"江月"的豐富內(nèi)涵上升到哲學(xué)高度。最能體現(xiàn)其樸素的哲學(xué)思想的詩句莫過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從人類的變與江月的不變形成對比,思考了人生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僅是打破了樂府舊題宮體詩的內(nèi)容限制,也極大提升了古人思考的'維度,從簡單的即景抒情轉(zhuǎn)向思考天人關(guān)系的哲學(xué)高度。
二是"借月抒情",以月亮為載體,表達相思之情。借月抒情,難脫"借景抒情"的窠臼,但是張若虛的借月抒情,卻也有其獨特之處。以"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等句為分析范式,會發(fā)現(xiàn)張若虛的"借月抒情",寫月總有獨特之處。月亮本有引起他人相思之意,而且此時月亮照在"離人"的"妝鏡臺"上,猶如人于傷心時又聞傷心曲一般讓人情難自禁,肝腸寸斷。月光于"簾中卷不去",將月光視為有形之物,也算是化無形為有型之技巧。"搗衣"容易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李白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搗衣"一詞,往往容易引發(fā)人的相思之情。而"拂還來",更言寄予思念之月光揮之不去。揮之不去的,是月光,更是無盡的思念之情。
較之"借月抒情","借月說理"的藝術(shù)高度似乎更高一些。畢竟,寫作的視野及技巧已經(jīng)開始剝離了樂府舊題宮體的桎梏,開始走向有深讀的抒情與反思。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唐詩里沒有說理之類,而是強調(diào)張若虛勇于打破寫作模式的束縛,進而開始進行革新與突破,這一點似乎比詩歌內(nèi)容本身更為重要。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5
斜斜地趴到木材木地板上,繁忙以后的閑余越來越很豐富。想像仔豬一樣昏昏睡去,卻發(fā)覺窗前的一切這般有感召力,使我迫不得已想像這種溫暖的往日。忽然在轉(zhuǎn)念之間發(fā)覺了一首很美的節(jié)奏,因此《春江花月夜》拉開了序幕!
原先今日,大家同是一個單獨的個人存活于世;原先今日,大家一樣擁有久遠的感情放縱在這個凄美的夜里;原先今日,大家一起走過漫長漫長的古道再次返回了自身的運動軌跡。
嘗試開啟全部的感觀,試著將生命的一切寄托在這個凄迷的夜里。月色的動貌呈現(xiàn)眼下。月華隨云影蕩漾,在灰飛湮滅中,飛瀑一樣的月色之花是生命的涌動,飄揚在這個了無盡頭的宇宙空間。寬闊的月河,你在最長遠的天際中閃爍。
原先一切竟然這般簡易,一年年地以往,可每一年的寄托都未同樣,每一年的今天一過,你也是新的循環(huán)。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無所屬的。由于你,是生活的永恒不變。
我聽見,你用親近的.歌聲傳遞生命無極限的真知;我嗅到,你凹凸有致的芬芳向大家訴你孤單的憂愁;我看見,你觸動淡紅的繩索傳去女子對情侶的感情;我觸碰,你素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勤奮前行;我覺得,你是浩蕩天空中的一面明鏡,無盡和比較有限的歲月,在你的手上已被緊緊掌握。
今日,我在想月的生活里,對你說我的心事,你將承重著成千上萬人的理想,逐漸老去。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6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是中國最著名的詠月詩之一。張若虛作品不多,卻以此詩一舉成名,流芳千古。這里,我且不談張若虛,就談?wù)勥@首詩。
我想,寫此詩的時候,一定是個月素風清的夜晚,文弱卻骨硬的詩人來到江畔。春夜,寒氣襲人,游人稀少。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于是詩性大盎然,吟詠出了這篇千古絕唱。
如果細細品味此詩,我絕對是狗尾續(xù)貂。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論此文?所以,我只談自己膚淺的感受——僅僅是自己的。
“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聯(lián)想,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乎異曲同工。但“何處春江無月明”,似乎有些滄桑或有更深遠的含義。我又從“何處”句,聯(lián)想到了“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啊,哪里的黃土不埋人呢?怎么過,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殫精竭慮,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拋卻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你無論怎樣,都可以過得很不錯,只是看你怎么對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是多么讓人喟嘆的句子。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們的上一代去了,我們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們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當年的我們。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無盡的死與生的交替。人類的死的悲哀,在不變的宇宙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浪花。于我說來,死則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實際上,當詩人寫這句詩的時候,他的心里也有許多悲涼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边@句詩也是頗耐尋味的。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可她苦苦地等,等來的大概是一場春夢。美好的青春年華倏然而過,唯鏡中雙鬢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幾多苦淚,幾多追悔,幾多頓足!然而,皆是無用,長江送流水,即是無奈也。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真可謂纏綿悱惻。
輕舟一葉,孤燈一盞,有相愛之人陪伴,于漠漠暗夜里悄然遠去,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幸福!皬拇瞬辉偈苣桥劭,夫妻雙雙把家還”,這種感覺對外人來說是羨慕,對自己來說,那真是一種巨大的解放。
然而,如果不是乘扁舟子的人,而是想乘扁舟子的人,看到此景,除了羨慕,更多的是什么?酸楚。
“何處相思明月樓?”當真揪心。天下最讓人心焦的,就是相思苦了。當初梁;,就是為了解脫相思之苦。他們化蝶成仙,翩然而去,似乎是人間最完美的愛情。但其實,人人都知道,那是最凄楚的現(xiàn)實,也只有把痛苦的現(xiàn)實轉(zhuǎn)換成虛無的幻想,似乎能讓心里好受些。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僅是人,哪個有生命的生物不是如此?——尤其對男女之愛更為看重。有情人天涯一方,那是怎樣的痛苦?怎么一個痛苦了得!
因此,古今中外,描寫相思的詩篇和音樂汗牛充棟,更可貴的,是大多數(shù)的作品細膩、柔情、委婉、纏綿,極動人。有的時候,我聽著聽著,不覺心酸,一天的心情都很低沉。但怪的是,這種低沉不是一種痛苦,而是略微帶點幻想、贊美和溫柔,頗有點“薄陰的天氣”之感。
讀古詩就怕想象。從文字里往外想象,天馬行空,一而二,二而三,以至無窮,生活百味,糅合一處,酸甜苦辣,逐一品嘗,倒也是精神世界的一個大餐。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7
唐朝就像是漢文化的一次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星空下的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守己,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喜歡唐朝,因為回想起來,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幾天是去度假和露營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作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開頭便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并且整首詩接下來全是描繪的自然現(xiàn)象,把人的視野帶入進了偌大的宇宙空間。強調(diào)了初唐時期人特有的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闊,“春江花月夜”也就變成了美好時光、黃金歲月的代名詞。詩中包含五個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像是五個獨立有互相呼應(yīng)的主題。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題,偶然間因緣際會發(fā)生了互動關(guān)系,可是它們有各自離去。佛家語:“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當意識擴大到宇宙的高度,發(fā)現(xiàn)每一條河流此時都被月亮照著,繼承了老莊思想里的“天地無私”。
它們是知己,也是陌路。
“江畔何人初見月?”張若虛在公元7世紀左右,站在春天的江邊看夜晚的月亮,然后他問:“誰是第一個在江邊看見月亮的人?”,這句子問得重,但也就是無解,屈原的《天問》,春秋戰(zhàn)國曾經(jīng)也問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但之后的農(nóng)業(yè)倫理卻把人一把拉回來,所以漢詩里會說“努力加餐飯”,吶,先把老婆孩子照顧好。而停留在唐詩里,是張若虛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樣通俗的句子為這句話做了收尾,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思。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8
這五個字,幾乎囊括了一部《全唐詩》所有美好的意象,勾勒出所有人心中向往的那浪漫飄逸的美景,潑灑出從古到今多少文人想寫寫不出想畫畫不出的墨彩,它的作者張若虛也因之而大放光彩――縱使《全唐詩》的目錄里,張若虛的名下就只有這一首《春江花月夜》,單薄寂寥,于是后人稱之“孤篇橫絕”,讀罷此詩,方可其言不過。
試想那月朗星稀的江畔之夜,花兒在夜氣中開放,馥郁的芳香溶在夜氣里,溶在月光里。銀月青輝照江白,江水推橫著夜霧流向天際,像是在天地間下了一道銀色的帷幕,月光、夜氣偷偷撩開這一層帷幕――江畔,一場離畔即將上演。
青楓浦上,即將離開的人,始終等不到那本該來送他的人,明月樓,樓上樓下,你,我,月光牽相思。不忍離別。不如不來,人不來,樓上影不也去,日后蓬山高遠,魚雁難達,多希望自己溶化在月光中,然后輕輕抱你在背后,可這江水滔滔,流碎月光,流碎夜霧,也流碎了我的`夢,在這一去不返的時間長河中,我終離人我,越來越遠……
斜月沉,曉星昏,海霧更濃,也許這就是故事結(jié)局,從此以后,滄?~緲,白云更遠一重。月光下,有多少飄散的靈魂能回去?情天恨海,一任月光逐江流。
讀罷,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可心中又明明充斥著一種莫名的情感,得與失,走與留,積極與消極,一切都如藏匿在海霧中一般,杳不可尋,光陰匆匆,百代過客,這一江春水流了千年,千年前的張若虛和千年后的我在江的兩端一同思考,從以前到現(xiàn)在到未來,從江到天到宇宙,月光真的對這不回過去了江水真的阻不住離別?于是月光只能看著一代代江水流去,而我們,如果抱不住它,要失去的,也何不報之以江花。穿透過去的影子,把一切都放在夜霧中,霧散后,將會得到那長江明月的豁達,一片開朗。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9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月亮,許多偉大的詩人都背誦并認可了月亮,如李白的“床前明月”、蘇軾的“明月時”、杜甫的“星星平野寬,月亮滔滔江水流”等。 但今天我要講的是一首被稱為“全唐”的詩,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雄偉,飄渺,深邃,宏偉。它沿襲了陳隋樂府的古老主題,抒發(fā)了離別的真摯感人情懷和人生的哲理情懷。整首詩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節(jié)奏優(yōu)美悠揚。它洗去了宮體詩的濃郁粉末,給人一種清澈明亮的感覺,那是純凈美麗的。詩人在詩中也表達了對月亮的熱愛,似乎對明月有著無窮無盡的話語和憂慮。雖然張若虛留給我們的詩歌只有兩首,但這些詩歌都是聞一多先生創(chuàng)作的《詩中之詩,峰中之峰》。
詩人月作為主要河流的場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邈遠,失望突然模糊春月夜圖這首詩享受這種美妙的幾件事情組成,顯得生機勃勃在當晚的筆,月亮也顯得更亮透徹,開始閱讀,你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車輪上的寂寞”,這種觀點純粹,優(yōu)雅,接警,人神游。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優(yōu)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并將自己永遠無法照耀著唐詩的偉大發(fā)展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之際中秋節(jié),這圓圓的月亮我的心臟月份最美麗的圓圈!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0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潮水連海x,海上明月共潮生。標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創(chuàng)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x,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睍r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xiàn)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結(jié)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1
唐朝就像是漢文化的一次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星空下的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守己,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喜歡唐朝,因為回想起來,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幾天是去度假和露營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作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開頭便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并且整首詩接下來全是描繪的自然現(xiàn)象,把人的視野帶入進了偌大的宇宙空間。強調(diào)了初唐時期人特有的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闊,“春江花月夜”也就變成了美好時光、黃金歲月的代名詞。詩中包含五個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像是五個獨立有互相呼應(yīng)的主題。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題,偶然間因緣際會發(fā)生了互動關(guān)系,可是它們有各自離去。佛家語:“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當意識擴大到宇宙的高度,發(fā)現(xiàn)每一條河流此時都被月亮照著,繼承了老莊思想里的“天地無私”。
它們是知己,也是陌路。
“江畔何人初見月?”張若虛在公元7世紀左右,站在春天的江邊看夜晚的月亮,然后他問:“誰是第一個在江邊看見月亮的人?”,這句子問得重,但也就是無解,屈原的《天問》,春秋戰(zhàn)國曾經(jīng)也問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但之后的農(nóng)業(yè)倫理卻把人一把拉回來,所以漢詩里會說“努力加餐飯”,吶,先把老婆孩子照顧好。而停留在唐詩里,是張若虛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边@樣通俗的句子為這句話做了收尾,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思。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2
讀完這首詩,這時只覺得馀韻裊裊,美不勝收。詩的一開場,就壯麗的描繪出整個天地間,春江月夜的場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連海,一望無際,分不清是冮還是海,皎潔的明月,也隨著洶涌拍打的潮水從海面升起,此時真是氣象萬千。光是這個“生”字,就讓整個“春江月夜”的畫面鮮活起來了!颁黉匐S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颁黉佟,是月光在水面閃動的樣子。江水映著月色,波光點點,流過了萬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轉(zhuǎn)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水曲曲折折地流過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灑在花樹上,就像是綴滿了雪珠一樣,一片晶瑩剔透。這時天地間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了,連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凈了世間萬物的顏色,將整個大千世界,浸染成像夢一樣的空靈幽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整個江天渾然一色,干凈得沒有絲毫的雜質(zhì),這時只看到空中皎潔的一輪明月。在這樣澄凈的天地中,讓人神思飛馳,不知以前在江畔,是何人第一次見到月亮,而江月也不知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照到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嘆人生苦短如朝露,代代相繼,轉(zhuǎn)世輪回沒有窮盡,但比起來,江月卻是永恒的。一輪明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好像永遠都不能如愿,只留下了滾滾的東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所思念的人兒哪,像白云一樣的離開了,只剩下住在江邊的姑娘,愁思萬端。今夜在那江中小船上的,是誰家的兒郎呢?而相隔天涯,被同一明月照耀的小樓上,有個思念他的.姑娘!“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月光好像也在憐憫著姑娘一樣,在樓上徘徊著不忍離去。但這勾人愁思的月光啊!它照映在妝鏡臺上,也遍灑在簾子和洗衣石上,愁悵得想抹也抹不掉!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耀著遠方的那個人嗎?兩人雖然望著共同的月兒,卻聽不見彼此的呼喚。真想隨著月光把相思遙寄給他呀!可是遠飛的鴻雁,卻不能把月光也帶去,而低頭看看水中的魚龍,他們卻潛入了水底,只留下一江的波紋。向來以傳信為務(wù)的魚雁,如今也無法捎去音訊了!“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姑娘昨夜夢到,春花噎凋落到潭水中去了,春光將老,而思念的人兒還在天涯。江水帶著暮春流走了,月兒也西斜了,即將落入江潭,這一切更襯托出凄苦的落寞之情!靶痹鲁脸敛睾lF,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迷茫的海霧升起,遮住了月亮了,可是世問離別的人兒!有的還遠在碣石,有的阻在瀟湘,天各一方,他們之間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哪!在這美好的夜里,不知有幾個人能乘著月色回家的,只有那江畔的樹叢,還掛著落月的馀輝,勾動著人們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
欣賞完了這首詩,到此真是蕩氣回腸,馀韻裊裊,令人低回不己。一千多年前,唐朝春天的空氣,月下的花景,江潮的拍打,對宇宙時空的感概,彷佛又回到了眼前。張若虛用人生中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抒發(fā)了他最深沉的探問。整首詩中最精彩的部份,就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悟,境界遼闊,悲情高遠,把全詩從純粹贊美大自然的景色,感懷人世間的情愛,升華到對人生歸宿的深刻探索。唐朝的月,唐朝的江水,如今仍在,卻嘆人生苦短,如朝露一般,轉(zhuǎn)世輪回沒有窮盡。然而輪回的目地何在呢?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來經(jīng)歷這紅塵中的生老病死嗎?張若虛在千年以前,悲憫人生的不能超越,而發(fā)出了這樣的探問,然而在千年之后,我們真的找到答案了嗎?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3
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抒發(fā)了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發(fā)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以月輪的運行為線索展開。從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月亮升起時江邊花林景象,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彩圖。圖中,春潮漲起,與大海相平,一輪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隨波流動,輕灑銀輝,于是,春江景物籠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環(huán)繞芳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見飛動;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純潔無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單清靜……
靜穆的月,引發(fā)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shù)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xù)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恒地注視著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這里,詩人的視線追隨著一片白云,飄于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yīng)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游子,在重復(fù)著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zhuǎn)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著她的妝鏡臺,照著卷簾,照著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后半部,則寫了游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著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游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著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余輝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嘆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fā)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著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致的神韻。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4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chuàng)制者是誰,說法不一;蛘f“未詳所起”;或說陳后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jù)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里,突發(fā)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chuàng)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chuàng)制權(quán)歸之于張若虛了。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5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鐘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托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說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人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著讀著,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敖煲簧珶o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游。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yōu)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洞航ㄔ乱埂返脑娀曛两袢园肯柙谥袊说木袷澜,并將永遠照耀著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6
春江花月夜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以春晚的潮水暴漲,明月升起開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潮生明月。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景色動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萬里,哪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繞著充滿春的氣息的原野轉(zhuǎn)過,月光也瀉在開滿鮮花的樹林上,就像是樹被撒了一層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詩人,一開篇便就題發(fā)揮。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為一個神話般的場景,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恬靜的氛圍。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輪孤月。詩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的思緒不僅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緊緊地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類的永恒,人生有窮已的我們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間不難感受到詩人對于生命短暫的感傷,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透過這兩句詩,我們聆聽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種昂揚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筆鋒一轉(zhuǎn),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寫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騰而去。月亮有情,選擇等待;江水無情,匆匆步履。整篇詩由上半篇的寫自然景色轉(zhuǎn)到描繪人生圖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緒。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離人。離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飄忽,清風浦上留下的愁有幾許!誰家的扁舟子,讓明月樓上的人相思不已!“誰家”與“何處”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如此的離愁別緒,詩人才如此設(shè)問。
接下來,詩人用可憐承接何處。用月亮烘托在樓上等待的思婦的悲。徘徊兩字極其傳神,把擬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樓上徘徊,要與思婦作伴,為她解愁的心思藝術(shù)性的放大。豈料,月亮好心干壞事,皎潔的月光令思婦觸景生情,思念不減反增。她要趕走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這里的“卷”和“拂”,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思婦內(nèi)心的惆悵。但是困擾她的月光現(xiàn)在不也正在照著遠在他方的離人嗎?“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時的思婦終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遙寄他方。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其實,何止在家的思婦在想念離人,離人也想念著故鄉(xiāng)。】上Ы鞔,流走的不僅是春,更是離人的青春和夢想。月亮升起又西斜,離人還是遠離故鄉(xiāng)。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無限!安恢嗽聨兹藲w”,離人思忖著。我想離人也是想也乘月而歸的,但是一切可能實現(xiàn)嗎?只能接月光把他的離情,撒在江邊的樹林上。
全詩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結(jié)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用了“發(fā)生法”使其出現(xiàn),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游子緊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tǒng)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后,(全詩以月、水為經(jīng)緯,以春為質(zhì)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zhuǎn)入了對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詩人在空靈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xiàn)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這代像唐人一樣滿篇壯麗山河,也沒有誰像唐人一樣不著一字“我”,卻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的邊上是不是站著志氣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長安高樓一聲長笛是不是有趙嘏相倚?你聽見那浣衣女子劃舟撥開蓮叢的笑聲里有王摩詰的興致了嗎?
自然與“我”的存在,幾乎可稱是唐詩最動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仿佛生來有一種自信,似乎山河眾多美景,從冥冥遠古至今就是在等著我的到來,這也許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氣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這種關(guān)乎宇宙意識的美學(xué)認知,其實也是源于與自然靈契相合。
登山則情漫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山川湖海,從一開始便能觸發(fā)人心中最隱秘的震動。我與自然同在,這其實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一種令人拋棄社會與世俗尋歸自我的真實。山林與歲月同壽,我在山林,便與時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與日月同輝……
我實在是羨慕極了唐人與山水這樣緊密的關(guān)系。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經(jīng)快成了盛唐的代號——海上生明月,陽春召煙景……這樣的親密與自豪,實在是久違了。
我記得玄武湖人滿為患的呻吟,也聽過鐘山不堪重負的嘆息。自然在當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陰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沒有人有幾分張若虛的豪氣,能寫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為待我。現(xiàn)代人仿佛從山水畫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淪為景點,到處有我在,卻再沒有那一顆顆與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沒有了那獨笙幽篁的身影,沒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邁,連柳子厚恐怕也無法對現(xiàn)今的西山講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時大抵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然而歲月還在,江月仍待。
也許有一日,可赴山河舊約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7
古詩的韻味和意境沒有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是難以企及的。曾經(jīng)讀大學(xué)時老師布置作業(yè)背誦《春江花月夜》,當時稀里糊涂背誦了,多年以后再次謀面還是如同初見,因為那時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詩。背誦任務(wù)是完成了卻沒有走進古詩的內(nèi)心世界,我對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回頭想想一個中文系的學(xué)生竟然對古詩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風情,自己也是汗顏愧對中文專業(yè)了。大學(xué)時光已逝,走過八個春秋卻無暇回顧和思考曾經(jīng)的糊涂歲月。課沒有認真聽,書沒有廣泛讀,寫沒有文思泉涌,大學(xué)課程只知道開設(shè)了哪些課,哪門課講了什么內(nèi)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學(xué)四年知識無長進,眼界略寬,能力無增,情商為負,渾渾噩噩度過了黃金四年,唯一無憾的是結(jié)交了寢室里四個姐妹。此時再回望大學(xué)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華,辜負了美麗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時再背,心里萬般惆悵,初識詩中之味,卻是青春遠去的年華。詩中的“月”是相思的見證,是傳達,是連接,是目光……“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讓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絕如縷?罩泄略戮褪侨酥,孤獨的人看孤獨的月,相思的人兒不知何時歸來。因為思念才孤獨,假如沒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獨之味!
古往今來,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鐘愛,卻只有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義。愛月,更愛這首詩《春江花月夜》。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8
全詩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結(jié)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用了“發(fā)生法”使其出現(xiàn),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游子緊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tǒng)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后,(全詩以月、水為經(jīng)緯,以春為質(zhì)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zhuǎn)入了對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詩人在空靈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xiàn)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這些奧秘的興趣。同時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說中,又表現(xiàn)了對人生的執(zhí)著和贊美。詩人在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2、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白云”“清風浦”分別象征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贊頌了純潔的經(jīng)過升華的男女情愛,創(chuàng)造了神秘,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融合境界。
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jié)構(gòu)精妙嚴謹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zhuǎn)而又富于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盡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19
《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共九韻,每韻構(gòu)成一個小的段落。
詩作一開篇便寫出了春江月夜壯闊的景象!按航彼B海平”作者把有邊有界的的江與無邊無界的海連在一起,空間一下子被無限延伸,場面宏大、氣勢恢弘。而“海上明月共潮生”則表現(xiàn)了一幅海面涌動著粼粼的波濤,一輪明月浴水而出,灑落下光輝的畫面!吧弊稚鷦拥孛枥L出了江水、海潮、明月的無限生機!颁黉匐S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背彼鞯侥睦,月光就跟隨到哪里,春江之上有哪里不受到月光的照耀呢?詩人的情思也隨著擴大,場面由眼前的春江月夜擴大到天下的江河月夜!敖魍褶D(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弊髡吖P鋒一轉(zhuǎn),由海天之際移到江岸。江水流淌在樹木花草遍生的原野,銀色的月光灑落在春江大地上,就像播撒了一層潔白的雪花!翱罩辛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比缢脑鹿庀礈炝颂斓厝f物,洗滌了世間的污垢和塵埃,只剩一個銀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世界。如此良辰美景,無疑會調(diào)動詩人對宇宙的探索和對人生哲理的尋求。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見人?”海天一色,只有皓月當空,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肮隆弊滞嘎读俗髡叩娜碎g情懷,作者由月及人,由望月想到月照人,追溯起人之初、月之始。在江邊是誰第一個見到這輪明月?明月又是哪年將她的光輝灑向人間的呢?這是個哲學(xué)問題,體現(xiàn)著朦朧的時間意識和歷史意識。這已不是單單的寫景,是在探索宇宙的開始,追溯人生的開端。接下來有疑問轉(zhuǎn)為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松虝,一代又一代人無窮地遞變著,而江月卻是年復(fù)一年的懸掛在天空,仿佛沒有什么變化。她總是從海面上升起,懸掛在天空,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可那個人至今都沒有出現(xiàn)。
-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推薦度:
- 《春江花月夜》讀書心得 推薦度:
-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11-05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7篇11-06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6篇11-13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6篇)11-13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選7篇11-07
《春江花月夜》課后有感06-15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匯編8篇)12-02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合集8篇)12-02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集錦8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