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作者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赤壁賦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赤壁賦閱讀答案 1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 危:高
B.舉匏樽以相屬 屬:勸酒
C.挾飛仙以遨游 挾:偕同
D.而卒莫消長也 卒:終究
解析:選A 危,端正地
2.下列句子“其”的意義與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何為其然也 B.方其破荊州
C.其皆出于此乎 D.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解析:選C C項揣測語氣詞,解釋為“大概”,其他作代詞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通過贊美曹操,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的憤慨。
B.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闡釋天地萬物“變”與“不變”的關(guān)系。
C.作者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表現(xiàn)了順其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D.選文句式駢散結(jié)合,長短交錯,語言清新明麗,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
解析:選A,抒發(fā)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感嘆。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偶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莆┙现屣L,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
答:
、盼掖蜃约合耱蒡鲆粯佣虝旱纳纳谔斓刂g,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哀嘆我短暫的生命,而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⑵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景色,占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
參考譯文
我的容色憂愁凄愴,(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悲涼)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zhí)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我們)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我)知道這是不可能馬上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余音寄托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并沒有增加或減少。如果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fā)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應(yīng)該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赤壁賦閱讀答案 2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1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舉酒屬客 屬:致意,引申為勸酒。B.縱一葦之所如 如:好像。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凌萬頃之茫然 凌:越過。
2.對文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jié)合,實質(zhì)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
D.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3.翻譯下列句子(5分)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2分)
參考答案:
1.B(如:往)
2.D(“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不當)
3.
。1)向西可望見夏口,向東可望見武昌,山川環(huán)繞,草木茂盛,一片蒼翠,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敗的地方嗎?(“西”“東”“繚”各0.5分,被動0.5分,句子整體通順1分)
(2)何況我與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jié)伴,以麋鹿為友。(狀語后置1分,“侶”“友”各0.5分
赤壁賦閱讀答案 3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小題1】對下列各句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卒莫消長也 卒:突然
B.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簡直
C.洗盞更酌更 酌:重新斟酒
D.相與枕藉乎舟中 枕藉:枕靠著,躺著
【小題2】與而又何羨乎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相與枕藉乎舟中
B.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C.是歲,元和四年也
D.而今安在哉
【小題3】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風這些自然意象,闡述事物皆具變與不變的二重性。
B.作者辯證地認識萬物,找到了克服個體生命短暫而引起的恐懼心理的靈丹妙藥。由此,主客二人回歸到歡快的情境。
C.《赤壁賦》一文,文句追求駢偶,故讀來朗朗上口,具有賦文的特點。但蘇軾又沒有局限于傳統(tǒng)的賦文形式,如在文中拋棄了傳統(tǒng)的`主客問答形式。
D.這兩段選文融抒情、議論、記敘為一體,充分表現(xiàn)了蘇軾在困境中力求派遣苦悶、順應(yīng)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C
試題解析:
【小題1】卒,最終。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小題2】例句為賓語前置句,D也是賓語前置句,安在就是在安。A句是狀語后置句,B句為一般問句,C句是判斷句。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小題3】在文中拋棄了傳統(tǒng)的主客問答形式,并沒有拋棄傳統(tǒng)主客問答的形式。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赤壁賦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赤壁賦》閱讀答案10-20
《赤壁賦》閱讀答案06-16
《赤壁賦》閱讀試題及答案02-19
《赤壁賦》閱讀答案及翻譯08-02
赤壁賦閱讀題及答案11-03
后赤壁賦閱讀答案10-10
《后赤壁賦》閱讀答案08-13
蘇軾《赤壁賦》閱讀答案09-10
《前赤壁賦》閱讀練習及答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