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學實錄1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單元第八課是《古詩二首》,這二首古詩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如何將這兩首古詩連成一個整體對照起來學習?如何在古詩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程對學習方式的要求?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談“春”,導詩。
師:春天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對象,同學們在你的頭腦中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生:《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生:《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
評點:從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入手,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中架起橋梁,喚起學生對春天的遐想,而且為后的說春、議春、頌春做好了情感鋪墊。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墒酌鑼懘禾斓墓旁,一首是杜牧寫的《江南春》;一首是程灝寫的《春日偶成》。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首詩,看看作者是如何來寫春天的。
二、說“春”,學詩。
生:自由輕聲讀這兩首詩。(反復讀上幾遍后)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才的自讀,老師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詩了,能不能讀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生:個個躍躍欲試地。(指3——4名學生)讀這兩首古詩,教師穿插其中適時給予評價。
師:大家都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古詩了,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那么這兩首古詩,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來寫的?描繪出了春天怎樣的一幅畫面?下面分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重點選擇一首詩,結(jié)合詩的譯文進行討論,然后匯總本小組的建議進行交流。
評點:新課程要求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研究的價值,要能調(diào)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適合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在這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一方面是基于文本內(nèi)容的考慮,因為文本已提供了古詩的譯文,不需要再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理解詩句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提出如上問題是因為讓學生從詩句和譯文的理解中獲得對詩的整體感受。
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走入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
師:大家學得真投入,而且討論得也相當激烈,哪一小組先來展示一下本小組合作的成果呢?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江南春》這首詩。我們小組成員認為這首詩圍繞春天,寫了鶯、紅花、綠樹、村子、城廓、灑旗等景物。我們是結(jié)合譯文和古詩的.描述討論出來的。
生:(迫不及待地)我們小組也是討論的這首詩,我們認為他們所敘述的景物不全面,還應包括寺廟和樓臺。
生:我們通過預習知道,《江南春》這首詩的后兩句是詩人想到唐代以前的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師:你們小組預習的真深入!確實,后兩句詩是作者想到以前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春日偶成》這一首詩。我們覺得這首詩主要寫到了云、風、花、柳、河。我們是通過譯文和詩句的描述所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真豐富,討論的問題很深入。而且結(jié)合古詩和譯文,描繪出了兩首古詩的畫面,能不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畫面畫下來。
評點:新課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學生實際的,利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的學習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師在這里讓學生畫一畫,不光是將詩句內(nèi)容的具體化,而且是對詩的情感的積淀,因為學生只有在畫時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才能創(chuàng)造多彩的畫面。
生:紛紛地開始勾畫畫面。
三、議“春”,悟詩。
師:看著大家描繪的一幅幅畫面,老師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進了古詩,展現(xiàn)了你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并融進了自己的深切感受。能說說你為什么描繪這樣的一幅畫嗎?并說說畫這幅畫時的內(nèi)心感受。
生:老師,我們這小組是合作完成的這一幅畫,我們畫的是《江南春》這首詩的畫,翠綠的樹葉上鶯在鳴叫,綠樹映襯著紅花,一條小河從村前緩緩地流過,不遠處的茅亭過的酒旗在風中飄舞。我們畫完了這幅畫后心情很高興。
生: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你看淡淡的云從天空中飄過,一棵棵垂柳長得很茂盛,柳樹下是各色各樣的花兒。
生:老師,還有我。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我用不同的色彩描繪了剛才那位同學所敘述的景物,而且我在這些景物中還畫了一個人,他就是作者。因為在這大好的春光里缺少了人物,那是一種遺憾。
……
師:同學們畫得很細致,說得也很精彩。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jīng)歷都是不同的,那么兩位詩人所處在當時的情境中,他們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能猜測一下嗎?(教師適時地介紹一下有關(guān)兩位詩人的背景資料)
生:我猜測杜牧當時的心情一定是很高興,因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下,目睹著如此之多的景物,他的心情怎么不開心呢?
生:我也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愉悅的。
生:我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悲傷的。因為面對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許多寺廟已隱沒在茫茫的煙雨,怎能不觸動他的傷心之情呢!
生:不同意見的學生開始相互爭辯。
師:同學們既然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帶著自己的意見課后再深入地去體會一下,看看到底誰的理解更有道理。
評點:猜測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地豐富,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悟才能由表及里。
師:大家揣摩的很有見地,你們不僅豐富了詩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進了自己的理解。
四、頌“春”,背詩。
師:“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描繪我們心目中的春天吧!可以選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詩歌、散文、對聯(lián)等)
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對春天的贊美。
師:《江南春》、《春日偶成》也是贊美春天的優(yōu)美詩篇,讓我們一起將它深深地記在腦海中吧!
生:背誦這兩首古詩。
評點:前后照應,首尾呼應。從古詩喚起對春天情感的積淀開始,到用古詩升化學生對春天的歌頌,一氣呵成。
總評:新課程的理念下的古詩教學該如何教?近年來,一直是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大都采用“點—線—面”的方式組織教學,使古詩教學缺少了學生的積極的參與,缺少了生趣。這節(jié)課設(shè)計者從學生的學法入手,著力設(shè)計各種形式的學習,或小組合作,或想象繪畫,或大膽揣摩,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古詩學習積極性,體驗了古詩學習的無究樂趣。此外,設(shè)計者始終注重把握住古詩教學的整體性,從談“春”、說“春”、議“春”到頌“春”各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互為一體,將兩首詩的學習連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學生獲得了整體感受。
《春日偶成》教學實錄2
教學準備:
板書課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中的《江南春》,今天我們學習另一首詩《春日偶成》。在100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里,北宋詩人程顥(出示程顥圖片,注音hào)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師:聽了老師的敘述,你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出題目的意思嗎?(提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偶然,成:寫成)
生:春天里的一天,我偶然寫成了一首詩。
師:程顥偶然寫成的這首詩后來竟成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經(jīng)典名詩!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它,欣賞它。(出示全詩)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板書:讀準)
指名二三個學生朗讀,正音。
師:古詩是有節(jié)奏的。(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范讀)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將它讀順。(板書:讀順)
指名二三個學生朗讀。齊讀。
師:這首詩你能讀懂嗎?確實有難度。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字詞解釋,借助插圖,思考這首詩的意思。(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隨:沿著,過:來到,川:河流,時人:當時的人,識:知道,余:我,將謂:可能會說,偷閑:偷懶貪玩。)(板書:讀懂)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同桌可以交流。
師:同學們,你理解了哪些詩句的意思?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學習成果。
學生試說,教師注意引導和糾正。
師: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都說出來?
學生試說,教師注意引導和糾正。(淡淡的云飄浮在天空,輕輕的風吹拂著大地,時間已接近中午了。我靠近花叢,沿著柳樹,來到了前面的河流邊。當時的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樂,可能會說我像少年人一樣偷懶貪玩呢。
師:我們已經(jīng)大致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但還不夠,我們還要將這首詩讀透。(板書:讀透)
師:各位同學,現(xiàn)在你就是程顥,我想請教一下,你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春景?
生:云、風、花、柳、川(板書:云、風、花、柳、川)
師:(動情描述,并配以圖片和音樂)白云淡淡,春風輕輕,日光和煦,百花吐艷,綠柳垂條,碧水悠悠。程大詩人,你披花拂柳,穿行其中,應該很舒暢吧!你能帶著這種舒暢的感覺吟誦你的前兩句詩嗎?
指名學生朗讀,評價。
師:除了這些之外,你還看到了什么美景?你是詩人,不要只說一個詞,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學生描繪春景,教師予以引導和評價。
師:哦,原來程大詩人看到了這么多美景。(出示春景圖)欣賞著這樣的美景,你心情如何?詩中有反映嗎?(余心樂)(板書:樂)那請你帶著愉快的心情再次吟誦一下前兩句詩。
生再讀詩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師:同學們,如果你處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會做些什么?(要求將連動句說清楚說具體)
生1:太開心了,我編了個柳條帽子戴。
生2:我也很開心,我欣賞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在河邊逗小魚和蝌蚪玩。
師:你們真有意思!詩人程顥是個大學問家,整天忙著做學問和講課,今天難得有空出來,看到如此美麗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們一樣的舉動。那些在地里勞動的莊稼人、在河邊洗衣的姑娘們看到這樣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做出這樣的舉動覺得非常奇怪。他們會說什么呢?
學生想象說話。
師:詩人介意別人對他的議論嗎?(這從他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來)但如果老師讓你替詩人解釋一下,你會怎么說?
生:鄉(xiāng)鄰們,我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因為我看到美麗的春景心中快樂呀!
師:由此可見,作者寫鄉(xiāng)鄰們對他的議論,實際上是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樂!(指板書)誰能快快樂樂地讀一讀這兩句詩?
指名學生朗讀,評價。(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師:程顥在這首詩中先描寫了美麗的春景,(板書:寫景)再抒發(fā)了快樂的心情(板書: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令人百讀不厭。我們再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朗讀,評價。齊讀。
師:優(yōu)美的詩篇應該儲存在大腦里,請讀熟這首詩。(板書:讀熟)
指名有感情地背誦,齊背。
師:課后,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的記敘文,題目就是《春日偶成》改寫,看誰寫得好!(板書:讀寫)
板書設(shè)計:春日偶成
- 相關(guān)推薦
【《春日偶成》教學實錄】相關(guān)文章:
《春日》教學實錄03-02
(實用)《春日》教學實錄3篇03-03
三年級語文下冊《春日》教學實錄03-06
《比尾巴》教學實錄12-18
《風箏》教學實錄12-07
項鏈教學實錄12-07
《春》教學實錄12-08
《趙州橋》教學實錄03-02
《背影》教學實錄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