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擺的研究》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擺的研究》說課稿1
一、說教材、學生。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運動是擺動,如:鐘擺、秋千、搖籃、吊床、拳擊沙袋——“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但他們不知道擺動這種現象背后所隱藏的科學道理。研究“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能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發(fā)出來。但如何控制好實驗過程中變量與保持不變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數據,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二、基于我對教材、學生的了解與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自己的實驗,能夠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自己的分析進行預測。初步了解影響擺擺動的因素是擺長。
2、過程與方法:經歷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動幅度、擺的擺長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需要反復的測量記錄才行。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的完成本次的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在本節(jié)課中我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綜合本課特點,主要采用對比實驗法,通過真實可靠的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較容易分析、總結出科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小組間的相互合作,拓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收集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總結出科學知識。
四、教具使用:鐵架臺、長短不同的線繩、小螺帽等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我手心里握著一個簡易的擺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嗎?
問學生: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
板書:單擺
2、教師:關于單擺,你們知道些什么知識?(指名學生說說)
3、目標確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擺,探究一下擺中有什么奧秘。(把課題板書完整)指明復述。
(二)、目標教學(探究新知)
1、讓學生學會測定15秒內擺擺動的次數。
。1)教師:要了解擺的奧秘,首先,讓我們來掌握一項本領,學會測定擺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那擺怎樣才算擺動一次呢?
教師演示:把擺拉開一個角度,松手。同時講解:擺擺到另一面,再回到開始運動的地方我們就算擺擺動一次。
(2)講解如何使用秒表記時。
。3)教師與學生合作:測定講臺上的擺15秒內擺動的次數。教師同時指導,怎樣減小誤差。
。拷M到老師處領一個擺,組內自行分工:記時員,操作擺的人員,記數員,記錄員,匯報員。)
。4)學生合作測定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
。5)學生匯報。
2、發(fā)現問題,作出假設。
(1)談話:同學們,你們匯報的實驗結果,各組的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基本上都不同,那為什么擺在相同的時間內擺動會有快有慢?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么有關呢?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引導學生大膽提出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受認知水平或表達能力的限制,可能說一些較籠統(tǒng)的話,教師在指導時則要將假設具體化。這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向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2)學生討論,作出猜測。
(3)學生猜測,歸結為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輕重、擺線的長短有關。(板書)
3、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教師: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證明。
實驗1: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
實驗2:改變擺的角度大小實驗。
實驗3:改變擺繩長短的實驗。
設計意圖:從實驗的準備到進行,到實驗得出結論的全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引導學生經歷“選擇研究對象---設計完善實驗---合作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匯報交流---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獲得快樂,這正是我們科學教學的實質所在。
。ㄈ⒛繕司毩
結合生活實際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我家有一個擺鐘,可與標準時間相比,總慢幾分鐘,你能否幫助修理修理,使它走時準確呢?
生:把擺長調短些。
2,前幾天,我鄰居為自己的小女兒做了個秋千,可她小女兒因為坐上秋千時秋千擺的太快而嚇得大哭,你能幫忙改進一下這個秋千嗎?
生:把秋千兩邊的繩子加長!
這一環(huán)節(jié)與開課的引入環(huán)節(jié)前呼后應。是在學生探究出科學規(guī)律之后,讓學生運用規(guī)律去解決生活中關于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好科學,就能時時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ㄋ模⒛繕藱z測
1,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ǎ、與擺錘的輕重()、與擺線的長短()。擺線越長,擺速();擺線越短,擺速()。
。ㄎ澹、全課總結:
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了什么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學習過程:發(fā)現問題——進行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總結結論)。通過實驗我們總結出一個什么科學結論?(生: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系。)再一次強調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學習重點。其實,不論多么高深的科學知識,都是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會探究科學,運用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六)、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老師這有兩個擺,繩子的長度相同,擺動的快慢會一樣嗎?放學后自己試驗,看有什么新發(fā)現。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讓學生的科學探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擺長不是擺線的長度
《擺的研究》說課稿2
一、說課標、教材
《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茖W素質的培養(yǎng)是義務教育的重要任務。小學科學課程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全套教材是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為主線構建的,構建的基礎是活動。各學段教材的基本的設計思路是:通過活動水平層次的不斷提升,使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不斷加深,科學探究的能力不斷提高。而五年級教材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和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學習只改變一個變量的對比實驗及對實驗現象和觀察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稊[的研究》是《時間》單元的一課。這課是在學生學習《機械擺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本課之前,學生在《機械擺鐘》里對于擺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同一個擺在相同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而本節(jié)課則針對什么因素影響了擺的.快慢展開研究,這個過程要求學生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獲取科學證據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研討發(fā)現關于擺的科學規(guī)律;谖覀儗滩摹W生的了解與分析,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我能探究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2.我能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3.我能認識到在實驗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學習重點:
我會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學習難點:
在對比實驗中,我會控制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
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將在課前作如下充分的準備:教具使用:鐵架臺、長短不同的線繩、鉤碼等
無論是目標的制定還是表述上,我們都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給學生“我能行”的積極的暗示。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雖然已經進行了
兩個半學期的科學學習,但五年級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好在學習小組已經基本形成,各自都有明確的分工,在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中已經有較大的進步,只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讀寫說方面,讀寫已經比較自如,但說的方面比較弱,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對于實驗現象、實驗結果之類的表述要求比較嚴格,所以學生說的能力有待提高,課堂對學生說的指導還將繼續(xù)。
三、說教學模式
“三性五步”是新課程改革下我們學校獨有的教學模式。所謂“三性”,即導學性、展示性、活動性;“五步”即引入門,學習窗,體驗室,思考臺,延伸橋。下面,我就來談一談“三性五步”教學模式在這節(jié)課的具體運用。
1.引入門
小學階段科學概念的建構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探究活動盡量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蕩秋千是學生常玩的游戲,貼合學生生活實際。上課伊始,先課件出示兩個小朋友蕩秋千的畫面,并提出問題:你知道哪個小朋友蕩得快嗎?這樣的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讓他們勇于猜測,而且形象的認識了擺的組成。
2.學習窗,體驗室
基于科學學科的特點,我們將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其實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在體驗中深入理解。這部分分四步完成:
(1)老師先出示擺,讓學生認識擺錘、擺繩,并演示把擺拉開一個角度,松手。同時講解:擺擺到另一面,再回到開始運動的地方我們就算擺擺動一次。接著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你認為擺擺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過程引導學生大膽提出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受認知水平或表達能力的限制,可能說一些較籠統(tǒng)的話,教師在指導時則要將假設具體化。這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是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向規(guī)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假設,進行兩個實驗: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和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中的實驗,小組討論探究方案及注意事項,老師再加以補充說明對比實驗只能控制一個變量,使學生意識到在實驗中會控制無關因素,從而保證所要研究的問題客觀、公正,從而突破難點。
其次,學生小組分工,開始實驗驗證,并填寫實驗記錄單。記錄單設計了每個實驗取三次結果的平均數,減小了誤差,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并且課前為學生準備了明顯長短不同的兩根線,可以讓實驗效果更明顯。
(3)通過實驗得出數據,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大膽進行匯報。匯報的時候老師注意學生是否科學地表述,適時進行說的指導。
在第一個實驗結束匯報展示中,啟發(fā)學生,期待能夠發(fā)現有的組得出的數據不一樣,從而引起主動探究的興趣,成功進入第二個實驗——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課前為學生準備了明顯長短不同的兩根線,有第一次實驗的基礎,這個實驗可以適當放手。
(4)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果,完成板書。
從實驗的準備到進行,到實驗得出結論的全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引導學生經歷“確定研究對象---設計完善實驗---合作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匯報交流---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獲得快樂,這正是我們科學教學的實質所在。
3.思考臺
這個環(huán)節(jié)實質上是達標檢測。這里設計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說一說,其實是這節(jié)課的實驗結論,也是這節(jié)課要求掌握的科學概念。第二個問題是引入門的兩幅圖,哪個小朋友蕩得快?第三個問題你能想辦法讓這位小朋友蕩得更快些嗎?第四個問題讓走快了的擺鐘慢一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與引入門的前呼后應,是在學生探究出科學規(guī)律之后,讓學生運用規(guī)律去解決生活中關于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學好科學,就能時時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4.延伸橋
這個環(huán)節(jié)相當于拓展延伸。這里設計一個思考題:這是兩個繩子長短、擺錘輕重都一樣的擺,安裝在相同的支架上,它們擺動快慢會一樣嗎?學生有剛才實驗的經驗,會覺得擺動快慢一樣。然后老師演示,結果是擺動快慢不一樣。這個結果跟學生剛剛實驗得到的結論有出入,學生會驚疑萬分:為什么會這樣?成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這時宣布這是下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問題。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走來,又帶著問題離開,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期待下節(jié)課會早點到來。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每節(jié)課都追求的境界。
下面我說說這節(jié)課教學方法的選擇及運用。
1.教法。秉承課標理念,在本節(jié)課中我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綜合本課特點,主要采用對比實驗法,通過真實可靠的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較容易分析、總結出科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小組間的相互合作,拓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收集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總結出科學知識。
四、說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節(jié)課,我們結合科學課的實際,下發(fā)了實驗記錄表,這有利于學生有條理的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課堂上,將實驗記錄單用實物投影展示,并且利用多媒體出示引入門和思考臺的內容,直觀形象省時,而且有利于全班交流。
接下來說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一部微型教科書,利用板書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們的板書力求將本科重點濃縮于方寸之地,并且使用雙色筆,突出重點。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是我們追求完美的努力體現的過程。今天的課也一樣,有遺憾之處。以后我們的課堂要盡量淡化教的痕跡,加強學的空間。
以上是我們對《擺的研究》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多提寶貴意見。
【蘇教版《擺的研究》說課稿】相關文章:
3.擺的研究說課稿
8.擺一擺的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