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首先我對教材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jié)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jié)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jīng)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薄⒅R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病⒛芰δ繕耍和ㄟ^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场⑶楦心繕耍航榻B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采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著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yǎng)“說”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啟發(fā)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沖突,從而“逼著”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里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么,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么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ǘ┮龑剿餍轮
、薄⒅庇^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然后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么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后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并完善板書)。培養(yǎng)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后,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周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并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并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病⒔沂久,產(chǎn)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操作實驗。
。ㄟ@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ǔ鍪救齻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通過測量,指名學生匯報,并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比值”,并逐一把這些比值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于學生的發(fā)現(xiàn),我并不急于表態(tài),而是演示用“滾測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jié)的難點。
通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介紹圓周率
、偈紫冉榻B“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shù)”,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紹π的讀寫法。
、谄浯谓榻B“周髀算經(jīng)”這本書和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圩詈笾笇Э磿鳳63頁第一自然段,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jù)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系,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俚1個問題:你現(xiàn)在能求“摩天輪”的周長了嗎?
、诘2個問題:你會求這個“圓”(演示)的周長了嗎?
、鄣3個問題:你能解決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爭議問題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3個問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ㄈ┏醪竭\用新知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
1、判斷題。
。ㄍㄟ^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于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于圓的周長的知識,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jié)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ㄎ澹┱n后作業(yè)
布置了一道課后習題:過了一個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鴨又在公園里見面了,這一次米老鼠沿著紅色的大圈跑,唐老鴨沿著藍色的兩個小圈跑,這一次到底是誰跑的路線長呢?要求同學們課后去思考完成。
圍繞米老鼠和唐老鴨再次跑步問題,進行課后討論,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首尾照應,并使整堂課在溫馨的故事中開始,在故事中結束。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這是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nèi)容。這是一節(jié)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jié)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jīng)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六年級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善于獨立思考,樂于合作交流,課上表現(xiàn)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本課學生們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向?qū)W生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采用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學法:本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來完成探究任務。
六、教學所需材料:
圓紙片、直尺、繩、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計算器、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熊貓明明繞圓形花壇跑了一圈(課件顯示)
2、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要求熊貓明明繞圓形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chuàng)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輕松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ǘ┲鲃訁⑴c,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提問:什么是圓的周長,學生回答后總結周長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培養(yǎng)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測量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討論:怎么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討論后匯報交流并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教師要給以指導小結滾動法、繩測法。設疑激趣:圓形花壇的周長如何測量?引出矛盾。[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fā)認知沖突,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小組合作,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系,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板書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為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并利用計算器計算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周長直徑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板書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讀、寫“π”。
4)進一步了解圓周率的歷史,看書63頁,看后交流感受。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匯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為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的杰出成就而驕傲,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引導學生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C=πdC=2πr板書
(三)層層遞進,拓展創(chuàng)新。
1、基礎練習
計算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半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判斷題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2、提升練習
解答例1。
3、發(fā)散練習
(1)求圓形花壇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題量不大,涵蓋本節(jié)所有知識點,呈現(xiàn)形式多樣,在編排上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偨Y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談談自己的收獲?
八、板書設計:
簡潔明了,重點突出。
圓的周長(c)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π≈3.14
有關系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直徑(d)c=πd
d=2rc=2πr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3
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圓”的第二節(jié)!皥A的周長”概念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根據(jù)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意圖,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介紹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采取幾何畫板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自學水平,培養(yǎng)“說”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沖突,從而“逼著”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標。
教學準備:
1、圓片,鐵絲圓,電教媒體
2、每個學生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直徑為整數(shù)的圓片,一根線條,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备鶕(jù)本節(jié)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幾何畫板”課件顯示米老鼠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唐老鴨沿著圓形路線跑。先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么呢?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板書)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會求,那么圓的周長該怎樣求呢?利用問題設下認知障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1、教具演示,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出示教具鐵絲圓、圓片,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板書),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后,接著師生合作用繞線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最后學生同桌合作用兩種方法量出圓片的周長,充分認識圓周長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2、揭示矛盾,產(chǎn)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用“幾何畫板”課件:《小球的軌跡》——形成一個圓,用剛才的繞線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
3、操作實驗。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學生觀察準備好的三個圓)讓學生猜一猜,A.大圓、小圓誰的周長長?B.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第二層次:量一量,驗證猜想。
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生應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我讓學生分組做個小實驗,桌面上有3個圓,各人先觀察,猜想,然后小組四人合作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通過測量,匯報得出其中的一組數(shù)據(jù)是:圓的直徑3厘米時,它的周長為9厘米多一些,圓的直徑為9厘米時,它的周長為27厘米多一些。圓的直徑為12厘米時,它的周長為36厘米多一些。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學生證明:圓的周長與它直徑有關系。
第三層次:出示“幾何畫板”課件,《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演示:圓直徑長,周長就大;直徑短,圓周長就小。正方形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到存在什么關系?
第四層次: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比較是一切真理的基礎。讓學生繼續(xù)實驗并算出每個圓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把商記錄下來。通過計算學生又發(fā)現(xiàn):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圓周長與它直徑也有這種關系呢?教師演示“幾何畫板”中C1、C2、C3分別與其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并向全班同學匯報。得出:所測量的其他圓的周長也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突破了本節(jié)的難點。
通過第二步的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
4、介紹圓周率
、傧冉榻B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shù),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板書
、谠俳榻Bπ的讀寫法。
③最后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shù),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5、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jù)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系,讓學生思考知道圓的直徑、半徑怎樣求圓周長。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根據(jù)直徑、半徑的關系寫成C=2πr(板書),你會求剛才“幾何畫板”上《小球的軌跡》中的圓的周長嗎?通過這一步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三、初步運用新知
1、完成第1題的(1)、(3)兩小題。
2、下面的說法對嗎?
①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π倍。( )
、诖髨A的圓周率小于小圓的圓周率。( )
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3、出示例1和“做一做”,讓學生任選一題。
多年的小學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學習例題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獨立解決問題,從而訓練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質(zhì)疑問難。
四、新知總結
對上面所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作一次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確要求圓周長時,必須設法求得圓的直徑或半徑。這樣使學生對求圓周長有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新知運用
國家教委加強與改進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意見中提出:基礎訓練是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技能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練習中我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1、基礎練習
①求下列各圓的周長(“幾何畫板”演示)(圖略)
、谝粋圓形花壇,直徑是8米,花壇的周長是多少?
、畚覀冊賮砼袛嗝桌鲜、唐老鴨誰跑的路程多?為什么?
通過帶有一定模仿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強化重難點。
2、提高練習
在我們永和小學的校園外,有一棵很大的樹,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測量到這棵大樹截面的直徑?
通過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的親身體驗思維的樂趣,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
六、回歸評價
提問:同學們,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jié)知識以及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部分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僅對舊知識加以鞏固,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喜歡各種各樣的探索活動,他們希望能夠在活動中自己去研究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動中解決自己的疑問,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可讓學生利用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轉化思想,在實驗探究中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并驗證猜測,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自主探究等教學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比較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探討圓周率、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學生滲透唯物主義的辯證思維方法。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及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圓片、鐵絲圍成的圓、實驗報告單(每組一份)。
學生準備:每組(4人一組)準備直徑(取整數(shù))不同的圓片3個、線繩、直尺。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辫b于這樣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質(zhì)疑引導、組織探究等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計算、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等學習方法,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將按照以下五個部分展開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件:從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說一說:繞花壇騎一圈形成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即花壇一圈的長度就是一個圓的周長。從而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板書)。師生談話: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求法我們已經(jīng)學過,那么圓的周長該怎樣求呢?利用問題設下認知障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ǘ、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共分5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薄⒔叹哐菔,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學生通過花壇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出示教具圓片、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接著讓學生拿出圓形學具摸一周,體驗圓的周長。教師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用繞線法、滾動法可測量圓形學具的周長,師生合作示范操作要點(前者注意線要拉緊,后者注意看好起點和終點)。
、、揭示矛盾,產(chǎn)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圖片:如果你坐摩天輪轉動一周,在空中經(jīng)過了多長的路程呢?這時學生會認識到繞線法、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有一定的局限性,進而引起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chǎn)生探究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场⑿〗M合作,操作實驗。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三個圓并猜一猜:
1.大圓、小圓誰的周長長?
2.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第二層次:量一量,驗證猜想。
數(shù)學《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應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用不同方法分別量出三個直徑不同圓的周長,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圓周長C(cm)直徑d(cm)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shù))
、18.863.13
②2273.14
、28.193.12
通過學生交流匯報,觀察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圓的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說明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第三層次: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學生繼續(xù)實驗,算出每個圓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通過比較又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接著告訴學生: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π=3.1415926535…),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那么,圓的周長、直徑和圓周率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用字母表示就是:(板書)
⒋、介紹有關圓周率的數(shù)學史。
學生自學教材“資料庫”的內(nèi)容。由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談感想,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jù)圓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讓學生思考:知道圓的直徑、半徑怎樣求圓周長。學生會獨立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根據(jù)直徑、半徑的關系寫成C=2πr(板書)。
。ㄈ⒊醪綉,領悟新知
教材上安排的例1,是對前面剛總結出來的周長計算公式進行直接應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此例可讓學生自主完成。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示范板演。評價時要說明兩點:1.公式可以不寫,直接計算就行;2.π取兩位小數(shù)3.14,作為一般數(shù)值處理,計算結果不必再用≈表示。另外也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花壇周長與車輪周長的比值就是花壇直徑與車輪直徑的比值(即轉數(shù)40周),從而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ㄋ模⒕毩曥柟,逐層提高
基礎訓練是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技能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練習中我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1、選擇填空。
。1)、車輪滾動一周,前進的距離是求車輪的()。
A.半徑B.直徑C.周長
。2)、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倍。
A.3.14B.πC.3
。3)、大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小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此類型題重在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求圓的周長。
本題利用直觀圖形考查學生對求圓的周長兩個公式的運用。
3、解決問題。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1)、公園里摩天輪的半徑是5米,坐著它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
。2)、銀杏小學的運動場上有一個美麗的環(huán)形跑道(如下圖),兩端是半圓形,中間是長方形。根據(jù)所給的數(shù)據(jù)你能算出環(huán)形跑道的周長嗎?試試看。
這些層層遞進的反饋練習題,形式多樣,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當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又強化了教學的重難點。
(五)、暢談收獲,全課總結
課的最后,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與感受,教師可以用一段帶有激勵性的結束語,給本節(jié)課畫上圓滿的句號。
總之,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力求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人人參與活動,在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中“思考”和“再創(chuàng)造”。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過程。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附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5
一.說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上冊第四章“圓”的第四節(jié)內(nèi)容。“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是以小學中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為認知基礎的,是小學中“圓的認識”的內(nèi)容的深化,也是今后進一步研究圓的面積、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索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的周長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周率和圓周長公式的探究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探究過程
四.說教法和教學手段
1.本節(jié)課采用觀察發(fā)現(xiàn)法為主,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2.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說學法
1.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自帶學具,動手操作實驗,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2.學具有:圓形物體,繩子,直尺,兩把三角尺。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學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只螞蟻分別繞正方形和圓形跑一圈,猜猜那只螞蟻跑的路程長?
估計學生通過思考后會回答:“只要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就可以了。
由于正方形的周長我們已經(jīng)會求,那么圓的周長怎么求呢?這樣就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教學課題:圓周長的求法。
。ǘ┨骄空n題,發(fā)現(xiàn)新知
1、你能測出圓的周長嗎?同桌動手測量。
匯報測量方法。歸納“化曲為直”的方法
2、觀察猜想
接著,教師設問:“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那么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
教師再出示一組大小不等的圓。
估計學生通過觀察后會回答:“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直徑越長,圓的周長也越長。”
接著,教師繼續(xù)設問:“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直徑是否存在倍數(shù)關系呢?”
通過正方形與圓形的比較,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猜想不是什么空穴來風,而往往是通過已知事物與未知事物的比較而產(chǎn)生的。
操作實驗
為了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是否存在倍數(shù)關系,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們小組合作,用繩子、直尺等工具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物體的周長和直徑測量出來。通過測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測量,讓學生親身體會周長和直徑的測量方法。
測量結束后,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介紹圓周率和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科學家的無限景仰。
之后,再介紹π的一個重要性質(zhì),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
如今的π已由計算機計算到了1,241,100,000,000個小數(shù)碼。但計算時我們?nèi)ニ慕浦郸小?.14
3、推導公式
根據(jù)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你能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嗎?
。ㄈ⿲嶋H應用,熟悉新知
完成課本練一練
通過圓周長公式的正用、逆用,使得學生內(nèi)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ㄋ模⿲W習小結,自主評價
本節(jié)課以兩個問題收尾,“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體會到了什么?”
通過小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談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感受和收獲;通過小結,引導學生總結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以此來點明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線索,突破了難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jié)課由學生喜聞樂見的螞蟻問題引入課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整個探究圓周率的過程以“探究發(fā)現(xiàn)”為線索,讓學生體會到了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即觀察猜想,操作實驗,證明猜想,反思質(zhì)疑。
最后,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同時,又滲透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七.說板書圓的周長(C)
測量:滾動法繩測法(化曲為直)
規(guī)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C=∏d
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C=2∏r
八.以后需改進的地方:
1、小組合作落到實處。
2、課堂中激勵語與應多一些。
3、掌握好課堂時間。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圓的周長》,它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課件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的。這節(jié)課既是“圓的認識”的深化,又是“圓的面積”的基礎,并為進一步學習圓柱、圓錐做好準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通過對圓周長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是小學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3、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課件2)
1)知識與技能: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數(shù)學思考:通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發(fā)現(xiàn)和理解圓周長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轉化思想。
3)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利用圓周長計算公式正確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4)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成功,增強自信;通過圓周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初步養(yǎng)成樂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質(zhì)疑的良好品質(zhì)。
(課件3)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推導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4、學情分析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的學習內(nèi)容,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遷移類推來探索新的知識,他們在小組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直觀地認識了圓,建立了周長的概念,并會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對圓的周長有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圓周率的產(chǎn)生與形成過程,探究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5、基于以上目標,結合六年級學生特點,我特做了以下教學準備:(課件4)
教具:圓片 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四個大小不同的圓形實物 直尺 線繩 計算器 實驗記錄表
二、說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根據(jù)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課件5)
一是讓學生主動經(jīng)歷猜想驗證和動手操作的過程;
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jù)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課件6)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認識圓的周長(課件7)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小熊小狗跑步圖(課件8),先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實際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順水推舟問: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么呢?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設計說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鑒于此,我在本節(jié)課開始就結合生活實際,把生活經(jīng)驗數(shù)學化,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圓的周長定義之前,我讓學生動手把學具圓片,摸一摸,指一指,讓學生充分感知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出圓周長的定義。
[設計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圓的周長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同時也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了學習新知的環(huán)節(jié)。
。ǘ⒑献鹘涣,探究新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課件9)
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一內(nèi)容,我安排了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直觀的測量圓的周長,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滾動法、繩測法”兩種主要測量方法(課件10)。滲透了化曲為直(板書)的轉化思想,緊接著讓學生求風車轉動的周長(課件11),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局限性,引發(fā)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為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
在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內(nèi)容中,探究和理解圓周率是個難點,因此我通過學生猜想和媒體演示(課件12),使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那究竟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先測量手中幾個不同圓的周長與直徑,再填寫實驗記錄表,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課件13)
這兩次活動,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通過測量和計算,重點解決了“周長與什么有關”和“周長與直徑有何關系”兩個問題,最后由學生得出:圓周率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它表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也就是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圓周率最杰出的貢獻者祖沖之是數(shù)學課堂上一個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課件14),介紹祖沖之和圓周率,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解決好了圓周率的問題,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據(jù)“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圓周長的公式C=πd , C=2πr(板書)。
[設計說明]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币虼耍谶@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使學生從中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ㄈ┓答伨毩,解釋應用(課件15)
課程標準提出:數(shù)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
--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圍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思想,主要設計了判斷題和應用題(課件16-18)。練習完以后,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
。ㄋ模┳灾骺偨Y,和諧整合(課件19)
最后師生對本節(jié)共同總結,結合板書鞏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課件20)并讓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和收獲,促使學生知識、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諧整合。
四、教學隨想(課件21)
多年的從教生涯,使我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就是一門藝術,在這門藝術中,老師只是一個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因此,我在設計本節(jié)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搭設自主探究的舞臺,尊重學生的需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大膽嘗試的機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表現(xiàn)自我的空間,從而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一節(jié)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jié)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jīng)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把學生分成每組4—6人的學習小組若干組,每組配備直尺、繩、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shù)據(jù)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shù)關系,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
3、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yōu)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三、教學所需材料:
圓紙片、直尺、繩(系有小球的繩)、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多媒體電腦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臣と,引發(fā)探究。
1、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觀看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課件顯示:運動員分別繞籃球場以及圓形大花壇跑步的情景)
2、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讓他們思考并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要求運動員繞籃球場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3)要求運動員繞圓形大花壇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
。◤亩槃菀稣n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chuàng)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輕松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ǘ┤巳藚⑴c,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啟發(fā)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圓周長的含義。
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么不同。
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電腦屏幕上的動態(tài)演示,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
最后,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培養(yǎng)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首先讓學生商討:怎么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導他們合作測量,并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
其次,用課件演示學生通常用的繩測法和滾動法。
最后,設疑激趣:繞動一條系有重物的繩子形成一個虛圓,引出矛盾。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fā)認知沖突,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思維進入新課所要解決問題的發(fā)展區(qū),為后繼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系,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為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并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周長(分米)直徑(分米)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看書自學后,交流匯報圓周率的含義。
5、引導學生讀、寫“π”并進一步了解圓周率的歷史和趣聞。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匯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為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杰出成就而驕傲,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
C=πdC=2πr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說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ㄋ模⿲嵺`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
依據(jù)本節(jié)知識特點,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數(shù)據(jù)相同,但計算出的答案不同,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第二層次:判斷題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3、第三層次:發(fā)展題
。1)求黑板上畫的圓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這組題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要發(fā)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要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ㄎ澹┛偨Y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么學到的?(指出這些方法還可以用到今后的學習中)
3、以你的經(jīng)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
五、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π
圓周長公式:C=πdC=2πr
板書目的:能反映出全課內(nèi)容的重、難點,形成知識網(wǎng)絡,更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8
今天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隨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并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也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周長的含義,并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xiàn)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為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4、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辯證思想方法。
5、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6、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發(fā)和學法:
。ㄒ唬┙虒W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多借助實物演示,并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獨立探討知識形成過程。
。ǘ┍竟(jié)課主要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積極參與猜想。討論。驗證,在合作與交流中分析,推理從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ㄈ┍竟(jié)課圍繞教學重難點運用了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識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釋運用,深化知識;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激發(fā)興趣。
2、認識圓的周長。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激發(fā)興趣!靶蜗笏季S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jù)本節(jié)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小灰驢和小花驢賽跑激趣引入,揭示課題。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復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進行知識遷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
2、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 ,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通過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志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圓形物品,并匯報結果,再說說自己測量的方法。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這就向?qū)W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的理解。
師甩動系著繩的瓶蓋,形成一個圓,讓學生觀察,并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很明顯用剛才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chǎn)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這就引起了認知的沖突,也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ǘ┳灾魈剿,建立模型。
這部分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猜測。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1、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幫助學生掌握了“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精神得到培養(yǎng)。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匯報。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突破了本節(jié)的難點。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并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shù),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板書。再介紹π的讀寫法。最后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闊學生的認識視野,增強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shù),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 C=πd 、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fā)現(xiàn)并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ㄈ┙忉屵\用,深化知識。
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ㄋ模┛偨Y升華,拓展延伸。
在小結中,不僅關注了本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激勵了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四、教學隨想
本節(jié)課設計以我校的教研主題為導向,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數(shù)學學習是有價值的。按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引出學生數(shù)學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深刻起來。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湘教版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三節(jié)。本課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對前面所學“圓的認識”的深化,也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本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會初步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思想目標:通過祖沖之與圓周率故事的介紹,激發(fā)學生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探究并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圓的周長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首先采取課件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然后利用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運用自學輔導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從而學生提高自學水平。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小組交流,交互運用各種學習形式,達到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薄⒍嗝襟w課件。
、病⒚總學生都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直徑為整數(shù)的圓片,一根線條,一把直尺。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課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驢與國王的小花驢賽跑的故事。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驢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么?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ǘ┳灾骱献,探究新知
1、教具演示,直觀感知,結合認知認識圓的周長。(學生獨立實驗,用繞線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a、量一量、記一記:學生測量圓的周長、圓的直徑,然后記下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學生繼續(xù)實驗并算出每個圓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把商記錄下來。通過計算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結論:所測量的其他圓的周長也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紹圓周率。
、傧冉榻B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shù),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
、诮榻Bπ的讀寫方法。
、圩詈蠼Y合畫像介紹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激發(fā)學生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shù),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④學生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課件顯示直徑50米的圓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圖。請學生觀察思考圓的直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這兩個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看看國王和阿凡提的比賽到底是不是公平。
4、課件出示:已知圓形草地的半徑25米,計算圓形草地的周長。引發(fā)學生思考,得出用半徑求周長的公式:C=2πR。(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使課堂信息量加大,使學生易于接受所學知識,并主動參與教學,在愉快的氣氛、交互討論中掌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效果非常好。)
5、實踐應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圓形驢欄有點松動了,就決定用些粗鐵絲把驢柵欄圍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請你們幫忙,計算這個半徑是4米的柵欄需用多長的鐵絲?學生快速計算并交流:先求出圓的周長,也就是圍一周需多少鐵絲,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圍3圈共需用多少鐵絲。(通過柵欄圍鐵絲的實例體現(xiàn)進行圓周長計算公式的實踐應用價值。)
。ㄈ⿵娀柧殻纬赡芰φn件出示必做題、選做題、拓展題。
。ㄋ模┛偨Y提高,指導實踐學生匯報本節(jié)課的收獲。(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jié)所學知識、學習方法及獲得的情感體驗。)
四、點評
這節(jié)課,教師通過數(shù)學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整合,使課堂信息量加大,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在教學中,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教學效率。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 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這是《實驗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nèi)容。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教學這一課。
一、理解本課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以前已經(jīng)學過直線圖形,上節(jié)課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通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為下節(jié)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關鍵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三、確立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π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過2道例題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qū)W生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在當時低劣的條件下,準確計算出圓周率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準備本課的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一根一米長的直尺,一根6米長的皮尺,幾個大小不同的用硬紙板剪成的圓,一個用硬紙板剪成的長方形。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裝帶,幾個大小不同的硬紙板剪成的圓(瓶蓋、算珠等圓形物體更好)。
五、采用實踐感悟、協(xié)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與學法,讓學生享受成功
1、實踐感悟。
上課開始時,教師拿出長方形硬紙板,讓學生通過口述,手摸重新認識一次長方形的周長。再拿出圓形硬紙板借助長方形周長的引渡,讓學生用皮尺圍測、用圓在皮尺上滾測、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認識并理解圓的周長。
2、協(xié)同探索。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隨即把學生以6人一個小組分開圍座在一起,然后讓他們分別量出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并由小組長記錄下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數(shù)據(jù),再分別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保留兩位小數(shù)),最后比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點。
教師要求各小組匯報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并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抽象出一個結論:不論多大的圓,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就此機會,教師向?qū)W生計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國數(shù)學家祖沖之就用算籌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總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比歐州人早了500年。
教師指出:由于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我們就把這個數(shù)叫做圓周率,并用字母π(pai)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在計算時,一般取近似值,即π=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圓的周長divide;圓的直徑=圓周率,那么,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與商的關系,已知直徑求周長應是: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為了方便,我們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用字母d表示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πd。因為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那么圓的周長=2×圓的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πr。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根據(jù)圓的直徑求圓的周長和根據(jù)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的兩個公式:C=πd和C=2πr。
4、享受成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醒地認識,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理論上的把握。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本第101頁例1,并要求學完后自己試做第103頁試做題第1題。估計大部分學生做完后,教師又從平時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體評論。我們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做得正確的學生,另一方面糾正板演中出現(xiàn)的錯誤。
就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教師再次要求學生自學例2,并用解決試做題第1題的同樣方法,解決試做題第2題。
最后,教師根據(jù)板書,引導學生對本課內(nèi)容作一次系統(tǒng)的口頭歸納。
附: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divide;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divide;d=π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πd
又因為d=2r
-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12-23
小學數(shù)學《圓的周長》說課稿12-10
數(shù)學說課稿《圓的周長》12-14
《圓的周長》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04-24
《圓的周長》說課稿12-25
《圓的周長》的說課稿05-16
圓的周長說課稿03-08
《圓的周長》說課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