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狼》,下面我從八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敬請各位指教!
一、說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制約教學行為。在《狼》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秉持以下教學理念:
1、多讀多誦,豐富文言積累。文言教學,誦讀為本。通過誦讀,讓學生感悟文本、積累語言,做到文言并重。在本課教學中,“讀”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2、培養(yǎng)文言文的自讀能力。語文新課標指出,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文言文教學要改變過去那種機械地串講、死記硬背的做法,指導學生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
3、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切實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說教材
《狼》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這一單元以“動物”為主題,所選課文不僅反映了人類對動物世界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存軌跡。《狼》寫的是一位屠夫與兩只狼之間的一場生死較量。文筆簡練,語言典范,寓意深刻,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文言文很好的憑借。
三、說目標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文言文。學習本文,需要進一步增進學生的文言語感,并積累一批新的文言詞句,而且還要從故事中讀出自己的感悟,做出積極的評價;谝陨辖虒W理念和我對教材教學價值的解讀,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故事情節(jié),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fā)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學生自己解決生字難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2)通過引導學生揣摩語言,認識狼的本性,分析屠夫形象。
(3)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夫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感受曲折的情節(jié),揣摩簡潔生動的語言。
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角度闡釋自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受。
五、說學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較難長時間集中,對文言文艱澀難懂有些畏懼,但這篇課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詞較易理解,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點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增進他們的學習信心。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設想: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語文的教學理念,本文的教學我采用激趣法、誦讀法、探究法,討論法、引申--拓展法。
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朗讀為主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加以點撥和指導。
。1)在誦讀基礎上,自主疏通課文時,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難詞、難句,組織學生分組交流,加以點拔,從中悟出規(guī)律方法。
。2)針對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方面的疑難問題,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辯能力,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本著朗讀為主的原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時,先對狼既殘酷又靈慧的神秘性進行虛實結合的描述,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再出示狼追擊獵物的視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狼的形象,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環(huán)節(jié)二:誦讀課文,感知文意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通過誦讀,讓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進而感知文意,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分三步完成:
、俾爩W生讀課文,相機正其讀音和句讀。
這一步,教師沒有“先入為主”式的范讀,而是讓學生原生態(tài)的先讀課文,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基本字詞方面的不足,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及時對學生字音和句讀不正確的地方予以糾正。
、趯W生自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jié)。
我認為,沒有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的積累,學生是不可能形成較高的文言閱讀能力的。由于古、今漢語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學習文言文,疏通文意必不可少。本文的課下注解很詳細,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注釋與已有的文言知識自主疏通文意。個人無法理解的,做好標記,然后在課堂上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并對本文的多義詞(如“意”“敵”)、通假字(如“止”)、古今異義詞(如“顧”)、詞類活用(如“犬”“洞”)作了歸納和整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理清故事情節(jié),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出示學生討論視頻)
、劭谡b心惟,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抓關鍵詞分析屠夫的人物形象。
這一步首先是引導學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文本,讀出形象,讀出感受,邊讀邊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使學生從心理上真正走進文本。
緊接著教師提問:面對狼的“綴行甚遠”,屠夫的心理有些什么變化?面對狼的步步緊逼,屠夫怎么做?從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和做法?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最后按照“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順序,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我”,描述屠夫的心理變化(要求:在原文基礎上,大膽發(fā)揮想象,細致描摹屠夫的心理過程,寫成文字,全班交流)。
環(huán)節(jié)三:變換角度,評演故事
為了突出狼這一主角,我要求學生從狼的角度來評
演故事,并設計了以下問題:
狼的動作、神態(tài)有什么變化?它在想些什么?找出最能表現(xiàn)狼的本性的詞語讀一讀,品一品,通過品析文中生動、凝練的文言詞語,充分認識狼的貪婪、狡詐。然后嘗試表演兩狼“對話”。(出示學生表演視頻)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由于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對狼的貪婪、兇狠、狡詐和屠夫的機智勇敢有了充分感受,所以這時讓學生交流自己對文章寓意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相當?shù)氖煜ち,于是我要求學生試背全文,然后指名朗讀最后一段,引導學生通過抓住“矣”“而”“哉”“耳”這幾個文言虛詞,體味文言文語言含蓄、深刻的特點,領悟本文主旨。
教師提問:作者想通過《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學生情緒高漲,他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順勢幫助學生整合本節(jié)內(nèi)容。(出示視頻)
環(huán)節(jié)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遷移
學習是為了生活,這個奇異的故事令人深思。面對困境我們該怎么辦?我設置了以下拓展訓練:
據(jù)媒體報道,14歲的汕頭市浮東小學六年級學生黃俊杰,在顱腦遭受重創(chuàng)的情況下浴血百米路,只身勇追偷車賊最終不支倒地。經(jīng)過醫(yī)生全力搶救,黃俊杰昏迷多時后蘇醒。少年浴血擒賊的事跡一時間在當?shù)貜V為傳頌,人們在贊賞少年勇氣可嘉的同時,圍繞評價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的討論也熱烈展開。結合屠夫智斗兩狼的故事,談談你的看法。
八、說教學檢測與學生反饋
教學檢測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落實的主要依據(jù)。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一組練習。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情況良好。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想一改過去文言文教學“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貫徹“以讀為主,文言并重”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將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重在鼓勵,學生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達到了預期效果。同時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朗讀的指導如何更高效一些,怎樣使課堂時間安排更科學合理些,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去努力。通過本課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潛力無限,反思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和主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下冊第31課《地球爺爺?shù)氖帧。本課主要以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地心引力!
教學程序我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新課,2、學習生字、詞語,3、分析課文,解決疑問,4、課內(nèi)擴展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手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手的用處。從而引出地球爺爺?shù)氖。由手引出地球爺爺(shù)氖,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二、學習生字、詞語
通過昨天的預習和在課文中的識字,讓學生看大屏幕找小老師教教大家,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通過生字來組詞,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并讓學生讀一讀課文中的關鍵詞。
三、分析課文,解決疑問
同學們生字和詞語都掌握的較好,讓學生自由讀,誰喜歡哪個自然段就讀給老師和同學聽,給同學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讀完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地球爺爺?shù)氖种傅氖鞘裁?你是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的?是誰說的話?指導地球爺爺說的話。(用粗重、緩慢的語氣讀)指導讀出感情。然后又我問:“地球爺爺?shù)氖钟惺裁醋饔?”學生回答后,我說:“地球爺爺?shù)氖终娴哪茏尦墒斓奶易拥粝聛韱?課文中的誰看到了?”從這個問題導入童話故事的開始,在童話故事中,主要是讓同學們讀好三個小動物之間的對話語氣。
猴爸爸用和藹可親的語氣,小猴子高興的語氣,特別是讀好小猴子的請求語氣,這一點教師要范讀。在對話中引導孩子融入角色,讀懂故事。講到小兔子說的:“是呀,地球爺爺怎么幫忙?” —讓學生看地球的圖片,然后用磁鐵吸引鐵釘,來與地心引力相比較。形象直觀,又有利于低年級理解地心引力這一抽象概念。解決開始的疑問,看來地球爺爺真的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我又問:“你還能舉出地球爺爺是有手的例子嗎?”同學們舉了好多例子……讓孩子們舉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對地球的奧秘產(chǎn)生興趣。
四、課內(nèi)擴展
1、舉例太空中的宇航員失去重量漂浮在空中,強調(diào)地心引力對我們的作用太大了。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呢?讓學生說說怎樣保護地球,從而樹立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英國科學家牛頓,通過蘋果落地發(fā)現(xiàn)了地心引力。
3、讀關于“地心引力”的兒歌。
課內(nèi)擴展是讓同學們知道地心引力對整個地球的重要性。
五、說板書
《地球爺爺?shù)氖帧肥潜菊n的課題,地心引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是地心引力的作用,省略號說明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很多。
教學反思: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本課的教學中結合課文中的小動物主人公,結合生活常識,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體會感悟,讀懂故事,事實證明不僅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確實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地心引力。
說課稿 篇3
問題探究:
1、文章一開始連用“天下事……”兩個設問句,有何作用?(為什么從天下事寫起?
2、第二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道理?
3、開頭提到僧的貧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啟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缽足矣”表現(xiàn)了什么?
6、“蜀僧”的故事似乎與為學沒有直接關系,選取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問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結論,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沒有難易分別?你學后有什么感受?
學:人之為學 學之
者:學之,則難者亦易 富者有慚色
用:屏棄用而不用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
古今義:
吾資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顧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貧者語于富者
詞類活用: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裝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語于富者
判斷句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幾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為學》導學案
一、給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與庸 屏棄 蜀之鄙
何恃飯缽 慚色 語于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了解下邊文言詞語的意義或用法:(13)
1、下邊句中加黑的詞,有的意義跟現(xiàn)代漢詞不同有的讀音也不同在括號里加以說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貧者語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顧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當于“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等。試解釋下邊句子中的“者”字。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 ) 富者有慚色( ) 能者為師( ) 普通勞動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說明加點詞所表達的語氣A、天下事有難易乎( ) B、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
C、吾數(shù)年來欲舟而下,猶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釋詞語(39)
1、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 2、屏棄而不用( ) ( )
3、豈有常哉( ) 4、猶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買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貧者語于富者( )( ) 10、吾資之昏,不逮人也資: 逮:______
11、旦旦而學之 旦旦: 學: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篲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資之聰,倍人也 聰:_______倍:________
15、屏棄而不用 屏:____屏棄:_____
16、 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 道:_____ 卒:________傳:________ 17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然則: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缽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慚色 慚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敗者也 。篲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____
26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學:___
四、翻譯句子(20)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3、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缽足矣。
6、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
7、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資之聰,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訴我們?yōu)閷W要具備兩個條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質條件截然不同。
3、.二僧對話中,富者兩次說“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了他只強調(diào),
“______________”則不但表明富者計劃去南海的時間之長,而且表明他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貧者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寫貧者的行動,他終于克服艱難險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質條件準備永無完備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則暗寫富者到底沒能去南海。
5、講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闡明學習方面的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原文回答)
5、《為學》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過的故事,說明了的道理,從而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學》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的:
1、理解為學由難向易轉化的關鍵是“事在人為”。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3、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fā)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感情,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
2、理解“認知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
教學方法:閱讀式、討論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中一定都遇到過困難,那么面對困難,應該怎樣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導學生讀課前“閱讀提示”及書下注釋①,了解如下內(nèi)容:
①解題:為學即求學、做學問。本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勉勵他的子侄們努力學習的。示:給??看。
、谧髡叩暮唵吻闆r。
三、讀文體會
1、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生字詞看注釋或查字典。
2、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讀一聽,互相糾正錯誤。
3、三讀,訂正讀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體訂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棄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學生再次放聲讀。提示:讀準字音。
5、指導朗讀,讀順句子,讀好停頓
出示下列語句,要求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后讀課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錯字。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蜀之鄙/有二僧貧者語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6、讀、譯課文
兩人小組互說互訂正,存疑。
讀、集體讀并討論
全班齊讀。小組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集體討論,老師適當點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
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貴品質,如剛毅、淡泊名利等,但是學生的理解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研讀課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別是對她高遠的追求,人生意義的發(fā)現(xiàn)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為重點來研讀,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她的內(nèi)在美,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懷著對居里夫人無限的敬意朗讀課文,讀出對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3、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啟迪學生思考人生目標,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重點: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方法: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和新課標中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我主要采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xiàn)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展示,激趣導入
展示一些廣為人知的科學家圖片,讓學生自由搶答科學家的名字和貢獻,展示最后一張圖片—居里夫人,導入今天的課題,學生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的是誰?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課題的美麗表現(xiàn)在哪里?
二、走進文本,解讀美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痹诮虒W設計中,我以人為本,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既是提問者,又是答疑者,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流露情感,發(fā)展語言,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在設計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讓學生在交流中創(chuàng)新思維,讓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實踐,激發(fā)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中的小主人。這部分主要讓學生理解“美麗”的多層內(nèi)涵。要求學生先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居里夫人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zhí)著的追求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然后對重點語句進行品析,領會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對“美麗”的理解。這一步驟鍛煉了學生理解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居里夫人的美麗重點在“內(nèi)在美”,即:執(zhí)著追求,獻身科學,淡泊名利,懂得“美麗”的具體表現(xiàn)。 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時居里夫人的美麗端莊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學精神和人生態(tài)度;接著通過學生對重點句段的朗讀品味,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進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然后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排比句研讀,感受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最后找出體現(xiàn)淡泊名利的句子,讓學生感受這種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種美麗。
三、回歸整體,升華美麗
最后,從理解課題進一步提升對美麗的認識;貧w整體,讓學生自己試著整合知識:“雖然居里夫人美麗健康的容貌已悄悄消退,但她的美麗卻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因為她的美麗在于___,還在于___,更在于___。
這是美麗的人生境界,這更是美麗的科學精神!边@樣的知識構架,能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思索:什么是真正的美麗?體會居里夫人的“美麗”已成為人類永恒的美麗,不僅會流傳至今,而且會繼續(xù)流傳下去。
四、回歸整體,升華美麗
語文教學還應重視學生學習課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并引導學生說出來,寫下來。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延伸美麗這一環(huán)節(jié),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是:
。1)、把這份美麗真誠傳遞給別人,將居里夫人的故事復述給自己的親人朋友。
。 2)、繼續(xù)發(fā)現(xiàn)美麗,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寫自己熟悉的一位科學家。這樣的作業(yè)設計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像居里夫人這樣為科學獻身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解讀: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與象共舞”為題,體現(xiàn)了泰國人與大象和諧共處,關系十分密切,大象給泰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本文被編排在五年級下冊的第八單元,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抓住主要內(nèi)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并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此外,作為本冊最后一個單元的選文,對本學期注重培養(yǎng)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義深刻的語句等,要加以復習與鞏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它的選編要求和學生的情況,特制定了如下的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悠閑、松弛、尷尬、氣氛、感染、笨重、熟視無睹、彬彬有禮、沖鋒陷陣、翩翩起舞、搖頭晃腦”等詞語。
2.了解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理解課題的深意,滲透環(huán)境保護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3.領悟課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jù)本單元的訓練目標,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大象的特點,以及大象與人的親密關系;難點是比較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觸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有了新課程的明確指導,也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決定采用以“朗讀感悟”為主,“情境表演”和“對比閱讀”為輔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朗讀感悟”即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讀——討論——感悟”的過程中,賞讀描寫大象的外表、神態(tài)、動作以及性格、善于表演等的句段,了解大象的特點,感悟它與人的密切關系。在弄懂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能自己悟出一些有關于事物表達的方法,同時受到熱愛動物與熱愛生活的相關教育。教師引導討論交流,適時點撥小結。
“情境表演”旨在創(chuàng)設情境,始終使學生置身于萬象之邦人象共處的情境中,以游客或導游的身份,感受這種和諧美好歡樂的氛圍。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表達自身感悟和情感的情境。
課堂上還將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我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入,讀題質疑。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此,我們選擇了創(chuàng)設情境式導入法。
1.談話: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特別的朋友,它是誰呢?(播放大象影像)在你心目中,象是怎樣的動物?在我們國家的南面,有一個風光美麗、文化獨特的國家 ──泰國。泰國素有“萬象之國”的美稱。腿粗如柱,身似城墻的龐然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今天,讓我們隨作者一起來到泰國,“與象共舞”。
2.板書課題,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象”的“舞”的寫法。
看到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叫與象共舞?誰與象共舞?)
這樣,憑借影像和教師語言的描繪,去展現(xiàn)人象共處的場景或奉象為神的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給學生一種直觀感,透過眼睛、心靈縫合時空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異國風光的好奇,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而結合課題,在導入中提出疑問,激發(fā)懸念,讓學生心存疑問,在渴望探究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帶著針對課題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通過讀書又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
2.出示“齊齊樂”反饋互動教學軟件按點一:
以下詞語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尷尬 彬彬有禮 氣氛
A、gān gà bīng bīng yǒu lǐ qì fēn
B、gāng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èn
C、gān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ēn
嘗試用一個按點,突破多個難讀字的讀音,提高學習效率。
3.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認讀:
熟視無睹 以一當十 以一抵百 沖鋒陷陣、翩翩起舞、搖頭晃腦
悠閑 感染 松弛 按摩 尷尬 紳士 氣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過讀書,你們讀懂了“什么叫與象共舞”“誰與象共舞”了嗎?初步感知“共舞”意思和人象和諧共處。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掃除課文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為深入理解課文提供條件。
三)、緊扣主線,研讀課文
“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本文中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起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之效。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將引導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解決問題: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感悟” 展開教學,悟出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首先拋出問題: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怎樣的?(和諧)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這也是課文的重點)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這時,要給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的時間。
然后隨機引導討論交流品讀重點句段的體會和感悟。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想象自己身處這種和諧之境時的感受,補白文本的空白處,感悟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先概述后具體描述的寫法,歸納抓重點詞、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體會的閱讀方法;隨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匯報交流,隨機指導:
1.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國的國寶。這個國家最初的發(fā)展和興盛,和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課文是怎么具體寫的?你了解到泰國的大象還為當?shù)厝俗瞿男┦?
“馱著武士沖鋒陷陣;為泰國人做工服役;充當旅游大使;表演雜技,帶去歡樂……”
如果你讀的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話來概括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句?
小結揭示寫作方法:先概述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2.第一自然段。
生匯報第一自然段,抓重點詞“熟視無睹”“悠閑沉著”“不慌不忙”體會幷讀出大象的悠閑沉著、人象二者的和諧。
3.第三自然段:
“在泰國,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近距離看大象,我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我起初那么緊張,為什么一下子放松了?聯(lián)系上、下句解答:
“起初我有些緊張,但看到周圍那些平靜坦然的泰國人,神經(jīng)也就松弛了!
“在很近的距離看大象,我發(fā)現(xiàn),象的表情非常平靜。那對眼睛相對它的大腦袋,顯得極小,目光卻晶瑩溫和。和這樣的目光相對,你緊張心情自然就會松弛下來!
這溫和的目光里仿佛在說些什么?
師:是呀,近距離看象,它是那么平靜、溫和。看到這樣的大象,你還會害怕嗎?就像作者所寫的:在泰國,人與大象之間沒有距離。
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體會,字里行間間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對泰國大象的喜愛之情)
4.第四自然段:
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a、會 ——會——會
b、大象為人做按摩。如果這時你躺在地上,讓大象按摩,你會害怕嗎?為什么?
引導從“慢慢地、小心翼翼、尋找、伸出、輕輕撫弄”感受人與大象相互信賴。點評學法:抓關鍵詞品讀。
c、與人開玩笑。
我看到一頭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亂叫。此時,這頭大象心里在想();當大象用鼻子揮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邊,把皮鞋還了她。如果大象會說話,當他面對受到驚嚇的女士行屈膝禮時,他會說()
師:如果你讀的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話來概括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句?
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5.第五自然段:
看大象跳舞
從哪些詞語當中體會出人與象的和諧友好?吹竭@令人難以忘懷的場面,此時,你也正在與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會想此什么?會說些什么?
小結:我們通過讀書,體會出人與象的和諧融洽,相互信任。讓我們一起再與象共舞吧!師生合作讀最后一段。
以上重點句段,學生說到哪,教師就引到哪,隨機感悟人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和作者先概述后具體描述的寫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1)象是泰國的國寶。
(2)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3)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愛與人開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種享受。
(四)、總結拓展,感悟內(nèi)化:
1.回顧課題,總結升華
課題“與象共舞”僅僅是指人和大象一起跳舞嗎?借此引發(fā)學生的深思,感悟人與象和諧共處的境界是多么美好,令人愉悅。
2、對比閱讀,感悟寫法
學到這里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喜歡作者筆下的人與象嗎?作者是怎么讓我們喜歡上的呢?說說《威尼斯的小艇》與本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異同這處?學生發(fā)言后歸納小結:運用了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將大象的外表、作用、與人關系等特點融合在段落中,將思想感情融入到對物的描寫之中。
3、情境表演,內(nèi)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結合課文與收集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介紹泰國人與大象的親密關系(任選一個方面或結合全文講述均可),注意模仿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表達方法。這種在情境中復述課文的方式,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內(nèi)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同時,也進一步鞏固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選擇2-3個小導游在全班交流,設置“齊齊樂”反饋互動教學軟件按點:最佳導游我選你——1、2、3。這樣要求其他學生帶目標傾聽,邊聽邊想邊評價,培養(yǎng)聽的能力;聽后說說自己把選票投給1號、2號或3號小導游的原因,培養(yǎng)說的能力,同時啟迪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六、板書設計
27與象共舞
人 象
相互信任
和諧共處
板書設計用四段弧線將四部分文字連接成一個橢圓形,力求簡明扼要揭示文章主旨:在泰國,人與象的關系已密不可分,共同打造了獨特的“萬象之國”的風情文化,以及人象共依共存的生態(tài)圈。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祝!肥侨私贪娓咭幌聝越滩谋匦奕谝粏卧诙n。本單元的重點是小說的學習。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很多同學在學習小說時興趣很大,但是興趣點集中在故事情節(jié)。因此,在小說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感受小說的藝術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傳統(tǒng)小說,它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寫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內(nèi)涵深沉博大、藝術形式已臻完美的傳世名作。無論是情節(jié),人物還是環(huán)境,在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動的描寫。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學會分析小說三要素,品味語言,提高小說的鑒賞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的釋義及注音;明白《祝!分邢榱稚┑男蜗笏茉、小說環(huán)境、悲劇原因等課文重點。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分析小說三要素方法鑒賞小說,提高小說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寫作主題,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到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2、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與小說主題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認為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既要學會獨立思考,又要學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我的具體方法是: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整理答案
3、點撥法:通過點撥,拓展思路
4、歸納總結法:根據(jù)大家的集思廣益,得出問題答案
五、說學法
我認為做一百道題不如掌握一個方法。對于學習,掌握學法尤為重要。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是
1、討論法(通過討論思考,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2、質疑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3、讓學生養(yǎng)成分段、做筆記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jié)。
1、播放電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魯鎮(zhèn)和其悲慘結局的片段,激發(fā)大家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情況,對文中重點詞語進行注音與釋義。
3、對魯迅及其作品進行介紹。
4、挑選幾位同學說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夠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b)能夠從具體細節(jié)分析、不帶個人感情。
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段,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 魯鎮(zhèn)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zhèn)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學生課后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環(huán)境描寫;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環(huán)境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說環(huán)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為主,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結合練習3的分析句段進行。主要采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jié)(特別是細節(jié)描寫)完成的。c)、小說環(huán)境也是為了塑造人物而刻畫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jié)描寫):
問:魯迅說:“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現(xiàn)在我們就在文中找眼睛?凑l最厲害,能夠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寫:找眼睛 論特點
初到魯鎮(zhèn)——順著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zhèn) ——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再受打擊,內(nèi)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著眼,瞪著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 (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fā)光(一絲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jié)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jié)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4、環(huán)境分析
a)自然環(huán)境
b)社會環(huán)境
c)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①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 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5、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6、布置學生課后思考,為下一節(jié)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fā)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zhèn)做工。B、 (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C、(春天)(過年時)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義?
b)小說為什么以《祝!窞轭}?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第三課時(討論課)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題, 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
1、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師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fā)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么含
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b)小說為什么以《祝!窞轭}?
小結: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系,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jié)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死剛好發(fā)生在寶玉娶寶釵之時呢?
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范挥谩断榱稚罚ㄟ^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ㄌ崾荆簭男≌f情節(jié)分析、總結入手,為什么做工?為什么改嫁?為什么捐門檻?為什么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總結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七、布置作業(yè)
1、在小說中的人物中選擇一個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開聯(lián)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
八、說板書
環(huán)境分析:a)自然環(huán)境
b)社會環(huán)境
c)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 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祥林嫂悲。
九、說教學反思
在小說的教學中涉及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課后看什么小說。很多人認為看小說會影響學習,在學習了鑒賞小說之后,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1:看什么小說: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如:《狂人日記》、《高老頭》、《呼嘯山莊》等。
2:怎么看小說:帶著鑒賞的眼光去看,雖然學生現(xiàn)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斷積累實踐才會進步。另外,選擇合理時間,不耽誤正常學習。
【【熱門】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