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熊砍樹》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熊砍樹》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于一體的詩歌。它的情節(jié)性較強,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著一些愛綠護綠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在這個活動中,圖譜的出現(xiàn),又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激發(fā)了幼兒想說、喜歡說、愿意說的欲望,從而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在反復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基于以上原因,我選擇并設計了《小熊砍樹》這個教學活動。
二、目標
《小熊砍樹》這個活動的目標主要是根據(jù)選材和我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制訂的,共設計了3個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語言的優(yōu)美。這個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同時,它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
2、讓幼兒學會體驗小動物著急的心情,萌發(fā)幼兒愛綠護綠的情感。這個目標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教育幼兒從小要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
3、學習看圖譜,念兒歌,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字符號的興趣。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這也是根據(jù)〈綱要〉中所提出的語言教育“要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這一要求而制訂的,同時,它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
三、設計意圖
整個活動分四步走。
第一部分是導入,即融音樂、動作于一體,向幼兒展示森林之美,綠色之美,從而引出主題。
第二部分是理解兒歌內容。大屏幕中小熊那憨厚可掬的神態(tài)一下子就吸住了小朋友的眼球,引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同時,讓幼兒以小鳥、松鼠的身份和小熊進行對話,從而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由地、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人機互動,情境自然,并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讓幼兒學習看圖譜,念兒歌。圖譜的運用,使幼兒可以輕松地學會兒歌,并且讓他們既感到好玩有趣,又可以加深對文字符號的印象。這就區(qū)別于以往的語言教學活動。
第四部分是兒歌表演,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角色表演,加深對兒歌內容的理解,讓幼兒再次體驗小動物的.著急之情。這樣首尾呼應,使活動顯得更加完整、自然。
四、反思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所以,我在這個活動中設計了許多開放性的問題,如“你們猜猜看,小熊會用什么材料來蓋房子?”“小熊要砍樹了,如果你是這只小鳥,你會怎么說?”“如果你是這只松鼠,你又會怎么樣對小熊說?”“小熊它會住在哪里呀?”。這些問題都可以使幼兒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展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也意識到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當我問到“小熊為什么不能砍樹”這個問題時,小朋友的回答都局限于兒歌內容。如果我能在這時追問“除了小動物沒有家了,那還會發(fā)生什么情況?”來引導幼兒,啟發(fā)幼兒,效果一定會更好。
我希望各位領導、同行能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我一定會虛心接受,謝謝大家!
《小熊砍樹》說課稿2
活動意圖: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于一體的兒歌,它的情節(jié)性較強,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著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多媒體課件和圖譜的運用,使兒歌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
3、初步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兒歌圖譜、錄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感知兒歌情境。
1、播放課件,幼兒通過觀看、傾聽、想象,感知兒歌情境并了解角色對話語言。
2、討論:為什么樹木不能砍?
3、了解砍伐樹木的危害性。
二、借助圖譜,理解兒歌內容。
1、嘗試看圖譜念兒歌。
2、完整欣賞兒歌。
3、分角色朗誦。
4、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三、分組討論,集中交流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小結,建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小熊砍樹》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1. 小熊砍樹說課稿
4.小熊砍樹教學反思
6.小熊砍樹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