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教學目標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自然現(xiàn)象、自然景觀)中的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積累豐富語言,拓寬視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內容。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書”》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多么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知識與能力目標)
。2)通過感情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3)有留心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的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兒童情趣,但是,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膚淺,方位感很弱,在數(shù)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的,有很大的差別。根據(jù)本單元教學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作為教學重點,把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并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擬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2、學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xiàn)了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三、說教學程序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這屬于啟發(fā)思維階段,從“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這個問題入手,導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辦”,從而把學生帶入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么,請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边@樣,對于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中情況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配合幻燈片的演示,再通過假設情景的表演,增強了趣味性,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詩歌教學應該強調多讀少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自由讀、匯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fā)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仿寫詩歌,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在課文的導入時,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辦”,為仿寫詩歌內容上作了鋪墊,而詩歌的形式,學生自己能夠悟出一點來,那么這種仿寫,既有語感的培養(yǎng),又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
6、板書設計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陽
晚上北斗星仔細觀察
陰雨天大樹認真去想
冬天積雪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的思路,做到簡明、概括,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更好地掌握方向。
說課總結
本課教學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實現(xiàn)了尊重兒童,發(fā)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 4 個生字,會寫 9 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難點:
會認 4 個生字,會寫 9 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說教法:
本課的教法我力爭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拓寬視野。
說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xiàn)了課標的要求。教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以導讀、問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美讀。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質疑和探索能力。
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根據(jù)二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直觀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風景圖片,
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小朋友,然后問學生:“這是一張怎樣的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語“慌張”并做到理解。同時通過故事情節(jié)過渡,適時板書 “天然的指南針”,告訴生是“天然的指南針”幫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學生對“天然的指南針指什么?”這一個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主導性問題的思考,接著順勢導入課文。
2、自學生字
1.學生自學生字。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針、忠、盞、稠。強調“盞”字的讀音。
。2)指名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給生字擴詞。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
3、展示朗讀。
。1)小組內讀課文,想讀哪小節(jié)就讀哪小節(jié)。
。2)推薦小組組員,展示朗讀,并說說推薦原因。
(3)全班交流。(正音)
4、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通過問題“你認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著什么指南針的指引走出了森林?”為線索,帶領學生學習“太陽”“大樹”兩小節(jié)。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由于另外兩種指南針的結構都與第二小節(jié)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感知這兩小節(jié),引導學生結合圖畫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不懂的疑問。主要解決“忠實的向導”指什么?太陽為什么就是忠實地向導?以及大樹為什么長成南稠北稀的樣子?這些對二年級學生有一定困難的問題。
考慮到孩子們對小組學習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組學習的方法幫助,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另外兩小節(jié),主要學習思路是先讀、再交流讀懂的,然后討論疑問。這樣的自主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
“積雪怎么辨別方向”是全文的難點。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沒有在開始就直接帶領學生用折疊的書方法演示,而是通過讓學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當學生對答案產(chǎn)生分歧的時候,讓他們真正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從而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找出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5、縱觀全文、 了解結構
詩歌的寫作是很明顯的總分總關系,通過單獨朗讀首尾兩小節(jié),讓學生發(fā)現(xiàn) 兩小節(jié)寫作上的特點,初步感知這種常見的寫作結構,為學生的背誦提供了幫助,也為他今后感知作品、親自寫作初步打下基礎。
6、書寫生字
7、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向導:太陽 北極星 大樹 積雪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