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jié)課盡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為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 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 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制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發(fā)展的;繼續(xù)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制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ㄊ状斡^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系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于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有一定的了解下,這節(jié)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了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復習: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溫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谌说募毎c植物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ǘ┙M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谥谱鳎和M同學盡量選擇不同的方案制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然后同學間交換觀察。
。ㄈw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制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ㄋ模┠M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制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xiàn)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tài)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制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為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 (2)清水 生理鹽水 (3)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4)稀碘液 (5)立體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簽 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鹽水 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液泡 ⑥葉綠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涂→蓋→染→吸
(二)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 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觀察動物細胞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師要使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幾種動物細胞,進一步掌握制作和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概括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再經比較,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特點。應注意完成“模擬制作”的`教學,因為它將不易觀察到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微小結構形象化、立體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細胞的興趣。
2、教學重點:
說明人口腔上表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學難點: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熟練掌握制片的過程以及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通過制作動物細胞模型,進一步了解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通過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直到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說教學方法
本課的知識內容不多,但也有一些知識不太好理解,因此我將首先采用多媒體展示多種動物細胞或同種動物不同部位的細胞,引導學生概括它們在結構上的共性;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繪制細胞結構簡圖并與植物細胞來比較,來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并區(qū)分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四、說教學過程
引導與探究,多媒體輔助
課前板書: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一、目的要求:
1、制作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2、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二、材料用具:
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三、方法步驟:
。ㄒ唬┲谱魅丝谇簧掀ぜ毎R時裝片
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擦
2、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滴
3、用消毒牙簽的粗端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刮
4、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幾下。涂
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蓋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染
(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將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重點觀察一個口腔上皮細胞。
(三)繪圖
依照你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并試著注出各部分的名稱。
課堂組織: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出植物細胞的模型圖,并注出個部分的名稱;其他同學在投影片上畫,老師講評。
問:你認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不是一樣呢?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例,通過實驗探究。
學生做實驗,畫出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并試著注出各部分名稱;選出幾位同學畫的,在投影儀上展示,老師講評。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而動物細胞沒有。)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但形態(tài)并不完全一樣。(用掛圖展示肌肉細胞和神經細胞圖)
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方案,親手制作一個植物或動物的細胞模型。
收拾實驗室,完成實驗報告
【觀察動物細胞說課稿】相關文章:
動物細胞工程說課稿03-09
觀察動物細胞導學教案設計09-08
動物細胞教學反思10-18
動物細胞教學反思10-05
動物細胞有線粒體嗎09-16
動物細胞教學反思范文10-05
《觀察水》說課稿05-24
觀察物體說課稿11-13
“觀察物體”說課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