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學體裁)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
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另外,《詩》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本名(西漢時期《詩》被命名為《詩經》)。
1 起源歷史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于是統(tǒng)統(tǒng)把這一切歸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于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fā)出單純而有節(jié)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xié)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jié)奏的呼叫聲,發(fā)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fā)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fā)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最為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展開更多
2 詩歌內容
詩來源于生活。詩是生活大海的閃光。把詩與生活隔開,就無法認識詩的內容本質。
"詩的范圍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詩人觀照森羅萬象,他的觀照是如同思想家對這些森羅萬象的概念一樣多方面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的歌唱。詩的領域象生活一樣廣闊無垠。
由于詩不是敘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詩的主要內容,抒情美是詩的內容本質。
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
詩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學樣式,它是文學領域中最"講理"的品種。感情來源于思想。思想同樣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
情、形、理的統(tǒng)一,構成詩的內容。
詩歌感情
1、感情的真實性
所謂真實,就是不說假話。
詩總是樂于傾吐隱秘在自己胸中的悲歡。圓滑與世故都不應當是詩的品質。
感情的真實還有一個廣闊領域。詩中除詩人以外的任務形象的感情也必須是真實的。
2、感情的獨立性
真實的感情總是具體的、獨特的。它是獨立的不是缺乏個性的。感情的獨立性是感情的真實性的體現于延伸,是感性的外裝和標志。感情的獨立性使詩和讀者的心靈發(fā)生聯(lián)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對讀者變得親近。感情的獨立性表現在善于發(fā)現"異":能言人之未言;長于發(fā)現"異":善言人之難言。
詩歌形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也是藝術的基本規(guī)律。詩歌唱神火,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絕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一般獨有景物形象。
詩歌思想
詩應當富于哲理。
詩歌的思想內涵要超出時代"思想的平均分數",要高于時代"朦朧的火星",對人生有更深理解,對時代有更深評價。詩歌的思想富有哲理性,不同于哲學的思想:a.詩歌的思想是感情晶體。b. 詩歌的思想是形象晶體。c.詩歌的思想是機智語言的晶體。
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詩一般不會通篇以抽象語言直接表達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達。什么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融匯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譬如寫一首愛情詩,詩人不止會說:"我好想你呀!""我想死你了!""我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我活一天就會想你一天呀!"而會以飽蘊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達,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對你的思念,就像春蠶吐絲,至死不渝呀!因為得不到你的愛,我傷心落淚,就像燃燒的蠟燭,生命一息尚存,淚流就一息不止呢!情絲無盡的蠶,淚流不止的燭,就是詩中借以寄托情思的意象。詩要表現的,是詩人的主觀世界和詩人所面對的客觀世界。在主觀世界一方,詩要表現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情感體驗、思想穎悟以及審美感受。客觀世界要求于詩的,則是敘事和狀物,敘社會之事,狀自然之物。其所狀之物、所敘之事,往往也作為意象,借以寄寓主觀的情思及美感。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