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街邊沒有大商場,沒有大公園,不繁華,也不熱鬧。馬路邊高高的大槐樹招揚著枝葉,一年年繁盛,一歲歲茁壯。每年槐花開放的季節(jié),是整條街最美的光景,遠(yuǎn)望去,串串白花妝點枝頭,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雨露滋潤,在陽光下透亮晶瑩。
更迷人的是那沁人心脾的香氣,濃郁卻不濃烈,清新而又自然。從樹下的街上步過,仰起頭,瞇起眼,看陽光透過葉與花的間隙灑落下來,嗅那甜美的花香,哪里還介意此刻身外是山還是海。
所謂聞過花香濃,可知花兒為誰開。那還用問,為我開的。因為據(jù)說,槐花很好吃,尤其拌在飯里。直接嚼著吃也別有滋味。對于一個孩子,美食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于是,摘槐花又成了我們冥思苦想的難題;睒湟话愣己芨叽。我們的第一招就是爬樹。
那個時候的孩子幾乎都會一些爬樹翻墻的猴本事,所以低矮一些的枝杈上的'槐花很容易得手。上邊的同學(xué)負(fù)責(zé)摘,然后扔到下面,下面的同學(xué)負(fù)責(zé)接,沒地方裝,就裝在書包里,或者把外套鋪在地上,可以盛下很多花。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一手拎著花串兒,一手把花串喂到嘴里。
怕花兒掉到地上,大家仰起頭來,讓花兒掉到嘴里比較踏實。吃不完,就裝在書包里。然后很多天后,從書包里摸出干癟的花串子,已經(jīng)泛黃了,易碎了,花兒的生命凋落了,但是童真的向往不曾掉落。對于高處的花枝我們望塵莫及,無論長桿搗,還是搖大樹,都無濟于事。
回想起來,真的是蚍蜉撼樹。后來,園林工作人員噴灑了農(nóng)藥,我們沒有美食了。哪怕風(fēng)雨過后滿地槐花,我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過,走過,或者碾過,終歸要化作塵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