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病⒃诶斫庹n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场W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薄㈩I會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病⒊鍪矩惗喾耶嬒,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xiàn)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tǒng)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场⑹裁词恰皞髡f”(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jié)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nèi)容
。、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病W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ǎ保┴惗喾覟槊す媚飶椓藥讉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ǎ玻┻@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
。ǎ常┱n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nèi)容
。薄⒅该麑W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jīng)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病⒇惗喾沂侨嗣裣矏鄣囊魳芳,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zhèn)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xù)續(xù),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对鹿馇
散步(聽)
談話
。ㄍ椋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薄⒂蒙挚z查生字讀音。
。、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部分。
。薄⒅该首x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lián)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lián)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场⑵ば晨吹矫妹媚樕系谋砬橄氲搅耸裁?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shù)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chuàng)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lián)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边@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lián)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yè)
。、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病㈩A習《小音樂家揚科》。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品析月光曲的樂曲美,探究文本的'語言美。
2、學習運用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意境。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古詩、引樂曲
說起月光,你會想到哪些優(yōu)美的詩句?
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灑滿大地 ;月光如詩,輕輕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樂曲來表現(xiàn)。(板書:樂曲)
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表現(xiàn)得是一種什么樣的已經(jīng)呢?作者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樂曲之美的呢?(板書:語言)齊讀課題。
二、讀文本、品意境
1、請同學們翻開書,你知道哪個自然段在講《月光曲》的內(nèi)容嗎?
2、快速地瀏覽9自然段,說說: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這些畫面是真實的嗎?(板書:聯(lián)想)
l 請大家找出文中描寫實在景物的句子,用 勾下來;
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句子用( )標出來。
l 從事實引出聯(lián)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4、自主學習
這段聯(lián)想為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變化,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幅什么樣的畫面?(板書:畫面)
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用鉛筆標注答案。
抽生匯報并用簡短的語言歸納變化過程。
(板書: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
5、指導品析:作者是怎樣用語言為我們描繪出這樣的意境?
我們一起來欣賞描繪第一幅圖的語言。屏幕出示語言,齊讀。
l 皮鞋匠聽到怎樣的旋律才聯(lián)想到這樣的畫面?(音樂速度是快還是慢?音調(diào)是高還是低?)
l 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音樂的舒緩柔美?
l 屏幕出現(xiàn)音樂和畫面,請學生欣賞
l 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xiàn)這種柔美的意境。
l 總結(jié)學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
隨著樂曲的變化,皮鞋匠腦海中聯(lián)想的畫面也在發(fā)生變化,請大家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描寫“月亮初升”和“波濤洶涌”的有關句子。
匯報合作探究的結(jié)果。
7、作者將事物與聯(lián)想結(jié)合,用美的語言,描繪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的美妙畫面,讓我們體會到了先是輕柔舒緩,而后明朗輕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樂曲,現(xiàn)在,我們閉上雙眼,用心傾聽這優(yōu)美的樂曲,相信你也會浮想聯(lián)翩吧。(多媒體播放《月光曲》三個樂章的片段,生欣賞)
8、多美的樂曲啊!讓我們用充滿感情的朗讀,再現(xiàn)月光曲的舒緩、輕快、高昂。
9、引導對比:如果把聯(lián)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信,可以讀讀。
三、仿寫練習
1、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肆硗庖欢我魳贰赌镣痰选。同學們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去領會音樂的意境和內(nèi)容。
2、說:聽了這輕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在什么地方?環(huán)境怎么樣?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3、寫:趕快拿出你的筆,把你想象到的畫面捕捉下來。
以“我靜靜地聽著,我好象看到了……”開頭寫一段話。
寫小練筆,師巡視,相機指導。
4、評: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注意傾聽,請你評價。
四、總結(jié)
今天這堂課,我們領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學會了用語言文字表達樂曲之美,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聽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用優(yōu)美的語言記錄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