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飛蜻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1
一、初讀感知大意
。薄⒌谝槐樽x。
(1)讀課題。
。ǎ玻┨釂枺赫n文的題目是“放飛蜻蜓”,蜻蜓有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為什么要“放飛”呢?請同學們讀課文后回答。
。、第二遍讀。
。ǎ保┳x課文思考:孩子們捉到一只蜻蜓肯定不容易,怎么舍得把它“放飛”呢?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畫出字詞。
。ǎ玻┲该瑢W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簡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輩子愛教育、愛人民、愛孩子,他是第一個把小孩子稱作“小朋友”的人,他熱愛孩子、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3)教師出示有關生字詞,要求學生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需要正音的字:“貞、蚊”是前鼻音;“埂、衡、朋、蠅、搶”是后鼻音;“舍、貞”是翹舌音;“慈”是平舌音。還有多音字的讀音:“露水”的“露”(lù),“調(diào)整”的“調(diào)”(tiáo)。
。、第三遍讀。
。ǎ保┳x課文思考:這
(2)指名回答上述問題,教師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础⒂娩摴P描紅10個生字。
設計意圖: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兩個來回: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上面的設計,先讓學生讀過三次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同時簡介陶行知先生,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指導精讀,感悟知、情
1、提出問題,學生讀書思考:
。ǎ保┰谟龅教招兄壬埃⒆觽兌媚男╆P于蜻蜓的知識?從課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筆畫出來。
。ǎ玻┨障壬o孩子們講了關于蜻蜓的哪些知識?在課文的哪幾小節(jié)?用筆畫出來。
2、朗讀對話,圖文對照。了解蜻蜓的身體結構。
(1)分角色朗讀,根據(jù)提示語讀出感情,讀出語氣。
。ǎ玻┲该麑W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有關內(nèi)容說出蜻蜓的身體結構和作用。
眼睛:一閃一閃、很大、結構很復雜、成千上萬的小眼睛、看清四面八的蟲子。
尾巴:一撅一撅、點水、掌握飛行方向、一節(jié)節(jié)、又細又長、保持平衡、吃掉又長。
教師補充:關于蜻蜓的尾巴有一句很有趣的歇后語: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摘錄出關于蜻蜓的科學知識,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讓學生 看圖說出關于蜻蜓的科學知識。一畫一說,有關知識就能記得比較牢固。
。场W習重點詞語,體會陶先生對孩子們的關愛和尊重。
。ǎ保┳x了課文,你對陶先生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2)再讀一讀課文,把文中描寫陶先生說話時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畫出來,體會一下,陶先生是位怎樣的教育家?
。帷⒋葠鄣負崦湄懙男∞p子問。(慈祥和藹、愛撫孩子。)
b、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與孩子們平等親切地相處。)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對資料的合理運用,了解有關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難點:
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導入課文
1、繼續(xù)學習放飛蜻蜓,請同學們回憶,課文圍繞蜻蜓只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教師介紹陶行知
1、 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法。
2、 學生了解陶行知
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兩個來回: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課文內(nèi)容的回憶概述,既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對內(nèi)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同時介紹陶行知先生,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指導精讀,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
學習重點詞語,體會陶先生對孩子的關愛和尊重。
反復練讀,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業(yè)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ǔ鍪掘唑研菹嵨飯D)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從陶行知和孩子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ㄕ埻瑢W們打開書,在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還知道了……
3、理解“七嘴八舌”
4、媒體出示:陶行知說:“據(jù)說,在它……”這個說法正確嗎?“據(jù)說”這個詞語說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誰查找了資料?請你為大家作介紹。
5、引讀:它的眼睛很……,結構……是由……可以……
6、指導朗讀
蜻蜓的眼睛很特別,那讀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詞語,才能讀出它的特點呢?
2. 活用資料,走近蜻蜓
1、關于蜻蜓,同學們手中還有一份資料,大家都讀過了吧?你能借助資料把蜻蜓介紹得更加具體嗎?
2、如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方面來作補充。課文介紹了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但沒講吃多少,資料上是怎樣說的?
3、看看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還有沒有補充?
3.創(chuàng)設情境,在言語交際中走近蜻蜓。
同學們介紹了這么多蜻蜓的知識,老師也感到受益匪淺,也喜愛上蜻蜓了。
瞧,這位同學也很喜愛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網(wǎng)兜捉蜻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⑵交際訓練。(注意教師角色的轉換)
現(xiàn)在老師就是這位同學捕捉蜻蜓的同學,你想對我說什么?
過渡:蜻蜓是“飛行家”,是“捕蟲能手”,是我們的朋友……孩子們?nèi)肷竦芈犞招兄壬脑挕?/p>
1、讀了課文,你對陶先生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2、再讀一讀課文,把文中描寫陶先生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畫出來,體會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樣的教育家?
3、 擴展閱讀《小孩不小歌》
1、怎么把這篇課文讀好呢?在讀陶先生的話要親切和藹的語氣、讀孩子們的話要天真,熱情
老師描述: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屬于它自己的家園。你們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此時此刻,大家肯定有許多話要說,現(xiàn)在請大家把內(nèi)心的感受說出來吧!
關于陶行知的故事還有很多,關于蜻蜓,關于有益昆蟲的話題也有很多,這些都有待于我們小朋友課后去搜集,去了解。
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學生交流自學的結果(吃食、眼睛、尾巴)
學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
生讀這句話
學生交流課外資料(蜻蜓吃尾巴)
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大、復雜、成千上萬、四面八方”
學生交流課外查閱到的資料,幫助理解
1、一只蜻蜓一小時能吃2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蟲在水中也能消滅孑孓等害蟲。
2蜻蜓點水(人們常常看到蜻蜓點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chǎn)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后一次次不斷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chǎn)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xù)產(chǎn)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3、(有一對異常發(fā)達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一只大復眼由1萬多只小眼組成。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
學生利用文本的語言來跟老師進行交際。
明白不僅要愛護小動物,而且要懂得愛科學。
學生交流對陶先生的總影象。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
集體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樣的教育家。
學生朗讀《小孩不小歌》進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
分角色朗讀
學生表白
繼續(xù)查資料
通過朗讀,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摘錄出關于蜻蜓的科學知識。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蜻蜓。在學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點和作用,就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對理解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詞語“七嘴八舌”,顯得生動形象,使得課堂活躍,學生也樂學。
補充課外資料,深化文本,幫助學生記憶。
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來朗讀,教學的目的就是給學生授之方法
查找資料幫助理解文本,并能在文本處注釋,這叫批注,這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要注重培養(yǎng)這樣的能力。
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景,給學生說話提供一個舞臺,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和“文”。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蜻蜓的科學知識,進一步懂得愛護益蟲益鳥的道理,還要通過有關詞句的學習,體會陶先生熱愛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則保護益蟲的高尚師德。課文中描寫人物動作和說話神態(tài)的詞語用得很準確,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大有裨益。
指導學生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梢詭椭鷮W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產(chǎn)生共鳴,有感而發(fā)。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ㄋ阉饕嬖谑醉撟髠龋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3
【教學難點】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放飛蜻蜓
2、齊讀題目。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ㄕl放飛了蜻蜓?為什么要放飛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從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促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沒有把握讀好的字。
2、放課文范讀課件。
。ㄒ髮W生特別聽準剛才畫出來的生字詞的讀音,并標上拼音。)
3、同桌互相認讀預習時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讀音。
4、指名讀生字、詞,檢查、訂正讀音。
5、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艠顺鲇袔讉自然段。
、扑伎迹赫n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誰為什么放飛了蜻蜓?)
6、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相機簡介陶行知生平。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線,只有讀通,才能讀懂,按循序漸進原則,先讀準字音,再讀通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nèi)容!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
⑴、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訴別人,看看誰的方法多。
、、指名全班匯報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勵推廣。
2、指導書寫。
、拧⒆屑氂^察每個字,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啤⒛阌X得哪個字最難寫,請老師或會寫的同學示范。
、恰⒛阏J為哪個字你能寫得最好,寫給大家看看。
3、檢查訂正,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已掌握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應予以鞏固提高,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對識字、寫字能力應有更高的標準,并為之奮斗!
四、小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基礎性作業(yè)(人人必須完成好)
1、比一比,再組詞。
搶( ) 蠅( ) 構( ) 復( )
槍( ) 繩( ) 夠( ) 夏( )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ㄕl) 因為 所以 地放飛了蜻蜓。
拓展性作業(yè)(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捉( ) 吃( ) 停下( ) 調(diào)整( )
放( ) 送( ) 展開( ) 保持( )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設計意圖:充分肯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yè),基礎性作業(yè)是對本節(jié)課堂教學重點的檢測與鞏固,拓展性作業(yè)設計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 二 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同學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誰愿說一說?
2、誰愿匯報自己不理解的的問題。
(1、陶行知為什么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2、他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nèi)容的把握情況,又是將學生思維引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使兩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連接起來!
二、細讀感悟
。ㄒ唬、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反復朗讀,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說了幾次話,用“-----”畫出他說的話。
2、匯報后,自由讀讀這些話,自主體驗這些話的意思。
3、看看課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樣對孩子們說這些話的?自由讀讀這些話,讀出語氣。
4、指名讀,讀出語氣,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大家評一評。
5、重點體會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說的兩句話:①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兒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體會陶行知說話語氣的委婉,
、、讀出慈愛的、商量的委婉語氣。
6、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后,孩子們有什么表現(xiàn)?
(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真誠的關愛。)
。ǘ、探究課文,尋找答案。
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認真讀陶行知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語言,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
。2)說說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播放相關介紹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的課件,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3)說說陶行知這樣對孩子們詳細介紹,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
。ㄈ⒗^續(xù)朗讀,說說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飛了蜻蜓,孩子們什么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人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3、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讀。指名表演讀。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在整過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緊緊圍繞讀書與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分角色表演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領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使體驗更加細膩,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說說你的收獲。(可以引導學生從字詞、語句、懂得科學知識和道理等多方面來談。)
2、學完課文,你還有問題嗎?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會再長出來嗎?”“蜻蜓眼睛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ǹ芍笇W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課下查資料,教師提供一些途徑、方法。比如網(wǎng)絡搜索等。)
【設計意圖:遵循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留給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自主選擇,使語文課堂有效向課外延伸!
四、布置作業(yè)
基礎性作業(yè)(人人必須完成好)
1、把你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2、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話,說說學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
拓展性作業(yè)(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你見過的蜻蜓是什么樣的?用幾句話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2、搜集更多關于蜻蜓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蜻蜓的特點和它對人類的好處,向大家說一說。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xiàn)作業(yè)設計的層次性和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字,掌握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導,懂得保護益蟲。
4、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fā)孩子們放飛蜻蜓。
教學難點: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粡埫利惖膱D片,這是什么?(出示圖片)(板書: 蜻蜓)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只蜻蜓(美麗、可愛)你們喜歡嗎?今天有幾個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飛(板書:放飛)
2、齊讀課題,引導質(zhì)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簡介陶行知
。ㄔO計意圖:緊扣課題,圖片導入,從而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學習,大家互相讀,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確,互相評價。
3、檢查識字情況,“開火車”組詞認字,分小組競賽識字。
。1)指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歸納總結。
。3)出示詞語認讀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4、指名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誰放飛蜻蜓?誰讓孩子們放飛蜻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方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獨立解決,不依賴他人。)
三、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幾個自然段是寫捉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談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放蜻蜓的?
2、討論交流上面思考題:
第至第自然段寫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談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放蜻蜓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yè)
1、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2、出示生字詞,再次認讀
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業(yè):(1)抄寫生字詞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查閱有關陶行知的資料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5
一、板書課題,書寫蜻蜓兩個字。
二、檢查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抽讀,全班同學認真聽,看她有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教師略作評價。
2、齊讀生詞。
3、說說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板書:陶行知。指導書寫“陶”字。
課文先寫……然后寫……最后寫…… 板書:捉 講(勸或談)放
過渡: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關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三、細讀課文。
。ㄒ唬┏閮蓚同學讀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關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抽生回答。板書: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樣給孩子們講蜻蜓吃食這個問題的呢?
。ǘ⿲W習第2——6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2-6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要求:
學習提示:
1、默讀2—6自然段,用小圓圈畫出陶行知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用 畫出陶行知說的話。
2、輕聲讀第2和第6自然段,從陶行知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中,你體會到陶行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檢查自學情況,朗讀體會情感。
。1)檢查勾畫和體會的情況。理解慈愛、撫摸,出示“撫摸”,都是提手旁,學習生字“撫”。
(2)讀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讀、范讀:體會到陶行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板書:和藹可親
指導朗讀:試讀、抽讀、齊讀。讀出和藹可親的樣子和疑問的語氣。(強調(diào)“慈愛”和“撫摸”,讀陶行知的話,音量小一點,語速慢一點,讀出疑問的語氣。)
。3)小結: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表現(xiàn)陶行知的精神品質(zhì)的。同學們在寫人物的時候也要學著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就能把人物的特點以及精神品質(zhì)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讀2-6自然段。
抽一生讀作者的話,一生讀陶行知說的話,一女生讀翠貞的話,一生讀男孩的話,全班同學讀其他孩子的話。想象陶行知與孩子們對話的場面,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理解“七嘴八舌搶著說”,然后再請幾個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書:七嘴八舌。
師:孩子們已經(jīng)知道了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如果這時陶行知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會放嗎?可是陶行知卻繼續(xù)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識。
。ㄈ⿲W習10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
學習要求:
①迅速默讀10自然段,用 畫出陶行知介紹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與同桌討論:陶行知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檢查自學情況
。1)抽生回答第一個問題,用“陶行知給孩子們介紹了……還介紹了……”的句式。“只介紹了這些嗎?”
陶行知在給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大眼睛時哪些詞用得好,用你喜歡的符號在書上把這些詞勾畫出來,體會“成千上萬”、“四面八方”的意思。板書“成千上萬”、“四面八方”。你能說出幾個類似帶數(shù)字的四字詞語嗎?
欣賞蜻蜓圖片,教師引讀。
。2)陶行知為什么還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讓孩子們更進一步了解蜻蜓,喜愛蜻蜓,從而保護蜻蜓,與蜻蜓做好朋友,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把蜻蜓放飛。)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這時候陶行知如果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孩子們會放嗎?可是,陶行知卻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板書:放
(多媒體出示)比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說:“把它放了! 指導朗讀,結合上下文體會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尊重孩子
2、孩子們把蜻蜓放飛時是怎樣的心情呢?齊讀課文最后兩句?磿系牟鍒D,想象當時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W生看圖)你們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陶行知會說些什么呢?小蜻蜓又會說什么呢?(自由交流)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6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個生字,綠線內(nèi)的7、憑借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讀文的基礎上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
2、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配套光盤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扣題引發(fā),理清脈絡。
1、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jīng)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學習課文,憑借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回顧上節(jié)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
2、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lián)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
。1)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nèi)菀捉邮芩慕逃?/p>
(2)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nèi)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
。3)孩子們的回答內(nèi)容和神態(tài)。(“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練習分角色朗讀。
。1)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啟發(fā)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
2、學生整體默讀全文,從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談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相關段落。
4、課后研究性學習:陶行知先生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7
文本解讀:
本文是一篇記事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fā)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見解,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心愛護和諄諄教導。
本課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位語言文字,激起對蜻蜓及其他動物的有關知識的求知欲,并領略老一輩教育家的風范。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1、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2、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語言文字,體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放飛蜻蜓》這一課。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上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板:吃蟲子、陶行知)
所以孩子們要——讀題。
2、你從哪里知道每一個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ā凹娂姟币辉~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這里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什么?
。ê⒆觽兤炔患按胤棚w蜻蜓的心情。)
讀出這種心情來!(指名)
二、教學課文7—10小節(jié):
1、這節(jié)課,我們就當自己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認真讀一讀課文的7—10小節(jié),想一想:你愿意放飛蜻蜓嗎?找找自己樂意放飛蜻蜓的理由,劃一劃有關的詞和句子。
2、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銖奈闹惺裁吹胤街莉唑咽俏覀兊呐笥?)
3、課堂討論。
a、從蜻蜓本身講:
(1)出示:它的尾巴是一節(jié)節(jié)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diào)整方向。據(jù)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理解“據(jù)說”: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聽說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誰查了資料?請你為大家做介紹。(蜻蜓繁殖后代時,由于生理的需要,會咬自己的尾巴,看起來像“吃”尾巴,其實并沒有吃掉。)真是一種有趣的昆蟲。。ò澹何舶 保持平衡)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點水”——其實是蜻蜓在河里產(chǎn)卵。成語:蜻蜓點水,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2)出示:陽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多可愛的昆蟲呀!你有沒有看到蜻蜓的樣子?誰還會補充幾個這樣的句子?
蜻蜓好象會說話,你聽到它說什么了嗎?
。3)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哪個詞給你印象比較深?“成千上萬”還可以換成什么詞?(板:眼睛 四面八方)
。4)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聽了陶行知先生談了這么多有關蜻蜓的知識之后,你會對蜻蜓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更喜歡蜻蜓了)
。5)是呀,因為了解蜻蜓,才會更喜歡蜻蜓,也才會——讀題(放飛蜻蜓)。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敘述順序。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4、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引發(fā)質(zhì)疑。
1、謎語引入: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捉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內(nèi)行。(打一昆蟲)板書:蜻蜓
學習“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為……(它是昆蟲)
。2)提示:注意“蜓”右邊的寫法。
出示“蜻蜓”圖片:看,一只蜻蜓飛過來了。喜歡蜻蜓嗎?為什么?
。ǹ梢詮耐庑魏妥饔玫确矫嬲f。)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
齊讀課題:放飛蜻蜓。指
2、學生圍繞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
3、學生質(zhì)疑:誰捉了蜻蜓?為什么放飛?
。ò鍟赫l捉蜻蜓?為什么放蜻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義。
1、師配樂范讀課文。
2、愿意像老師一樣美美地讀課文嗎?
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3、檢查情況。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齊讀。
然后分組出示,理解詞義:
。1)蒼蠅、蚊子、孑孓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蒼蠅”“蚊子”讀成輕聲,都是害蟲。)
。ā版萱蕖笔恰拔米印钡挠紫x;那你知道“蒼蠅”、“蜻蜓”幼蟲的名稱嗎?“蛆”,“水蠆”。)
。2)一撅一撅、搶著說、掌握、據(jù)說
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什么?(都有“手”,都是動詞。)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ㄎ闹姓f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過嗎?指名演示動作。指導朗讀這句話。)
。ǔ鍪疚闹芯渥,讀“七嘴八舌”這個詞語。把句子多讀幾遍,想想該怎樣讀才能表現(xiàn)“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四人小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師讀提示語,三名學生配讀;蛐〗M合作朗讀表示。)
(“掌握”能換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嗎?——掌控、控制、把握。)
。ńo“據(jù)”組詞,“根據(jù)、依據(jù)”;據(jù)誰說?別人說——出示句子,指名讀。你看到過蜻蜓咬尾巴的現(xiàn)象嗎?人們還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編出一句歇后語,“蜻蜓咬尾巴——自吃自”。當然,依據(jù)別人說的話,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覺得呢?老師也不知道答案,怎么辦?留作課后查找答案。)
(3)結構、復雜
。ā皬汀边@個字怎么記?出示句子,指名朗讀,什么結構復雜?為什么這么說?其他動物的眼睛相對蜻蜓來說結構就比較“簡單”。)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理清順序。
1、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誰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來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見了,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他們放了蜻蜓。)
2、板書“陶行知”,指導寫“陶”,師介紹: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稱他為“先生”。我們還曾經(jīng)學過他專門為小朋友寫的兒歌《人有兩個寶》“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熱愛孩子,對孩子們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文中有一個生詞就是講這個意思的,找一找。(“慈愛”,直到寫“慈”,給“慈”組詞,“慈祥、慈眉善目”;讀出這個詞語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愛著孩子們,當他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時,并沒有責怪他
們,而是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說他們放了蜻蜓。我們可以把這些內(nèi)容也歸納成三個字。(“談蜻蜓”或“識蜻蜓”)
4、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這三個內(nèi)容?
5、愿意和同學們合作朗讀這個故事嗎?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1、小朋友放飛蜻蜓是因為陶行知先生跟他們介紹了蜻蜓。那么他都談了關于蜻蜓的哪些知識呢?孩子們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五、作業(yè)。
1、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
2、閱讀《拓展》上有關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捉蜻蜓
19、放飛蜻蜓談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愛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略)
二、導入,揭題。
1、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蜻蜓的文章。 21、放飛蜻蜓
2、誰愿意把課題讀一讀?齊讀課題
3、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初讀了課文,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想了解哪些問題?看誰最會提問題?
。槭裁捶棚w蜻蜓?誰放飛蜻蜓?怎樣放飛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們?yōu)槭裁丛敢夥棚w蜻蜓?為什么放飛?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
4、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討:孩子們捉到了蜻蜓為什么又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朗讀課文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四、體驗捉蜻蜓的快樂 (出示課件)
1、大家請看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誰能說得具體一點呢?我們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體會。同桌互相說一說。(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們玩得很開心。)
3、課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請大家把第一段朗讀一遍(齊讀)板書: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學習有關蜻蜓的知識
1、、一個名叫翠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孩子們?yōu)槭裁窗迅吒吲d興捉住的蜻蜓給放了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里去找答案吧!
2、匯報: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是陶行知勸他們把蜻蜓給放了。)那他是怎么勸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幾個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東西和蜻蜓的眼睛來說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著……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那為什么說吃蒼蠅、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為蚊子它吸血,會傳染疾。咏榻B蜻蜓吃食知識)一只蜻蜓一小時就能吃4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說,它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這一段朗讀一遍。這里要讀出夸獎的語氣,如“還是”要重音,“你們說……”這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們介紹蜻蜓吃的東西外,還介紹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課件)(尾巴和眼睛)
。ǎ保┧窃鯓咏榻B尾巴的?(出示句子)請大家說說,他介紹了幾方面?(樣子、功能)齊讀句子。蜻蜓點水是蜻蜓往水里產(chǎn)卵,每點一次產(chǎn)一只卵,連續(xù)動作,人們就看作蜻蜓點水了。后來經(jīng)常用來比喻工作不深入。
。ǎ玻┧衷鯓咏榻B蜻蜓的眼睛呢?(看課件)出示句子
引讀“蜻蜓的眼睛特點是(很大)結構(很復雜)是……”
同學們,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達幾萬個。這兩個都是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你還能說說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嗎?細心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沒有,課文里也有一個含有數(shù)字的詞哦。(七嘴八舌、五顏六色等等)這些都是成語,我們要學會積累,用了這些詞,會使句子更生動。
。3)我們再把句子讀一遍
6、小結:陶行知先生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結構特點,讓孩子們明白蜻蜓身體結構獨特,是捉蟲的能手,要保護好蜻蜓。那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五、再讀課文,認識陶行知
這次要求靜靜地讀,找出有關語句來。(默讀)
請各小組討論交流。
1、匯報:(1、)陶行知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還知道……”來說話嗎?
。2)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出示句子)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看出來他和藹可親?(慈愛、撫摸、商量)
第1句邊讀做動作讀、范讀,齊讀,賽讀。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來讀。
2、小結:陶先生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人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真不愧為偉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說話
1、經(jīng)過陶行知的諄諄教導,此時孩子們愿意把蜻蜓放了嗎?(愿意)從哪可以看出來?(孩子們紛紛說……)伴動作朗讀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此時此刻,它會說些什么?孩子們又會說些什么?你又想說些什么(孩子們會說:小蜻蜓你飛吧,我們不會再傷害你了……蜻蜓會說“小朋友,再見,你們真是好孩子……)
四、小結:通過陶行知孩子們的對話,讓我們懂得了蜻蜓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還知道了陶行知是個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來找找他們的對話。
1、請各小組先練讀(指導朗讀)
2、分角色朗讀
七、總結全文,體驗人性自然美: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嗎?(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蟲等等),他們都為我們?nèi)祟愖鞒隽素暙I,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心愛護這樣的朋友。這樣我們?nèi)伺c自然就能和諧相處,,那樣我們的世界也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八、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查找有關蜻蜓的資料或觀察蜻蜓,進一步了解蜻蜓的特點。
板書設計
21、放飛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們 蜻蜓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10
一. 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指名讀第十一自然段。
。1) 這群孩子捉了幾只蜻蜓?
。2) 這只蜻蜓當時在誰的手里?
(3) 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哪里看出?
(4) 個別讀孩子的話。這里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了什么?讀這種心情來!練習朗讀。
3. 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題目“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 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 自瀆課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情后,你會很自覺自愿地將捉到的蜻蜓放飛嗎?找出課文中有關能說明自己樂意放飛蜻蜓原因的句子。
2. 指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同桌商量。
3. 課堂討論:為什么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1) 從蜻蜓本身講。(學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別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
(2) 從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講。
a. 與孩子說話態(tài)度和藹可親,方法巧妙。
b. 不擺架子,尊重孩子。
c. 知識豐富,說的是孩子們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識。
4. 這樣一個知識豐富,和藹可親的先生,講得孩子們心服口服,所以答應放飛蜻蜓。
5. 你們愿意同桌分角色來朗讀一下課文嗎?
6.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 歸納總結。
1. 老師指著題目,問學完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群孩子為什么同意放飛蜻蜓嗎?
2. 看到蜻蜓展開翅膀向空中飛去時,此時,你們會想些什么?或者會說些么?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放飛蜻蜓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