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里體會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要求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習慣,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難點:通過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使學生能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要求體會一個物體的位置是與另一個物體相對的。應用所學知識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課件教室掛圖。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學具盒。
教法學法:
1、啟發(fā)誘導,激發(fā)求知欲。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促成。
教學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確定物體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小學生就有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主導作用,抓住兒童年齡特點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以及想一想練一練,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領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內容,大家猜一猜?{教師在空中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2、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位置,看一看、比一比誰學得最棒。
3、板書:認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教室圖
(1)a、圖上畫的是仕么地方?畫上畫了些仕么?
b、上課時同學們要發(fā)言,我們要舉哪一邊的手?
同學們回答的真棒!現(xiàn)在請大家舉起右手,好那另一邊的手是……
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課桌上的作業(yè)本在書本的哪一面?那么書本又在作業(yè)本的哪一面?
c、誰還能像這樣看著圖說一說呢?
。2)、誰能完整的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說一說教室里都有些什么?
。3)、教師小結:
今后我們還會經常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希望小朋友們要分析清楚,認清位置。
2、想想做做。
{1}做游戲。
a、教師示范。
b、師生共同游戲。(教師下口令,學生根據口令做一做)
。2)想想做做2
說一說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誰。
。3)想想做做3
分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各種物品擺放的位置。
(4)想想做做4(擺一擺)
a、幫助孩子理解題意。
b、動手擺一擺、同桌交流說一說。
。5)想想做做5
a、教師示范說一說。
b、集體交流,說一說,看其他小朋友可以怎么說。
。6)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交流。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位置,今后在日常生活種經常要用到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小朋友們要分清楚。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都認識了哪些位置,并用手指一指?(讓小朋友們自主發(fā)言,想一想說一說,今天都學了些什么知識,便于總結也可以及時反饋信息。)
四、板書設計:
認位置
上下、左右、前后
五、布置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玩具坦克在小男孩的()邊,小狗在小男孩的()邊,剪刀在小狗的()面,小狗在剪刀的()面。
六、教學反思
《認位置》這一單元教學原以為很簡單,學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觸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也能分清楚這些方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一冊第10頁的例題,第10—1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初步學會用上下、前后等詞描述所在的位置,發(fā)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在分組學習中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觀察:小朋友們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調疑:它們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呢?
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
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題―――教室。
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軍的什么位置?
。2)、小組匯報。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小明在小軍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討論后匯報。
聯(lián)系教室內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簡要歸納小結。
游戲。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兒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認得準。
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題。 先讓學生說說,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讓學生轉換位置后說一說,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別是誰。
2、“想想做做”第2題。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學生獨立擺一擺。
(2)、小組內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
。3)、小組采取互幫活動,把小朋友擺得不對的地方糾正過來。
3、“想想做做”第3、4、5題。
情境1:有幾只小動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也高興地趕來了。小朋友,你能說說這些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嗎?
小組討論后匯報。
情境2:小動物們?yōu)榱舜鹬x小朋友們說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想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它們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來排排隊。(上來排隊的小朋友分別說一說,我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據冰箱里物品的擺放的位置,用上、下說一句話嗎?
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哪些本領。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種物品的位置關系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學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關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初步學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到空間方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學難點]體會物體間的位置關系是比出來的,是相對的。
[教學過程]
一、兒歌引入,激發(fā)興趣
1、以左、右手引入,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1)談話:我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知道了很多課堂紀律。老師問問大家,當我們在課堂上想發(fā)言的時候應該先怎么樣?(指名回答)大家舉手看一看?(學生在座位上舉手)
提問:大家舉的是哪只手?沒有舉起來的這只手是——(左手)誰來說說怎樣區(qū)分左、右手?
(2)談話: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們的身上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想想做做”第1題)。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
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2兒歌教學,體會上下與前后
教學兒歌,學生邊說邊做:
上指天,下指地,兩手向前指,手摸后腦勺。
3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上下、前后、左右這幾個位置(揭示課題:認位置)。
【設計說明:一年級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對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用兒歌導游戲入富于生活氣息,容易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認識左右的欲望,并初步對左右獲得感知!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題,出示情境圖——教室。
。1)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指名回答)
。2)說明:圖中的四個小朋友分別叫小明,小紅,小剛,小芳,你瞧他們上課坐得多整齊!你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左和右來說說他們的位置關系嗎?,
。3)同桌討論,交流反饋,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
提問:有同學說“小剛坐在左邊”,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小結: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系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4)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討論后匯報,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整。
小結:在描述物體間或者人和人的位置關系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前面、后面或者誰在誰的上面、下面。
2、小游戲(“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說說各是什么。(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4
一、基本信息
1)學科:數學
2)所用教材版本:蘇教版
3)年級(冊):一年級上冊
4)課題名稱:《認位置》
5)課時數:第一課時
二、改進后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學生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能比較正確的用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ǘ、學情分析:對今天的'知識而言,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也已經接觸過了,他們能夠正確地說出誰在左邊誰在右邊,但是今天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右邊),誰在誰的前邊(后邊),在語言的表達上更加科學和完整。更重要的是“誰在誰的左邊”、“誰的左邊是誰”這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會讓學生產生比較嚴重的混淆。
。ㄈ⒔虒W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成為小學生已經四天了。周老師想要考考你們,課堂上想發(fā)言怎么辦?(先舉手,老師讓你說,再站起來說)對啊,如果一起說,誰都聽不清你說的是什么了。但是,你一舉手,老師就知道你想發(fā)言了。那么,想發(fā)言,舉手要舉哪只手呢?(學生:右手)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嗎?知道的小朋友舉手示意老師。那老師請你舉起你的右手向周老師打個招呼。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可能會說到右手寫字,右手拿筷子)那另外一只手,我們叫它什么呢?(左手)
現(xiàn)在,你知道哪邊是左,哪邊是右了嗎?周老師要來帶你做一個游戲!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第一遍的時候,教師背對著孩子來做。第二遍的時候教師巡視學生做。
我們認識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認識物體的位置。(板書課題)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ǔ鍪厩榫硤D)
1老師向學生介紹這四名學生,然后提問:仔細觀察,小剛和小芳桌上放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放的?你能不能換個說法?
2你知道小剛的左邊是誰?地球儀的右邊是什么?你能這么說說嗎?
3國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還可以怎么說?你還能再找一找嗎?書本和粉筆是怎么放的呢?
4剛才,我是用左右來形容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你還能找找什么是前后關系的?
三鞏固練習
談話:我們剛剛觀察了課堂上的畫面,用上﹑下﹑前﹑后﹑左﹑右來描述人與人,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下面,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學?
點名回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食品櫥。
提問:(1)誰能按順序說一說櫥子里都放了哪些食品呢?
。2)蘋果上面是雞蛋,你還能怎么說(雞蛋在蘋果的上面,蘋果在雞蛋下面)?
。3)你看圖還能怎么說?例如什么的下面是雞蛋?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談話:按照老師的要求在課桌上擺東西,看誰能都擺對了。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書的右邊,把橡皮擺在書的左邊,把尺子擺在文具盒的上邊
(2)同桌位互相檢查擺的對不對。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圖中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依次取名為:小綠,小紅,小紫,小藍,小橙,小黃)
。2)小紅說:“我前面有1個同學,我后面有4個同學!彼f的對嗎?
。3)假如你也是里面的一個小朋友,你能試著說一說嗎?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
提問:圖中有幾朵紅花?幾朵黃花?紅花的左邊有幾朵花?右邊呢?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說一說嗎?雖然在教《認位置》一課前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戰(zhàn)。
(四)、效果檢測:
學生基本能認清位置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位置問題。
三、結合國培課程研修對本節(jié)課設計與改進的教學反思(300—600字)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們生活的空間,學會描述空間中物體相對位置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而且對于今后各個領域數學內容的學習都可以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
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引導學生理解這幾個方位詞的含義,而一年級學生在這方面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我兩次組織學生做游戲,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加深對這幾個方位詞的認識。考慮到可能有些學生還分不清左、右,所以把認識左、右放在后面,作了比較細致的教學安排。
用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涉及誰去判斷,以什么作參照物去判斷,是把圖中的人或動物作為觀察主體去判斷,還是把看圖的人作為觀察主體去判斷作為答案,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紤]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盡量使問題簡單些。教學時,把圖中的教師隱去,以免使問題復雜化。而且教學中由扮演圖中的人物作出判斷,到作為看畫人作出判斷,還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呈現(xiàn)真實情境,進行描述自己在誰的哪一面,按要求說出一位學生在另一位學生的哪一面,使學生加深體驗。
在做書上的“想想做做”練習時,安排了兩種形式的數學活動。第一種是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握拳、拍手、摸耳朵,說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誰,以及按方位要求在課桌上擺放書籍和文具等具體的現(xiàn)場操作和實踐,進一步加深對幾個方位詞含義的認識,體會物體簡的相對位置關系。第二種是看圖判斷,通過畫面的觀察,描述物體簡上、下、前、后、左、右,還讓學生給圖中人物起名字,這樣便于表述,也增加對所學內容的親切感。
課上下來覺得還可以,但在做課堂作業(yè)時,還是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比如,有學生這幾個方位詞不會寫,寫錯別字;還有的題目看不懂,也導致填錯方位詞;有些學生用這種方法提問會,換一種方法提問就糊涂了。例如:誰的左面是什么,什么在誰的左面。這些方面還有待加強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看題、解題能力。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5
教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課堂常規(guī),學會在教師的組織下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間的位置關系是比出來的,是相對的。
教學具準備:
教師:光盤課件。學生:文具盒、學具盒等。
上課時間:
9月7日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課題。
1、游戲一。
上指天,下指地,兩手向前指,再摸后腦勺。
先由教師示范做,再請學生起立,師生一起做。
提問:誰來說一說,哪邊是上,哪邊是下,哪邊是前,哪邊是后。(先同桌互相說說,再指名說說)
2、談話:
上課時想發(fā)言怎么辦?(要舉手)
想發(fā)言,舉哪只手?(舉右手)
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戲二。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師背向學生,先示范做,再請學生起立,師生一起做。
4、現(xiàn)在知道哪邊是左,哪邊是右了嗎?我們在認識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認識物體的位置了。(板書課題: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舉起的是哪個手。
告訴學生圖中四個小朋友的姓名,分別是小明、小紅、小剛和小芳。
2、練習本和數學書的位置。
觀察小剛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練習本和數學書)是怎樣放的?
(練習本在數學書的左邊,數學書在練習本的右邊。)
3、圖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氵能看圖說說圖中還有哪些位置關系嗎?)
。1)四個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匯報交流)
小明在小紅的左面,小紅在小明的右面;
小紅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紅的后面。
。ㄐ偤托》迹啃∶骱托?)
(2)國旗和黑板的位置: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國旗的下面。(小組匯報交流)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小明在小軍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4、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討論后匯報:?
地球儀在講臺的上面,講臺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紅的后面。?
……?
5、聯(lián)系教室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系。
指定一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誰?
再指定一位坐在邊上的學生說一說。(及時集體糾正)
再指定一位從在角落里的學生說一說。(及時集體糾正)
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互相糾正。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食品櫥圖,提問:誰能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一說食品櫥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蘋果上面是什么?(蘋果上面是雞蛋)
(3)“蘋果上面是雞蛋”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雞蛋下面是蘋果)
。4)你看著圖,還能說說哪些食物的位置關系?(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交流。先用上、下描述物品的位置關系,再用左、右來描述。)
2、“想想做做”第4題。
按教師的要求在課桌上擺東西,看誰能都擺對。
要求: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書的后面,把學具盒擺在書的左面,把橡皮擺在文具盒在上面。
同桌互相檢查擺得對不對。
3、“想想做做”第5題。
請一組小朋友(6人)起立。
請每位小朋友說一說自己前面有幾位同學,后面有幾位同學。
(先要幫助小朋友弄懂圖中小朋友說的話;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想想是哪個小朋友說的,說得對不對;然后讓學生根據其他小朋友所站的位置模仿說一說。)
4、“想想做做”第6題。
光盤出示第6題的圖,提問:圖中有幾朵紅花?幾朵黃花?紅花左邊有幾朵花?右邊呢?
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四、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上下,還有?你能用上下說句話嗎?你還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說句話嗎?(先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作業(yè)設計: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種物品間的位置關系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課堂上通過和學生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明確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后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哪里是前后,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這些位置都在我們的生活中。
2、在描述兩個物體的具體位置時,有些學生還不能體會兩個物體間的位置時相對的,而且說不清楚到底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后來為了幫助學生能正確說出誰在誰的哪邊,我要求學生分兩個步驟來做:
。1)分清a和b的左右位置,各說一句話。a在左邊,b在右邊。
。2)再讓學生思考“a在誰的左邊?”類似于語文的擴句,最后說出“a在b的左邊!钡怯捎趯W生年齡的特點,他們的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還是有部分學生說不清楚,這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進行反復練習。
【小學數學《認位置》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1.認位置教學設計
2.認位置教學設計
8.認位置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