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人墓碑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人墓碑記》教學設計1
1、給課文擬一個簡要的提綱。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來,并提出問題,發(fā)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記述蘇州市民的反暴斗爭以及五人死難經過。
第三部分:高度
第四部分:補敘四位賢士大夫的姓名,照應開頭。
2、課文是如何高度贊揚五位義士的斗爭
一是直接贊美
、偃拈_頭用了一個判斷句指出其“激于義而死”,直截了當對五人死義作了贊美;
、诿鑼懳迦伺R刑時的舉止與死后的神色,表現其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
、勖鑼懳迦
二是側面烘托
①開
、趦纱翁岬健翱ぶt士大夫”“請于當道”和“發(fā)五十金”,足見五人的義舉深受后來人的贊許,也是用賢士大夫的“激于義”來襯托五人的“激于義”。
、塾谩皢韬簦∫嗍⒁釉!”盛贊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說明五人聲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表現其
三是運用對比
、俚谝、二段富貴之子、士大夫不關心國事無所作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為對比。
、诘谖宥沃写箝幹畞y變節(jié)易志的縉紳和五人的大義凜然、蹈死之顧對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顯位的辱人賤行和五人英勇就義、談笑以死對比。
、艿诹我约傧胛迦瞬凰烙诹x盡其天年而毫無意義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對比。處處反襯出無義士美好高尚的內心世界。
3、通讀全文,作者要寫這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價值和意義。就如五人,雖是普通百姓,但他們的正義行為也能對國家的政治發(fā)展產生重要作用。
激濁揚清:揭露閹
4.第二段作者特別交代時間“十有一月”,有什么作用?
五人“激于義而死”才十一個月,是說時間不長。下文緊接著用了一組巧妙的對比:“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況草野之無聞者)都很快被時間沖刷得不留痕跡了,惟獨五人聲名(皦皦,反襯的效果十分顯著。)
第三自然段一開始就寫到“予猶記”,體會一下“猶”字表達的意味。
一是引出下文追述五人“激于義而死”的起因和場面;二是說明五人英勇斗爭的壯烈場面和犧牲
作者為什么要在第三段末尾才一一列舉五人的姓名?
明確:說明他們是“吳之民”的領袖,“激于義”勇蹈死地的杰出代表。在敘述經過之后,再具體介紹人物的姓名,更能突出贊美之意。
5、對于“素不聞詩書之訓”的平民,作者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作者從四個方面對比,突出“素不聞詩書之訓”的平民的正義品格高大形象。
、傥迦酥篮汀案毁F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對比,揭示五人“激于義而死”的獻身意義;
、谖迦藦娜菖R難和縉紳的失節(jié)附逆對比,表現“素不聞詩書之訓”的平民的剛直品格;
、畚迦酥篮汀案呔麸@位”抵罪后的丑行對比,表現五人的光明磊落和榮耀。
④五人之死與他們假如“碌碌而生”對比,贊揚他們死的偉大,死得其所。
6、課文中幾處對比有什么作用?
7、全文敘、議、抒如何緊密結合,事、理、情怎樣交融并茂的?
就全
8、閱讀下面文段,完成題目。
士民素德順昌,聞其逮,不勝(禁得。┰⿷崱橇铌愇娜,順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戶求見,撫床為慟。公曰:“吾固知詔使必至,此特(只不過)意中事爾。毋效楚囚對泣!”顏色(臉色)不變。語良久,令請順昌入治裝,舉(全)家號慟。順昌笑曰:“無事亂人懷也!”顧(回頭看)案上有素牓①,徐曰:“此龍樹庵僧屬我書者,我向許之,今日不了,亦一負心事!蹦祟}“小云棲”三字,后識年月,投(放下,扔下)筆而起,改囚服出門。士民擁送者不下數千人。順昌出赴使署開讀,巡撫毛一鷺至署,諸生五六百人,王節(jié)、楊廷樞、劉羽儀、文震亭等遮中丞,懇(懇求)其疏救,一鷺流汗不能出一語。緹騎見議久不決,手擲鋃鐺于地,厲聲曰:“東廠逮人,鼠輩何敢置喙(本指鳥的嘴)!”于是市人顏佩韋等前(上前)問曰:“旨出朝廷,乃東廠耶?”緹騎曰:“旨不出東廠,將誰出?”眾怒,閧②然而登,叢毆緹騎,立斃一人,諸司不復相(相互)顧!睹魇肺褐屹t亂政》
(①牓,bǎng,匾額。②閧,hōng,同"哄"。)
順昌為人剛方貞介(剛直方正,不附權貴),疾(痛恨)惡如仇!槻脼榈掠卩l(xiāng)。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所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咸(都)憤怒,號冤者塞道。至開讀日,不期(約定)而集者數萬人,咸執(zhí)香為周吏部乞命。諸生文震亭、楊廷樞、王節(jié)、劉羽翰等前謁一鷺及巡按御史徐吉,請以民情上聞。旂尉厲聲罵曰:‘東廠逮人,鼠輩敢爾!’大呼:‘囚安(哪里)在?’手擲鋃鐺于地,聲瑯然(聲音響亮的樣子)。眾益憤,曰:‘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蜂(像蜜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旂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余負重傷,逾垣走。一鷺、吉不能語。知府寇慎、知縣陳文瑞素得民,曲為解諭,眾始散。順昌乃自詣吏。又三日北行,一鷺飛章告變。東廠刺事者言吳人盡反,謀斷水道,劫漕舟,忠賢大懼。已而一鷺言縛得倡亂者顏佩韋、馬杰、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亂已定,忠賢乃安。然自是(從此)緹騎不出國門矣。”《明史周順昌傳》
1、解釋上文中劃方框的詞語。
2、翻譯下列句子。
1)吾固知詔使必至,此特意中事爾。毋效楚囚對泣!
譯文:我本知道朝廷傳詔使者一定到來,這只是意料中的事罷了,你們不要像楚囚一樣相對哭泣。
2)眾怒,閧然而登,叢毆緹騎,立斃一人,諸司不復相顧。
譯文:眾人憤怒,一擁而上,一起毆打緹騎,當場打死一人,各官署不能相互照應。
3)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數萬人,咸執(zhí)香為周吏部乞命。
譯文:到了開讀圣旨的那天,沒有約定而聚集了幾萬人,都拿著香為周順昌請求寬宥性命。
《五人墓碑記》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了解寫作背景,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題;
(2)體味本文組織嚴謹、渾然一體的結構特色;
。3)學習本文夾敘夾議、敘議結合及巧用對比的寫法;
。4)積累字詞句知識。
教學設想:
本文為精讀課,因為距離我們時代較遠,背景知識欠缺,文言語句較生疏,所以應介紹有關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抓關鍵語句從整體上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注重文言詞語和句式的學習與積累,同時明確夾敘夾議的`特點,掌握對比手法的運用。從學法上看,一定要認真預習,借助文中關鍵語句把握文意,歸納總結文言實詞的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過程:
歷史上的哲學家總是千方百計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馬克思的墓志銘
一、導入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這樣為民請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題解及背景介紹
三、初讀,整體感知課文(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明句讀、聽出語氣,同時對不理解之處作標記。)
四、學生自己朗讀課文,進一步讀通全文。在此基礎上教師檢查學生聽、讀的情況。題目為《課課練》“識別記憶”部分。
五、篩選信息,把握課文內容。
重在培養(yǎng)學生在讀課文時應眼到、口到、心到的學習習慣。
提問:
1.本文記述的是哪五個人的事?在文中第幾段出現的?
2.他們的身份如何?
3.他們?yōu)楹味溃?/p>
4.后人為什么要為他們修墓、立碑?
5.作者對這五人的態(tài)度是什么?
提問的基礎上歸納出本文的文意:這篇碑記中記述和頌揚了蘇州市民不畏強勢、不怕犧牲、敢于向惡勢力進行斗爭的英勇事跡,熱情歌頌了五位烈士仗義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對于他們“激于義而死”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斗爭的重大意義和不朽功績,進而闡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歸納、概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六、在整體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具體學習課文。
1.第1、2段,交代為五人修墓的由來,說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尋常。
強調字詞:當道除旌去今之墓而葬焉疾病皦皦
強調句子: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判斷句)
激于義而死(被動句)
嗚呼,亦盛矣哉!(感嘆句)
這兩段的寫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們,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門”,最后用對比手法將五人與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個“激于義而死”,后人“旌其所為”,立碑作記,他們雖死不朽,而另一種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與草木同腐。感情鮮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尋常,作者敘中有議,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
2.第3、4段主要記敘蘇州市民的反暴斗爭以及五人死難的經過。這兩段以敘述為主,意思明確,可由學生口頭翻譯進行。
強調詞語:先仆撫私人然顏色函
3.第5、6段評價五人之死的偉大意義和社會價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這兩段從表達方式上看以議論為主,議中有敘。第5段共有三層,依次用反問、設問、雙重否定句作結,層層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將五人與縉紳進行對比,然后議論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強烈,表意明確。第6段用“高爵顯位,一旦抵罪”與五人之死對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與五人現在的獻身而死對比,突出五人之死意義的重大和五人榮于身后的顯耀,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強調詞語:編伍縉紳視暴謚隸屈明大
強調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抒腕(于)墓道
4.第7段補敘賢士大夫的姓名,照應文章開頭。屬于碑記格式的范疇。
七、寫作特點:
1.夾敘夾議,敘議結合。
2.巧用對比突出五人慷慨就義的英勇事跡和重大意義。
八、結合課后練習,歸納文言詞語和句式。(見課后練習)
【《五人墓碑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女兵墓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