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葉和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葉和花》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3課,本課旨在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花的結構,傳粉的概念、類型及其過程。
本課接著前一課,繼續(xù)研究植物的器官——花。
第一部分,觀察并解剖植物的花。教材從認識不同的花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解剖一朵完全花。從整體到局部,觀察逐步細微。最后通過學生的猜測和圖片示例,分析判斷花的各部分構造的功能。教學中,可以再學生討論或閱讀一些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活動。
第二部分,介紹之物傳粉的幾種途徑。教材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從如何傳粉的角度,介紹了依靠風、蟲、人工輔助傳粉這三種傳粉途徑,并要求學生收集人工輔助授粉的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是如何為生產服務的。
第三部分,出現(xiàn)本單元的“隱線”,提醒學生觀察自種植物的生長情況,要求學生做一份有特色的觀察日記,并在班級中交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花的結構及其對應的功能。
2、知道什么是傳粉,知道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實驗。
2、能夠聯(lián)系生活經驗,對花的各部分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的認識事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花的結構,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實驗。
難點:知道花的.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
四、教學方法:
1、通過“認知主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進行花的解剖實驗,并對花的各部分進行分類、觀察,使學生對花的結構產生認知。
2、通過“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用圖片材料的逐層遞進以及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的合理推測,建構對花的各部分所具有功能的合理解釋。
五、學法指導:
1、實驗操作的指導:鼓勵學生人人動手、認真觀察、有效記錄、勤于思考。
2、合作探究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要善于合作、相互配合、注意向伙伴學習。
六、實驗材料:
演示材料:PPT
分組材料:毛杜鵑,鑷子,托盤,實驗記錄單
七、教學過程:
。ㄒ唬⿲
師:(頭戴花環(huán)入,開始上課)老師剛才看到你們有點小激動,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指明:教師頭上的花環(huán))
師:哦?原來老師頭上戴著一個花環(huán)啊,那你們知道花環(huán)是由什么做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引出本課主題:花)
。ǘ┨骄炕ǖ慕Y構
師:老師這里先向同學們展示一些花,你們來猜猜,這些是什么花呢?
。ń處煶鍪咎一ā⒂筒嘶、百合花、牡丹花圖片,學生猜)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過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它們之間長的大不相同,為什么都能被稱為“花”呢?
(學生思考,發(fā)言,教師引導,得出:它們具有相同的結構)
師:花究竟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教師引入情景:小A、小B和大家一起探究)
1)教師出示實驗工具:鑷子。
2)通過展示小A、小B的操作視頻,指導學生的操作規(guī)范。
3)通過展示小A、小B解剖后的展示,指導學生解剖后實驗材料的擺放規(guī)范。
4)通過小A、小B對填寫實驗記錄單的困惑,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學生領取實驗材料,開始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教師結合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單和托盤內花的各部分的展示,講解花的結構。
(三)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得知,一朵完整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那么,接下來老師再給大家看幾種花,你們來幫老師找一找,它們的結構是怎么樣的?
。ń處煶鍪咎一、百合花圖片,學生上臺指出花的結構,發(fā)現(xiàn):找不到百合花的萼片)
教師結合圖片,講解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的概念。
。ㄋ模┱J識花的各部分功能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花的這些結構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推測。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師通過PPT展示,講解花的各部分功能。
、佥嗥罕Wo未開的花
、诨ò辏罕Wo花的內部,吸引昆蟲
、坌廴铮褐圃旎ǚ
、艽迫铮航邮芑ǚ
(五)認識植物的傳粉及其途徑
師:(通過PPT講解)
傳粉:雄蕊上的花粉落到雌蕊上的柱頭這一過程。
師:植物為什么要傳粉呢?(結果)植物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傳粉呢?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及閱讀資料,發(fā)言。
教師結合PPT和視頻資料,講解植物的傳粉途徑。
。┱n后活動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
學生發(fā)言。
課后活動:
、賹ふ倚@內有幾種花已經開放了。
、谶x擇其中一朵花,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其是完全花還是不完全花,并記錄下來(方式不限)。
【葉和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金色花教學設計
3.紫葉李花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