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
在教學中,我不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先講二到五段,最后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教學流程上,先抓住: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緊緊扣住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這個問題來展開,并以填空伯父魯迅先生是一個()的人,作為每一段的小結(jié)。如:學習談《水滸傳》這一段,我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詞語或句子,通過獨立思考或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研讀,然后匯報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后,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示補充介紹魯迅關心幫助廣大青少年的圖片和解說,使學生能充分感悟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這樣,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么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關心青少年、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同情和關心勞苦大眾,所以得到廣大青少年、進步人士和勞苦大眾的愛戴。教學時,每講學一個小故事,再返回到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該句的誦讀上,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
【《地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06-05
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10-08
認識地圖的教學反思06-12
《地圖》教學設計及反思07-03
地理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11-08
《地圖上的方向》教學反思03-29
地圖之教學反思(精選9篇)06-17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