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設計上,我考慮到我們中山小欖是一個開放的鎮(zhèn)區(qū),有許多外來文化,比如吃比薩、拋餅等,這些飲食的背后就是一種外國的文化。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不適合過多的知識教授,只要他們初步了解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就可以,在他們今后的學習中還會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我想通過小組介紹各國風俗習慣的形式來讓學生了解外國。學生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中國的一些知識,這節(jié)課是把中國放在了世界范圍,要讓學生感知中國是世界的一員,應和平友好地與外國人民相處。所以活動從比較直觀的食物展示、圖片展示等來滲透這方面的知識,但不想有過多的知識學習的痕跡。
在上課過程中,當學生在世界地圖中發(fā)現(xiàn)不了我所預設的問題時,我還是有想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思想,我也想通過活動讓學生能學到一定知識。在這時,我很矛盾,學生的.上課時間是有限的,既要完成活動,又要完成一定知識任務,如何平衡這兩方面,我也有表現(xiàn)出往下快點趕進度的現(xiàn)象,忽視了學生自己學習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知識的傳授和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在活動中聯(lián)系生活學習,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是我應更多關注的地方,也是今后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們的家在哪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家》教學反思01-03
《我的家在哪里》教學反思02-11
我們的家優(yōu)秀教學反思11-19
我的家在哪里教學反思范文12-23
我的家在哪里教學反思四篇11-04
冰心《霞》《我的家在哪里》教學反思09-23
《地球,我們共同的家》教學反思范文01-18
《我們家的男子漢》教學反思11-16
小學音樂《地球,我們共同的家》的教學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