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連加連減》時,我設計了開火車進行口算的練習,這里的口算題應該設計兩道題為一組,第一道題的結果是第二道題的第一個加數(shù)或是被減數(shù)。例如:3+4=7,7+2=9;10—4=6,6—3=3,要學生去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而可以滲透連加連減的運算法則。跟著小火車,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大森林,和小動物一起探究數(shù)學知識。出示小男孩喂小雞的主題圖,學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他們在做什么?要學生自己去認真觀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試著要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從而編題,訓練學生口頭編題的能力。先復習加法題,再進行連加的教學,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學生自己根據(jù)題意,列式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學生會有不同的解題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連加算式5+2+1=8,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今天主要研究連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連加的算式進行比較,說一說加法和連加從意義和形式上的區(qū)別,要學生更深刻的去體會連加的含義。理解連加算式的意義之后在進行它的計算法則的探究,學生可以小組討論如何計算連加,從而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來總結出連加的計算法則。連減的教學就按照連加的進行,接下來我安排了課中休,要學生做數(shù)學操,在放松的同時又調(diào)動了他們第二次投入到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又復習了10的分與合。在鞏固練習中我創(chuàng)設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們先要停車,出示了停車場的.問題,進行了動態(tài)演示,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學生通過圖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從而去解決。來到羊村之后,小羊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緊接著出示幫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蘋果的問題,學生們積極性都很高,而且編題和列式計算掌握的都很好。最后,出示看圖列式的題目,要學生自己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進行內(nèi)化,并要學生當小老師講解這些題,加深學生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相對完整,教學活動安排層次清楚。利用動態(tài)演示出數(shù)學問題生成的過程,直觀形象利于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注意要多給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要學生自己去探究數(shù)學知識。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連加與連減教學反思06-28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3-15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11-01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7-09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1-07
連加、 連減教學反思04-02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1-04
《連加、連減》的教學反思01-03
連加、 連減教學反思04-02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