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習單的作用。
昨天印發(fā)了預習單發(fā)下去,今天收上來看了一下,學生對于一些基本的知識點還是掌握得可以的,就是在畫圖的細節(jié)上不太注意。譬如畫出增加或減少的面積,最好是要打上陰影,這樣可以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可以觀察得更加清楚一些。而在預習單中打上陰影的,全班就只有2個人。還有就是條件,也有很多同學不標上的,長和寬倒是很少有人會忘記,就是預習單中增加的面積和減少的面積是不標上數(shù)字的。所以,今天上課,在交流預習單時,我拿了一份比較好的和另一份普遍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得出了畫圖時的一些注意點:標上條件,打上陰影。
另外,我選擇的預習單的題量太大,交流預計是五分鐘,結果花了七八分鐘左右。其實不用這么大的題量,完全可以在預習單的第二第三題中選擇一題。
二、這一課時的題量雖然比較少,但想想做做的兩道題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例題的解決是十分順利的。
先出示題目,我問:讀完題目之后,你明白題目意思了嗎?結果學生很得意地說:可以?我心中咯噔一下,因為我的本意是估計學生看不明白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啟發(fā)他們想辦法解決,那么辦法就是畫圖的策略,因為例題光靠讀題是很難找出其中隱含的關系,更何況回答可以的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片。那么我只好再問一下:其中的關系是什么?還是有很多學生舉手:請了一個,他十分自信地回答:我雖然暫時看不出來,不過我知道可以畫一幅圖。 原來,不用我再繼續(xù)引導了,他們自己全明白。
因為有了預習單的對比和引導,所以這一幅圖學生畫得還是比較好的。陰影部分,條件交代得都是蠻完備的。交流自己的思路也交流得還可以,就是畫圖完成算式再交流,學生速度太慢。
三、讓學生反思吧
在完成試一試后,我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的解題過程,說一說自己成功的`地方在哪兒,自己有何改進之處。雖然今天學生結結巴巴地說得也不是太好,但是我想,解題總歸是要總結的,讓他們反思,總比不思要好得多。而且這個能力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
四、題目的難度。
想想做做的兩道題目實在是太難了,說是培優(yōu)題也一點不為過。雖然在課上我充分地讓他們?nèi)プ,兩題我給了整整八分鐘,交流的時間也十分充分。但是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是太好。后來課后一檢查學生的書本,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明白,有七八個學生還是需要老師再講解一遍。這種情況平時很少發(fā)生。哎,真不知道教材編這么難的題目干什么?在今天交流這兩題的時候,我是請了會做的學生到前面來講述自己的思路,我在下面也聽著,覺得他們講得還是蠻清楚的。所以自己也沒有再重新復述,難道問題是出在這兒。可是,要是學生交流了自己的思路之后,老師再不厭其煩地復述再復述,那么,學生的交流不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意義了嗎?而且,確實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真是兩難呀!
【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反思10-09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1-15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02-22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5-17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0-22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0-10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9-01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的教學反思12-18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