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周長計算》這節(jié)課,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了“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
。ㄒ唬┲笇W生開展有效預習,為堂上動態(tài)生成提供教學資源
組織學生開展預習活動,目的是為課堂上集體學習做好準備,而成功的預習活動必須融入個體的思考與體驗。
課前,我讓學生獨立預習,按要求完成預習作業(yè):
1.讀、閱讀課本67頁內容。
2.思(思考)①課本中介紹了幾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你看懂了哪種方法?哪種方法你不懂?②你還有沒有與課本不同的計算方法?
3.寫、把自己的想法簡單的寫出來。
4.練、(嘗試練習)算一算自做的長方形“書簽”的周長是多少。(你會幾種方法,就寫幾種方法。)學生在預習時,寫出了自己對課本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方法的理解,還生成了各自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呈現了學生的認知起點,為研討交流課,提供了探究和交流的資源。
學生在預習中,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必然造成不同的預習體驗。有的人可能囫圇吞棗式的一知半解,有的人是循規(guī)蹈矩式的死搬硬套,而有的人則可能喜歡標新立異,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勇于提出疑惑問題。學生們是不可能在經歷相同學習活動之后達到相同的學習狀態(tài)的,這實際上就為課堂更多的動態(tài)生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關鍵是我們老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預習作業(yè),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
。ǘ┲匾曊n堂上學生對各種算法的交流與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預習為課堂上更多的動態(tài)生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關鍵還在教師怎樣實施預習后的教,開發(fā)和利用好這些資源,并使教師的教適應于學生預習后的學。
學生課前的預習大多是個體學習行為,各有各的收獲,各有各的感受,因此很需要在課堂上進行集體交流,相互啟發(fā),使學生對課本學習產生深層次的反思與感悟,進一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研討交流課上,我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本組同學(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算法,讓人人都有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反省的機會。全班交流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說自己對課本上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理解。【呈現了三種方法是:①6+4+6+4=20(厘米)②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③(6+4)×2=20(厘米)】同學們參與討論、質疑,老師只是在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點撥和。(例如:課本上介紹第三種方法,學生理解比較困難,老師便在重點用線段圖直觀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另外,對這些方法,每個學生由于其內在思維的差異,可能有不同的策略選擇,怎樣引導學生開展策略反思呢?我是這樣組織討論的:“大家學會了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呢?為什么?”在這個問題的討論和交流中,學生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產生了更深層次的反思與感悟,進一步提升了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三、感悟、思考
探究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討課”的教學策略和方式,研究真實的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改善學生學習思維狀態(tài),形成自主學習的內趨能力,提高學習質量。是我這個學期的研究重點,在中低年級開設“交流研討課”,確實還有一些問題要抓。如:學生的“行為常規(guī)”(交流常規(guī)、發(fā)言常規(guī)、評價常規(guī)等)和“自學習慣”。(傾聽他人發(fā)言習慣、積極質疑習慣、善于自評習慣、勇于他評習慣等)像我們班學生的“質疑”、“他評”的意識都有待培養(yǎng)。教學要因交流而精彩,學生的大膽設想、意見要在討論、質疑和爭辯中統一認識,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種充滿激情與生命力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長方形周長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3-27
長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7-05
長方形周長教學反思06-30
《長方形周長》的教學反思06-29
《長方形周長》教學反思03-28
《長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03-11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設計12-17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教學反思06-28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