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指對自己所做所為或人生經歷的總結,并從中找出取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誰大誰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誰大誰小教學反思
本周一我上了一節(jié)數學活動《誰大誰小》,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
1、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和一樣大,并能用“大”或“小”來表述。
2、能簡單的給物體的大小進行分類。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
活動一開始,我創(chuàng)設去小熊家做客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比比熊爸爸跟熊寶寶比,哪個個子大,哪個個子小,讓幼兒明白什么是大小。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操作,比較觀察各種物體的大小,先給每個小朋友拿兩個同一種玩具,比一比,誰大誰小。然后讓幼兒到操作區(qū)玩玩具,玩玩具時,教師引導幼兒可以拿兩個氣球,或是兩輛小汽車進行比較,再然后教師講解比較大小,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球,讓幼兒比較哪個大哪個?最后教師小結:要知道哪個大哪個小,要把他們放在一起比一比才知道。第三環(huán)節(jié):分類游戲“摘蘋果”,一棵蘋果樹大,一棵蘋果樹小,提問:誰大誰?蘋果樹上都結了些怎么樣的蘋果?然后準備一個大框,一個小框,讓幼兒自由摘蘋果,把蘋果放進相應大小的框里。
為了本次活動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我花了幾天時間準備了充分的教具。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并沒有完成更好,因為我平時設計的教具沒有這次的新穎,顏色也不艷麗,孩子們都習慣了,而今天我的教具讓每個孩子都興奮不已,特別是一進活動室,看到熊爸爸和熊寶寶時,孩子們的眼神吸引過去了,我要和孩子一起做拍手游戲時,以至于孩子們的眼睛還是看著熊父子倆。在分類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興趣十分高漲,還沒等我說開始,孩子們就動手摘了,看來我的養(yǎng)成教育還沒有做到位,茜茜小朋友為了快點把蘋果放到筐里還推了身邊的小朋友。大部分小朋友能分辨大和小,但在用語言描述時,昊昊的聲音很小,也沒有說清楚,其它孩子語言很清晰,能說明哪個大,哪個小?傊@節(jié)活動課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了。上了這節(jié)課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班孩子最喜歡形象生動、顏色鮮艷的教具,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多下功夫多做孩子們感興趣的教具,不能只圖簡單,更希望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收獲多多。
拓展閱讀:
《大還是小》教學反思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文章通過“有時候大”和“有時候小”的'比較,使孩子們感知成長,并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懂得如何“變大”。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著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激趣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書,突出“讀”的作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啟發(fā)質疑
1、出示字卡“大”。
師:同學們,請大聲地讀這個字。(生讀:大)
師:上課時,回答問題的聲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嗎?(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師:請小聲地讀這個字。(生讀:。┥险n時,回答問題聲音不能太小,否則別人就聽不到了。老師要看看這節(jié)課誰的表現(xiàn)最棒。(同時出示字卡“大小”,全班齊讀)
3、質疑:你認為自己是大還是小呢?能說說為什么嗎?(指名回答)
師:有一個小朋友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大還是小》。
4、讀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接著我引導學生梳理出主要問題進入下面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習
。ㄒ唬┏鍪咀蕴教崾疽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詞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圈畫并拼讀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
根據自探提示先自主學習,然后同桌間互相讀讀生字。
(二)出示自探提示二
。1)再次讀一遍課文。邊讀邊找書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樣回答的,標出相關語句。
。2)練習讀好這些句子,為朗讀展示做準備。
1.學生先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多讀幾遍。
2、指名展示朗讀。
三、精讀感悟,質疑解惑
師:課上到這里,你們還有新的疑問嗎?可我這里還一個問題沒解決,文中的小朋友一會兒說自己大,一會兒又說自己?那到底“他”是大還是小呢?
(1)“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用“____”畫出來。想一想:為什么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
。2)“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用“____”畫出來。想一想:為什么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
(3)你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呢?(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我再小結,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道理,并知道今后怎樣做個懂事的孩子)
在教學中,我力求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讓學生用“____”畫出相關詞句,體現(xiàn)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教學思想,同時利用課件生動展示課文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輕松愉快地理解課文,感悟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比較大小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分清楚“<”、“>”和“=”并運用這三個符號熟練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在一節(jié)課內學生們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考慮到一年級小朋友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皟蛇厰底忠粯哟螅虚g填‘=’”,“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理解后,我又設計了兩個小游戲:1、我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提前一天布置孩子準備好寫有三種符號的卡片);2、“看誰擺得好”,我說符號名稱,學生分別用剪刀手勢擺出相應的符號。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雖然積極性高,卻表現(xiàn)得有些浮躁。游戲之后,我又教給他們一個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比相貌,
開口向左是大于,開口向右是小于,站在兩個數中間,誰大向誰開口笑”。在孩子們熟讀之后,我又安排了練習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孩子掌握的很好,不過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我意料之外的問題,有一個孩子能用“<”、“>”比較出兩個數的大小,但讀的時候分不清符號讀“大于”還是“小于”如:3>5,孩子填對了中間的“>”,但卻讀成了“3小于5”,我想,針對此況,唯有對其單獨輔導,加強練習。
【誰大誰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誰大誰小幼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