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草地上的空罐子》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huán)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huán)境,并做到廢物利用。
3.學會認真傾聽,大膽講述。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
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
2.“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
(二)出示掛圖,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1.出示圖一:呀!發(fā)生了什么事?空罐子砸到了誰呀?它疼嗎?你從哪看出來?我們來學學小豬被砸后的感覺。(教師可提示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表現(xiàn))出示圖三:空罐子又被誰看到了?它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這樣做對嗎?
出示圖四:最后空罐頭被誰看到了?它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們這樣做對嗎?
2.完整欣賞做事,動手操作小圖片。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視、聽、操作三者結合,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另外,在幼兒欣賞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提出疑問:如果是你看見了草地上的空罐頭,你會怎么做?從而讓幼兒明白“愛.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兒的暢所欲言中完成了此教學活動的難點。
3.制作“我用空罐頭做什么XX?”
(三)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fā)現(xiàn)、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jié)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草地上的空罐子》含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