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古詩教學采用串講法較多,這是傳統(tǒng)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后釋詞,最后講解詩句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究,課就上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說穿了我們的的古詩教學還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學生不感興趣,最主要的是學生雖然理解了詩的意思,但是對于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無法深刻地領會。基于這一點,在本次的教學開放日活動中,選擇了一首古詩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古詩中的悟詩情教學作為研究的主題,說說我的.看法。
一。 古詩悟情的階梯式環(huán)節(jié)設計。
學生對古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領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初讀明確人物關系,自己解釋詩意,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重點用關聯(lián)詞解釋后四句及把后兩句詩的意思成反問句,使學生初步抓住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質疑聽音樂,發(fā)揮想象李、汪二人當時的情景,想象練筆,深刻領悟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最后通過比較兩首不同的送別詩,再次領會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并進行仿寫,在我設計時,就是想體現(xiàn)出這么一種層層深入,階梯上升的情感體會線路。
二。 領悟詩情中教學策略的運用。王崧舟老師認為,主要有二條閱讀教學策略,一條是基于質疑的教學策略,一條基于感悟的教學策略。質疑強調問題的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和解決,感悟側重內涵的領悟,想象,直覺和體驗,兩者各有所長,也各有做短。偏執(zhí)于一端恐怕都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受此啟發(fā),我認為在古詩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地將質疑和感悟有機的結合起來。從整堂課的安排中我大致遵循“質疑——————感悟——————解疑”的過程。尤其是在重要環(huán)節(jié)悟詩情上,安排學生質疑,要求人人要有疑,然后抓住二個涉及課文思想感情的問題“踏歌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忽聞呢?”引導學生進行感悟。這樣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質疑,為他們感悟關鍵的把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感悟的過程中恰恰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于是,學生思維活躍,通過自由感悟,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就蘊涵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了。
三。 倡導個性化的獨特體驗。讀古詩,教師絕對做不到讓每個學生腦海里浮現(xiàn)出教師心目中至善至美的意境,而應為學生充分抒發(fā)個人感受創(chuàng)造條件,古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朦朧性的特點,加上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應包容每個學生在詩情感悟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上,教師鼓勵學生不局限于一種大眾認同的意境,無拘無束地談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如解釋古詩,以及在想象李,汪二人為何不能見面分別原因等方面,可以天馬行空的談自己的想法,其目的就是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獲得自己學習古詩,領悟詩情的自家特點。
四。 注意滲透情感目標的領悟,雖然可以無拘無束的談自己的感受,想法。但我力爭在課堂教學上領引學生朝著詩的主旨走去,力爭達到課堂教學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古詩說課材料教案】相關文章:
《春》說課材料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趕!氛f課材料08-28
大班說課材料08-14
家的說課材料08-14
《Holiday》說課材料08-15
《趕!返恼f課材料08-17
《燕子》說課材料08-17
《軍神》的說課材料08-20
《玲玲的畫》說課材料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