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搭船的鳥》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父、啦、鸚、鵡、悄”5個生字,會寫“搭、親、父”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突破重難點:
重點:了解翠鳥的樣子和其捕魚時的特點。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第2、4自然段認真品讀,借助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翠鳥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展現(xiàn),讓他們更為準確地感受其樣子美、捕魚時動作快的特點。
難點: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
突破方法:教學過程中,既需要引導學生從文中作者對翠鳥的細致觀察與生動描述中感受“我”對翠鳥的喜愛,同時,還要借助畫面,并從文中翠鳥“搭船”的行為中進一步體會翠鳥對人的信賴,從中真切感受人鳥共處的美好意境。
教法與學法推薦:
教法:創(chuàng)境激趣法,借助游戲、多媒體課件、情境演示等方式,創(chuàng)設趣味學習情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融入到畫面中,體會文章的情感;點撥指導法,在學生感悟詞句以及文章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予以點撥指導,讓他們不斷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學法:讀中想象法,在朗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將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體會人鳥情,激發(fā)對動物和自然的熱愛之情;情境表演法,在準確感知翠鳥捕魚特點的同時,進行情境表演,不斷深化對文中動作詞的理解,并更好地體會翠鳥捕魚的動作之快。
師生齊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有關翠鳥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生字卡及“生字包”
學生:了解關于翠鳥的知識;自主閱讀課文。
課時巧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父、啦、鸚、鵡、悄”5個生字,學會“搭、親、父“等13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認識翠鳥。
教學過程:
一、課件激趣,引入課題
1.課件出示教材插圖,引導學生觀圖說圖:
師:孩子們,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還看到了船頭上站著一只鳥。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這只鳥嗎?
生:這只鳥的嘴巴尖尖的、長長的,腹部是黃色的,翅膀上是藍色的。
師:你觀察得非常仔細,你喜歡這只鳥嗎?
生:喜歡。
師:那么這是一只什么鳥呢?孩子們,你們誰能準確地告訴老師?
生:這是一只翠鳥,我是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的。
師:不錯!你們對翠鳥了解多少呢?
生:我只知道翠鳥喜歡捕魚,別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關于翠鳥的小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課件出示翠鳥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教師簡單講解,同時引出課題:這只站在船頭的翠鳥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們,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板書課題:搭船的鳥)。
3.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注意“搭”讀第一聲,是指“乘坐”的意思。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插圖,讓學生通過聚焦畫面對翠鳥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時又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自主朗讀,疏通詞句
1.教師范讀課文,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朗讀并想一想自己從聽讀中對課文有了哪些簡單的認知(知道了翠鳥的樣子很美麗、了解了翠鳥會捕魚……),教師肯定學生對課文的了解,同時引導他們自主朗讀課文。
2.學生自主朗讀,教師提醒他們注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不好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老師,同時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檢查學生自主朗讀情況:
。1)認讀生字小游戲:教師將寫有課文生字的卡片放在準備好的“生字包”中,接著指名學生從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準確讀出生字的讀音,教師適時將讀錯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再次進行易錯讀音生字集中強化朗讀指導。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后生字,想辦法記住生字的字形,教師引導他們注意利用已有生字認知經(jīng)驗進行個性化識記(“鸚、鵡”兩個字組合起來是鳥的名字,所以都有“鳥”,而左邊的部分都是它們的讀音……),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形近字比較、熟字加偏旁識記法等記住生字的字形。
。3)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筆畫等特點,看看在書寫的時候哪些字需要特別注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重點聚焦“翠、嘴、吞”三個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學板演生字,其他同學進行書寫評價,教師適時進行修正與范寫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翠”上面的“羽”要寫得稍扁且豎鉤變豎畫,下面“卒”的中間部分要緊湊,另外最下面的橫畫較長且略有弧度;“嘴”左邊的“口”較小,右邊上半部分的“此”寫得略扁而寬;“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則要寫得扁而闊。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范寫指導描紅臨寫四個生字,同時書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檢查書寫情況,及時予以書寫強調(diào)指導。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進行部分句段的朗讀指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借助自主朗讀與規(guī)范指導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初步與文本進行了對話,并在此過程中有效夯實了字詞句的朗讀基礎。
三、整體感知,認識翠鳥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試著用自己的話概述每段話的意思。
。1)學生讀書思考,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思考結果,教師適時予以點撥歸納(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我”和母親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寫一只美麗的小鳥站在船頭;第3自然段寫小鳥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寫小鳥捕魚本領很高;第5自然段寫母親告訴“我”小鳥是一只翠鳥)。
。2)指導學生試著根據(jù)每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注意用簡單的話講清楚即可,教師再次補充歸納(主要寫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發(fā)現(xiàn)并認識翠鳥的過程)。
2.過渡引入:這到底是一只怎樣的翠鳥呢?孩子們,讓我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翠鳥樣子的段落,看看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黑板上張貼翠鳥的圖片)。
。1)學生自讀圈畫,試著從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鳥樣子的詞語。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樣子美,同時引導他們再讀文段,看看這段話中作者重點抓住了翠鳥樣子的哪一方面特點來寫的。
。3)學生繼續(xù)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確這段話主要是抓住了翠鳥的顏色來寫的,同時引導他們看看都寫了翠鳥哪些地方的顏色。教師適時歸納板書:羽毛、嘴巴,同時出示翠鳥以及鸚鵡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色彩美(板書:色彩鮮艷),并與鸚鵡進行對比,體會其“漂亮”的特點。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翠鳥的樣子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課文語言文字的描述,建立了對翠鳥樣子的認知,同時借助直觀的媒體課件呈現(xiàn),更進一步感受到它的美麗,初步激發(fā)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四、課堂小結
這么可愛的翠鳥,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嗎?孩子們,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搭船的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入學習
1.聽寫本課生字詞,課件出示詞語,引導學生對照大屏幕自主進行聽寫評價,然后反饋聽寫情況,教師抓住普遍出現(xiàn)書寫錯誤的詞語再次進行識讀、書寫鞏固。同時指名試著用上其中的幾個詞語概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課件出示翠鳥圖片,引導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試著描述它的樣子,并說說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的(抓住它的顏色),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2自然段。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利用詞語聽寫、用詞語串講課文等形式,讓學生有效進行了認知學習,同時,利用圖片引導學生來描述翠鳥,巧妙實現(xiàn)了文本學習的內(nèi)化過程。
二、精讀課文,走近翠鳥
1.過渡引入:孩子們,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到河面上行駛的小船上,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1)引導學生認真、正確地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2)學生讀書想象,與同學交流(似乎看到了雨下得很大,聽到了雨點打在船篷上發(fā)出的聲響……),教師適時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到看到的、聽到的相關描寫,體會雨下得很大的情形。同時抓住最后一句體會船夫在雨中搖櫓十分吃力的樣子。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注意讀出畫面感以及“雨大”的特點。
2.談話激趣:雨停了,“我”看見一只美麗的鳥兒站在船頭。孩子們,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時你會有什么想法?
。1)學生思考交流:
生:咦?這是什么鳥呢?怎么會這么美麗?
師:是的,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見識了它美麗的樣子,因為它渾身都是鮮艷的色彩。
生:它是什么時候飛來的呀?我怎么沒有注意到?
師:雨太大了,你確實沒有注意到。
生:它這是要干什么?難道是想跟我們一起去外祖父家?
師:對呀,我們這可是要到外祖父家去呢,如果不是,你為什么會站在我們的船頭上?
生:我要是能把這只鳥帶回家,讓它做我的朋友該多好哇!
師:確實是一只人見人愛的鳥兒!孩子們,課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問差不多,小腦瓜里一連冒出來三個問號。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2、3自然段,注意讀出自己的疑問語氣。
。2)課件出示第2、3自然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強烈的疑問感覺。
(3)討論交流:當你讀到第3自然段時,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他們體會“我”善于觀察思考的特點。
3.過渡:這樣一只美麗的翠鳥,還有一個本領呢,孩子們,認真讀一讀課文第4自然段,說說翠鳥的“本領”是什么。
(1)學生閱讀交流(捕魚),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第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看看這段話中作者是抓住翠鳥捕魚時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2)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歸納板書:動作快,同時引導學生再讀這段話,看看自己都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翠鳥捕魚動作快的。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教師板書:沖、飛、銜、站、吞。
。3)課件聚焦這幾個動作詞,引導學生說說對這幾個詞語的理解(都是動作詞……),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從這幾個動作詞中體會翠鳥捕魚動作的神速,很短時間內(nèi)就完成了整個捕魚、吃魚動作。
。4)情境表演:指名佩戴翠鳥頭飾,表演翠鳥捕魚的過程,師生評價,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再次抓住四個動作詞體會動作“快”的特點。同時播放翠鳥捕魚的視頻,引導學生邊看邊深化感知。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強調(diào)幾個動作詞。
4.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我”是如何了解關于翠鳥的知識的。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母親告訴我”這句話,懂得學習不一定都是來自課本,還有其他的途徑(如觀察自然、詢問他人等)。指導朗讀,注意讀出“我”豁然明白的感覺。
5.指導學生將課文連起來朗讀,注意讀出翠鳥的特點。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采取了角色體驗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并在此過程中自然融入到課文畫面中,真正實現(xiàn)了近距離了解翠鳥的學習目標。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自己從中都體會到了文中的“我”怎樣的情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翠鳥的感知,從中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板書:愛動物),并引導學生想象人和鳥共搭一船的畫面,接下來的故事可能會怎樣(翠鳥會繼續(xù)站在船頭捕魚,一直到“我”下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從畫面中體會人鳥和諧共處的美好感覺,同時體會“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補充板書:愛自然)。
2.教師小結:正因為人不傷害鳥,才欣賞到了鳥的美麗與可愛。更因為鳥不害怕人,才出現(xiàn)了這么和諧、美好的畫面,才發(fā)生了這么溫馨、有趣的故事。孩子們,做個愛鳥愛自然的人吧,相信你也會遇見很多美好的瞬間。
【《搭船的鳥》教案】相關文章:
《搭船的鳥》教案 搭船的鳥詳細教案05-26
《搭船的鳥》教案03-22
《搭船的鳥》教案 15篇05-26
《搭船的鳥》說課稿05-02
關于《搭船的鳥》教案(通用11篇)10-29
《搭船的鳥》教案范文(通用10篇)08-24
搭船的鳥教案模板(通用14篇)10-26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01-11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2-05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