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譯文
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
眼前瀏覽過無數(shù)的文字后,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
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涌來用之不竭,像東風(fēng)里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著金鞍,權(quán)貴們猶嘆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里別有春景。
注釋
、俟嗜耍豪吓笥选4擞脭M人手法,將書卷比擬作“故人”。
、凇跋嘤H”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瑁狐S昏。憂:愁。每:時常。親:近。
、廴ё帧4藶榉褐,并非確數(shù)。此句說明作者讀書多且快,同時也寫出他那種如饑似渴的情態(tài)。
、苄卮危盒刂,心里。塵:雜念。這句說作者專心讀書,胸?zé)o雜念,
⑤“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詩中:“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拗穑喊ぶ涡。
⑦金鞍:飾金的馬鞍。玉勒:飾玉的馬籠頭。此泛指馬鞍、籠頭的貴美。
、鄰]:本指鄉(xiāng)村一戶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為村房或小屋的通稱。這里指書房。
賞析:
賞析
該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xué)多聞。他的勤學(xué)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一樣名傳后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fā)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fēng)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lián)用夸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shù),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zé)o一點塵,是比喻他胸?zé)o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lián)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xiàn)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钏洌弥祆洹队^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jīng)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皷|風(fēng)”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fēng)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lǐng)略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唐太宗推行科舉,是為朝廷選拔一批出身地主階級下層的貧寒而有作為的知識分子進入統(tǒng)治階層,起了積極作用。但到了明代,科舉進入后期,不少人將讀書當(dāng)作敲門磚,只要敲開了做官的大門,就將心思用在如何升官發(fā)財上,不再對書感興趣了。而于謙對讀書如此熱愛則不同凡響,他酷愛讀書,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xí)慣,深知讀書的益處。面對以做官為目的,達到目的而后放棄書本的官場惡習(xí),酷愛讀書的于謙題下《觀書》一作抒發(fā)胸臆,批評讀書現(xiàn)狀。
鑒賞
該詩盛贊書之好處,講開卷有益之理,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xué)多聞。他的勤學(xué)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一樣名傳后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fā)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fēng)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書卷多情是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睍竞盟聘星檎鎿吹睦嫌眩咳諒脑绲酵砗妥约盒斡跋嚯S、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本詩開篇,即以個人讀書的獨特體會,談出自己和書本的親密關(guān)系。中間兩聯(lián),集中寫己讀書之樂。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毖矍暗臅蛔x即是無數(shù)字,讀書之多之快,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中頓覺爽快,全無一點雜念!爸毕氯ё帧,寫為書所吸引;“全無一點塵”,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心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
“活水隨流隨處滿,東風(fēng)花柳逐時新!被钏洌弥祆洹队^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jīng)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東風(fēng)”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fēng)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苯Y(jié)尾一聯(lián),以“金鞍玉勒尋芳客”為陪襯,寫出書齋之樂!袄铡睘轳R籠頭。“金鞍玉勒”者是富貴公子,再綴以“尋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這些人日以尋花問柳為能是,他們和作者是兩個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們自然不會相信書齋之中別有一個爛漫的春天。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者流所能領(lǐng)略的。
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蒙沖一作:艨艟)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釋
蒙沖: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
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
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賞析
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為避權(quán)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干、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cè)的武夷堂講學(xué)。應(yīng)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xué),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并為吳氏兄弟創(chuàng)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觀書有感二首》。這是組詩的第二首。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的道理。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其中的“蒙沖”也寫作“艨艟”。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沖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diào)藝術(shù)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shù)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xué)的大師。
【觀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7
菊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7
湘中原文賞析及翻譯、注釋04-30
浣溪沙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18
勸學(xué)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4
同題仙游觀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雨晴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3
春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2
端午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23
王冕好學(xu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