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2022-02-05 古籍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

  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高高處。

  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譯文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fā)現(xiàn)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靜聽我朗誦的《離騷》。

  注釋

  生查(zh。┳樱涸瓰樘平谭磺笥脼樵~牌名。《尊前集》注:雙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偃蹇(yǎn 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憐:愛憐,喜歡。

  歲晚:指寒冬臘月。

  太寒生:比較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離騷:指戰(zhàn)國詩人屈原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半x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賞析:

  在古代游紀體詩詞中,以“獨游”為內容的十分鮮見!蔼氂巍,顧名思義,就是孤孤單單沒有人為伴的游歷,同時心情又很郁悶,很顯然,作者辛棄疾此時就屬這一類。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誣陷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紀游之作。

  開頭“青山”兩句,寫出了詞人對青山的一片癡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獨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卻無動于衷,于是便發(fā)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高傲,有誰會喜歡你呢?“偃蹇”,有高聳、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隨人俯仰,這或許就是詞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蘇軾詩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越州張中舍壽樂堂》)?磥,巍巍青山絕不同于熱衷功名利祿的市儈之輩。在辛棄疾的筆下,青山也總是被寫得氣象不凡、通達人情的。比如他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扒嗌接哺呷苏Z,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作者同青山之間,“情與貌,略相似”,真可謂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

  “歲晚”兩句寫貌似傲岸的青山對詞人充滿了情意。歲暮寒冬,青山勸詞人到山中溪邊來住,相互為伴,以御寒風。可見,作者“獨游西巖”是在冬天。但更深一層揣摩,似乎應該把自然界的寒,理解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逼迫下,閑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關懷的。

  下片著重寫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勸我溪邊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與詞人的情誼!吧筋^明月來,本在天高處”,人在山中,見不到地平線上升起的皓月;當月露山頭,已是高懸中天了。這兩句寫出了山中望月的特點。那一輪素月,是悄悄爬上山頭,關切地探望可敬的詞人呢,還是高高地亮起一盞天燈,遍灑銀輝,和青山、溪水一起形成一種令人沉醉的意境,給詞人帶來不盡的遐想?

  結尾兩句,由抬頭望空中明月到低頭見溪中月影,好似明月由“天高處”進入溪水中來了。詞人形影相吊,住在山中溪畔,唯有流水中浮動著的月影相陪,這是多么難得的伴侶,多么難得的友情!“夜夜”句還表明,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明月不僅有形有影,而且有意有情,你看它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呢。從明月由“來”到“去”,說明詞人深夜未眠,足見其憂憤之至。

  這首詞語言簡潔,內容深刻含蓄。初讀全詞,似乎作者寄情山水,與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輕松愉快。細加品味則不然。詞中描寫的是:歲暮天寒,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詞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長夜無眠,獨詠《離騷》。這是一幅多么凄清、幽獨而又含有晶瑩色澤的圖畫!這圖畫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有志難申、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作者形象嗎?

  詞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沒有世俗的偏見,高尚、正直而又純潔。當作者罷官之際,被“嚴寒”所逼之時,得到敬重的,只有它們——青山和明月,情深意切,成為自己的知音。在章法上,上片不說自己游山,而說青山“勸我溪邊住”;下片不說自己月夜讀《離騷》,而說明月聽《離騷》。以客寫主,不僅含蓄蘊藉,情趣橫生,而且有力地襯托出作者的高潔品格。盡管他為世所棄,無從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卻仍然保持著“一片丹心在玉壺”的美好情操。

  聽讀《離騷》,從“讀”這個行動來說,是寫實,但其中另有寓意。《離騷》抒發(fā)了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郁憤不平之情。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中原,卻屢遭投降派排斥和打擊,不為朝廷所用,不得已閑居鄉(xiāng)里,“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這滿腔憂憤之氣,很難用一二句話表達出來,借用屈原的《離騷》,恰好充分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心情?此菩攀帜閬,不留痕跡,卻顯出作者的非凡功力。輕輕一筆,就使全詞的主題思想迅速得到升華。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郎如陌上塵,妾似堤邊絮。

  相見兩悠揚,蹤跡無尋處。

  酒面撲春風,淚眼零秋雨。

  過了離別時,還解相思否?

  譯文

  郎君像路上揚起的塵土,我像河堤邊生長的柳樹。匆匆相見即離別,今后到哪里去尋找你的腳步。

  相逢時我們因幸福而面容緋紅,就像迎接撲面而來的春風,如今我們淚眼相對地別離,淚水揮灑如同秋雨。過了這悲傷離別的一刻,分手之后你是否還會把我想起。

  注釋

  生查(zhā)子:詞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等。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雙調,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陌上塵:大路上的塵土。

  堤邊絮:河堤上的柳絮。

  悠揚:飛揚,飄忽起伏。

  酒面:因喝酒而泛紅的臉龐。

  賞析:

  這是一個多情女子對別時離情的泣訴。從她和情郎“相見兩悠揚”,以及分手后便“蹤跡無尋處”的情況看,他們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結合。在封建社會里,夫妻關系以男子為中心,象這首詞所反映的結合方式,只會給癡心的女子留下永無止盡的思念與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別時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設想中的別后“相思”,當比一般的送別詞包含更多的傷心與痛楚。

  這首詞由八句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點更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作品具有更強烈的藝術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文心雕龍·比興》就有“夫比之為義,取類不!钡脑。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換使用,還可以使文勢變幻,形成錯綜美。這首詞首句“郎如陌上塵”,次句“妾似堤邊絮”,并非各以一物為喻,而是互文見意,言妾亦如陌上塵,郎亦如堤邊絮。塵與絮悠揚飄蕩,無轍可循。塵與塵相遇,絮與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無法覓其蹤跡。把兩個人遇合方式的特點,通過塵與絮的“相見兩悠揚,蹤跡無尋處”體現(xiàn)出來,喻義明確,詞篇的表現(xiàn)力因此加強,引人入勝。

  下半闋的“酒面撲春風,淚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過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淚,宋詞屢見。稍別致者,如胡銓《如夢令》“眼雨欲晴時,梅雨又來相惱!背觥坝辍弊侄灰姟皽I”字,以“眼”字點出;吳城小龍女《清平樂》“淚眼不曾晴”則出“淚”字而于“晴”字對面見“雨”字。本詞此句“淚”、“雨”并見,以連綿的秋雨喻不斷灑落的淚珠,取喻顯明,亦足動人。至于“酒面撲春風”,字面本于杜甫《詠懷古跡》詩“畫圖省識春風面”,而謂女子酒后,臉上緋紅,有似春風撲人。象“酒面撲春風”這類比喻,本來喻體和本體的相似點就不甚顯著,作者不僅不把相似點說出,反而用敘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實寫兩種相關的事物。在這種情況下讀者要想真正理解詞人的真實意圖,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這種比喻,修辭學上稱為“曲喻”,古人稱之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独潺S夜話》說:“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

  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無可的兩句詩,好像是一寫寒雨一寫落葉,實際上是一個不用比喻詞、不寫相似點、而直接以雨聲比落葉的曲喻。同樣,“酒面春風”似乎是即寫酒又寫風,其實是借春風比酒后臉的情態(tài)。曲喻雖不盡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可是因為其“曲”,所以含義更雋永,更耐人尋味,用之于詩詞,情趣也就更濃。在結構安排上,這闋詞既表現(xiàn)為一個嚴密的有機體,段落層次十分清晰、顯明。詞篇寫別時情景,自然以描寫告別場面的“酒面撲春風,淚眼零秋雨”兩句為中心,上半闋為別時的感慨,末二句設想別后的情事,篇幅雖不長,卻容下了別情離緒的各個方面。

  在上半闋中,一、二句各自設比,三、四句補敘所比的內容,作為比喻,四句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從措意的過程分析,其間的條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兩句向對方提出“過了別離時,還解相思否”的疑問,這又同上半闋的別時情緒遙相呼應。通過這種呼應,一方面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情郎的無限忠貞,另一方面又對男方的愛情表示了擔心和疑慮。這種“救首救尾”手法的運用,不僅使詞篇結構更加謹嚴,而且揭示主題方面,顯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

  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沈,白浪長東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注釋:

  1、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zhèn)江府的官署設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zhèn)江亭名,今不存。

  2、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妒酚洝は挠肀炯o》:“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3、“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

  4、“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5、金山:《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唐李綺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賞析:

  作品賞析

  【注釋】

 、俅俗饔诩翁┧哪甏褐灵_禧元年夏(1204—1205)鎮(zhèn)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的官署所在地。京口為鎮(zhèn)江府郡的行政中心。塵表亭:亭名,馀不詳。 頌夏禹以自勵。上闋追憶夏禹治水不朽之萬世功業(yè)。下闋賦眼前之景,闊大壯麗,亦隱含日月升沉、歲月如流、古人不見、功績千古之意。結韻因景思人,應上闋起處作收。此詞前六句全用偶句,似五律作法。但上闋懷古,下闋寫今,則分明詞體結構特色。

 、凇坝朴啤眱删洌貉韵挠懋斈晷燎谥嗡,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業(yè)。悠悠:久遠,悠久。當年苦:據(jù)《史記·夏本紀》,禹父鯀因治水無功被誅,禹承父業(yè),“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馴服洪水。矻矻(kū枯):辛勤勞苦貌。

 、邸棒~自”兩句:言魚和人各得其所,盛贊夏禹治水功業(yè)卓著。《老子》:“魚不可脫于淵!薄睹献印る墓隆份d:“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沼澤)!庇衷疲骸半U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鄙顪Y:深水。平土:平地。

 、芙鹕剑涸阪(zhèn)江西北的長江中。據(jù)《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舊名浮玉,唐李琦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鄙嫌薪鹕焦艅x,至今猶為鎮(zhèn)江游覽勝景。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4

  生查子·墜雨已辭云

  墜雨已辭云,流水難歸浦。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

  忍淚不能歌,試托哀弦語。弦語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注釋

  秋蓮苦:秋蓮結子,蓮子心苦。

  “試托”句:意將哀傷之情寄于樂器的彈奏之中。

  注釋

  秋蓮苦:秋蓮結子,蓮子心苦。

  試托”句:意將哀傷之情寄于樂器的彈奏之中。

  鑒賞

  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訴說離別相思之苦的詞,離別相思是歷代詞篇中最為常見的內容,倘若寫不出特點,是最難引起讀者注意的。

  開頭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以習見之事喻簡單之理。墜落的雨點已經(jīng)辭別了烏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經(jīng)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這都是千真萬確的習見之事,它們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甚至是生死離別隔絕永無相見之期。“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把離別之苦稱作”遺恨”,可見相離之長久,以秋蓮比其苦,則以我心對蓮心,多占了一個“心”字,這些地方都寫的很細致。下片寫的是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嘗試和努力,這其中頗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見小晏筆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發(fā),這是有古語可憑的,“悲歌可以當泣,遙望可以當歸”么,可是,“忍淚不能歌”,未曾開口,已經(jīng)淚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訴諸絲弦,“試托哀弦語”,而且在哀弦之中訴說了自己的愿望,同時也得到了允諾,“弦語愿相逢”,說的正是絲弦彈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這只不過是寬慰之意,卻也不肯放棄這一絲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問中仍然沒有完全放棄那一絲希望。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5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古詩簡介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詞人牛希濟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闋詞人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下闋詞人將情感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充滿希冀的基凋。

  翻譯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墻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注釋

  ①生查子(zhā z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蹲鹎凹纷ⅲ弘p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②新月:陰歷月初的月亮。

  ③團圞(luán):團圓。

 、芗t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種子形如豌豆。

 、菖浩书_。桃穰(ráng):桃核。

 、奕蕛海禾胰。這里“仁”與“人”諧音,意思雙關。

 、哌B理:不同根的草木,它們的枝干連成為一體。古人喻夫婦為“連理枝”。

  賞析

  上闋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間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筆法,賦予視野中的客觀景象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使天邊新月、枝上紅豆都染上別離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明為寫月,實則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兒因不見團聚而雙眉緊蹙,郁悶不歡的愁苦之態(tài)!凹t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里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shù)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tǒng)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內容而言,下闋為上闋之順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著微妙的差異。如果說上闋中寫相思還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著還比較虛幻,詞中的情緒基調也是一種充滿殘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闋中的情感就相對地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的、是充滿希冀的向上的基凋!敖K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一語雙關,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托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一日的期盼!皟啥涓魤,早晚成連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盡管花阡兩朵,一“墻”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沖破阻礙,喜結連理。整首詞寫得情致深長,淋漓沉至。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極其自然地運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吳歌“子夜體”,以下句釋上句,托物抒情,論詞家評曰:“妍詞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遺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譯文

  去年元宵節(jié)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后、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注釋

  一說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月上:一作“月到”。

  見:看見。

  淚濕:一作“淚滿”。

  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賞析:

  【評解】

  詞的上片,回憶去年觀燈時的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味雋永,表達了人物十分細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

  【集評】

  虢壽鹿《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詞是節(jié)日懷舊之作。通過前后對比,逼出“淚濕春衫”一語,見其傷感之甚。文章以錯綜見妙。

  薛礪若《宋詞通論》: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綿細,最富彈性。

  《唐宋詞鑒賞集》:這首小詞,在“清切婉麗”中,卻顯得平淡雋永,別具一格。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7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

  作者:納蘭性德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ü抢湟讼悖×烟蚁。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解風情的東風吹來,輕拂著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著絲紗的燈罩,映照出纖細身影。

  沉香燃盡,煙氣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對的鴛鴦瓦上。夜里天氣變得寒冷,但立于櫻桃樹下面花蕾的香氣卻愈加宜人。

  注釋

 、贃|風:即春風。

 、谙嫒梗汉G色的裙子。

 、垴茫簽橐氯瓜逻叺拈_口。

 、芗喕\:一種以紗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爐外面。

 、轄k(ruò):燃燒。

 、匏粒杭此料恪⒊料。

  ⑦鴛鴦(yuān yāng)瓦:成雙成對的瓦,兩兩相扣,如同相依的鴛鴦。

 、嗷ü牵夯ㄖΑ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賞析

  這首詞的主題為詠愁之曲,詞人上片畫人,下片寫景,無一愁嘆之詞,卻處處滲透著情愁的氣息,字里行間讓讀者感同身受。

  詞的上片,詞人勾勒出一位淺淺女子的哀婉傷春形象。在這里,詞人沒有直接描繪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貴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裙和其纖纖腰身人手,從側面展現(xiàn)出女子的姿態(tài)容貌,說明此女的俊秀與溫柔。下句“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則交代了時間是晚上,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細看女子姿態(tài),背靠著絲紗的燈罩,燈光勾勒出女子的纖腰,孤獨一影,動靜映襯,此畫面靜謐優(yōu)美儼然一副思婦相。讓人想入畫探視,猜想女子為何人而愁,在這孤獨的夜里一個人難訴愁情。上片幾筆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寫,在于刻畫女子形象,給讀者以朦朧之女子容顏,清晰之愁情絲緒。此謂畫人。

  下片文筆重在寫景,描寫女子身邊環(huán)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盡的一瞬,香煙裊裊升騰,然后彌散在空氣中,猶如女子的愁絲飄散,煙已斷,情不斷。此處說明夜已深,女子還在孤獨徘徊。鴛鴦瓦自成雙。而女子卻是形單影只。此處以雙反襯單、以喜襯悲的效果油然而生。已是愁情極致,卻還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的冷美景象。下片皆是景物描寫,但是詞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櫻桃花下,靜謐而清俗,因愁情而美麗動人。以景喻人,此謂寫景。

  整首詩在畫面上,冷靜優(yōu)美,刻畫人物形象上沒有冗長的詞句,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內涵豐富女子,筆法細膩。在環(huán)境的襯托與渲染上更是給形象增添了愁緒的內涵,讓讀者通過環(huán)境這一介質直通女子的心里。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8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

  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

  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zhàn)。

  先望立功勛,后見君王面。

  翻譯

  三尺寶劍名龍泉,藏在匣里無人見。

  一張寶弓號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為國盡忠把軀捐,幾番沙場苦征戰(zhàn)。

  先望立功把勛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注釋

  龍泉劍:為古代傳說中的寶劍。《太平寰宇記》載,據(jù)傳有人用龍泉縣的水鑄成寶劍,劍化龍飛去,故稱。

  一張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張弓”,劉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號二北)《敦煌曲校錄》改為“一張落雁弓”。“落雁弓”與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稱。

  賞析

  戍邊將軍腰纏三尺龍泉寶劍,吹毛斷發(fā),寒光閃閃。只是平日里,它靜靜地斜臥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識得其廬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張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隨身攜帶的百只神箭,箭羽迸發(fā)似金華,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線沖殺征戰(zhàn),曾為保家衛(wèi)國戍邊守土竭盡忠貞。他立志不斷地建功立業(yè),期望有一天能夠得到君王的召見,揚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是一首贊頌愛國將軍之詞。上片通過愛國將軍佩備的劍和弓來塑造將軍的形象。龍泉寶劍三尺長,劍匣里面暗收藏,一張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鏃閃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繪將軍魁梧的身材,而是通過這罕有的寶劍良馬,使讀者感受到將軍的威武和超群武藝。下片著重寫將軍的精神風貌,揭示其內心活動。他為國竭盡忠心,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他渴望建功立業(yè),博得君王賞賜。至此,一個性情略顯張狂,但質樸率真、憨直爽朗、英武過人的將軍形象躍然紙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語言淺顯明白,詞風樸實自然。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愛國主義的樂觀情調,抒發(fā)了愛國將軍要求為國建功的英豪之氣。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9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

  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

  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

  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

  真?zhèn)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古詩簡介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由晏幾道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詠別情、寫相思,立意很新。上闋寫飄泊游子對離別的整體感受!盎陦糸L”與“音塵少”的對比,洗練而精確地概括了離愁別緒;兩鬢青青的頭發(fā),為“相思”而蒼老變白,這是有情人的真實情感和人生體驗。下闋是想象,親切自然。寫游子歸來向妻子說的一句話:“離別”難受,“相逢”美好!似真似幻,樸實而真切,雖是人人都會有的感觸,但由此人說出,別有韻味和深度。這就是詩意的魅力。

  翻譯/譯文

  荒漠凄涼的關山,常常令我魂牽夢縈,那遠在塞外的親人難以寄家信回來?上覂婶W秀美的青絲,只因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漸漸變白了。到他回來的時候,我要依偎在他懷里,傍著碧綠的紗窗共訴衷腸。我一定要告訴他:“那別離的凄苦真是難耐,哪有團聚在一起好度時光。”

  注釋

  注:此詞作者是否為晏幾道尚有爭論,一作王觀詞,又作杜安世詞。

  關山:泛指關隘和山川。

  憐:憐惜。

  人人:對所親近的人的呢稱。

  真?zhèn):確實,真正。

  賞析/鑒賞

  這首詞抒寫相思懷遠之情。上片懷舊。以“關山”總領詞人懷歸思親之根由。詞人以顯貴公子遠涉關山,突感孤單寂寞,魂牽夢系于家中親人,欲歸不得,遂怨關山太長;又不見親人書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傳遞書信的魚雁太少。以癡語寫真情,令人莞爾!皟婶W”二句寫詞人悶時對鏡,見兩鬢青青,正是青春華茂,遂覺遠離家鄉(xiāng)實為虛耗青春,便突發(fā)感慨:“哎,可憐喲!我這滿頭青絲,就要為相思變老嘍!”故作夸張,憨態(tài)可掬,情趣盎然,頗見性情。下片夢歸,純由想象生發(fā)。詞人懷歸情切,于是忽然“夢歸碧紗窗”,與愛侶在碧紗窗之閨閣夢中相見,大感快慰,遂向親愛的人兒傾訴衷腸:“離別實在太難太苦,真不如相逢團聚好!”這是詞人親身感受的一句實話,也是向愛侶表達思慕的一句癡語:“可想死你了!”此又是詞人至性癡情的真率發(fā)露。此詞以簡約的文辭抒寫至癡真情,真實而親切,于平淡中見韻味。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辛棄疾〔宋代〕

  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霜月定相知,先識春風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還許冰壺薦。

  譯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開放之前綻開,在寒冷梅出現(xiàn)。春寒料峭梅,朦朧的月亮總是先照亮梅花。主人十分喜愛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頭,插進壺梅,供人玩賞。

  注釋:

  重葉梅(zhòng霜è meí):梅花的一種。宋代范成大《梅譜》:“重葉梅,花頭甚豐,葉重數(shù)層,盛開如小白蓮,梅梅之奇品!鳖^上:先。見(xiàn):“現(xiàn)”的古字,顯現(xiàn),出現(xiàn)。霜月:月色如秋霜。相知:了解我。相,范圍副詞,在此為“我”之意。春風面:春風梅花容。江妃:即梅妃,唐明皇開元梅,“高力士使閩、粵,見江采萍少而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边@里以江妃代梅妃。許:答應,應諾。冰壺薦(jiàn):即薦給冰壺。冰壺,即玉壺,可用來盛冰或浸花,比喻潔白。薦:進,進獻。

  賞析:

  這是一首詠重百梅的詠物詞。

  開頭二句寫重百梅先中獨放;谩按耗_移從何爰來,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先里,昨夜一枝開!睂懗鲋匕倜凡慌嘛L先嚴冬,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從容自如,從而突出重百梅不怕先虐風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寫梅花報春。在早春開放的重百梅,與寒霜冷月相知與晁無咎說的“一萼故應先臘破,百花渾未覺春來!币馑枷嘟凇鞍倩單从X看來”的時候“先識春風面”,具有先百花而報春的先覺者的獨特風神。南宋思想家、文學家陳亮說:“欲傳春信息,不怕先里埋!彼未渭遥膶W家向子湮(yīn)在《虞美人·梅花盛開,走筆戲呈韓叔夏司諫》中也說:“滿城桃李不能春,獨向先花深爰、露花身!睂懙亩际恰跋壤镆阎盒胖痢钡钠犯,表現(xiàn)出重百梅在百花開放之前的特性。

  五六句寫重百梅受到主人喜愛和主人對重百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對重百梅的喜愛從沒動搖過。這兩句詞除了說明主人爰梅之外,也從側面襯托出重百梅之美與可貴。

  最后兩句詞緊承上句“情意深”,是對主人愛梅之情做具體的描述,寫主人把最好的重百梅折下來,插在冰壺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賞。從主人再一次握重百梅那一方面來說是花、人合一,可以說是“無花餓伯仲,得先愈精神”。

  重百梅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在寒風凜冽中獨自綻放,表現(xiàn)出重百梅的不懼風先;主人對重百梅的情深意重,從把最好的重百梅折下來供友人欣賞,更加表現(xiàn)出主人對重百梅的喜愛。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1

  生查子·墜雨已辭云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墜雨已辭云,流水難歸浦。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

  忍淚不能歌,試托哀弦語。弦語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翻譯:

  [1]秋蓮苦:秋蓮結子,蓮子心苦。[2]“試托”句:意將哀傷之情寄于樂器的彈奏之中。

  賞析:

  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訴說離別相思之苦的詞,離別相思是歷代詞篇中最為常見的內容,倘若寫不出特點,是最難引起讀者注意的。

  開頭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以習見之事喻簡單之理。墜落的雨點已經(jīng)辭別了烏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經(jīng)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這都是千真萬確的習見之事,它們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甚至是生死離別隔絕永無相見之期!斑z恨幾時休,心抵秋蓮”。把離別之苦稱作”遺恨”,可見相離之長久,以秋蓮比其苦,則以我心對蓮心,多占了一個“心”字,這些地方都寫的很細致。下片寫的是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嘗試和努力,這其中頗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見小晏筆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發(fā),這是有古語可憑的,“悲歌可以當泣,遙望可以當歸”么,可是,“忍淚不能歌”,未曾開口,已經(jīng)淚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訴諸絲弦,“試托哀弦語”,而且在哀弦之中訴說了自己的愿望,同時也得到了允諾,“弦語愿相逢”,說的正是絲弦彈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這只不過是寬慰之意,卻也不肯放棄這一絲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問中仍然沒有完全放棄那一絲希望。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噼桃穰,仁兒在心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譯文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噼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墻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注釋

  生查子(zhā z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新月:陰歷月初的月亮。

  團圞(luán):團圓。

  紅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種子形如豌豆。

  噼:剖開。桃穰(ráng):桃核。

  仁兒:桃仁。這里“仁”與“人”諧音,意思雙關。

  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它們的枝干連成為一體。古人喻夫婦為“連理枝”。

  賞析:

  上闋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間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筆法,賦予視野中的客觀景象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使天邊新月、枝上紅豆都染上別離相思的情愫!靶略虑缑,未有團圞意”,明為寫月,實則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兒因不見團聚而雙眉緊蹙,郁悶不歡的愁苦之態(tài)。“紅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里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shù)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tǒng)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內容而言,下闋為上闋之順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著微妙的差異。如果說上闋中寫相思還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著還比較虛幻,詞中的情緒基調也是一種充滿殘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闋中的情感就相對地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的、是充滿希冀的向上的基凋!敖K日噼桃穰,人在心兒里”,一語雙關,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托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一日的期盼!皟啥涓魤,早晚成連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盡管花阡兩朵,一“墻”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沖破阻礙,喜結連理。整首詞寫得情致深長,淋漓沉至。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極其自然地運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吳歌“子夜體”,以下句釋上句,托物抒情,論詞家評曰:“妍詞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遺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待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古詩簡介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寫長夜懷思的苦情。上片說彩云飛逝,不知飄落高天何處,這顯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說所愛之人蹤影全無,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樹的悲涼情境了。下片則說別時之情景長存,而使他徹夜不眠,輾轉反側,并甘愿忍受著這凄清孤獨之苦。詞重在心理刻畫,婉轉深細,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譯/譯文

  那天,和你分別,彩云飛處,輕輕揮手。

  千言萬語,在心中……那得分明語?

  人生,最濃最痛,當是愛到血肉相連,卻不得不分開。

  有時,是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有時,是不能愛,不可以愛。

  欲言又止,欲說還休,萬千心事,誰與共?只隨浮云掠過。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悄無人處,宿雨厭厭,空庭乍歇。

  注釋

 、俸蠚g花:與下句的相思樹對舉,均有雙關意。相思樹,見《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注②。

 、谂械茫焊市那樵傅。判,同“拚”、“拌”。

 、蹍拝挘壕d長之意。南唐馮延已《長相思》:“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

  賞析/鑒賞

  盧氏的去世,徹底打碎了納蘭的生活,這個多情種,把盧氏病逝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長期處于無法自拔的自責中,陷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詞風大轉,寫下了無數(shù)叫人肝腸寸斷、萬古傷懷的悼亡之詞。

  這一首《生查子》,寫于盧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間的差別: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彩云飛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陰,已經(jīng)不知道飛往天空何處,就像天人相隔的愛人,讓人徒然惆悵。兩個人的甜蜜,終于變成一個人的悼念。

  合歡花,又叫絨花樹,開一樹淺紅色的花,白天對開,晚上閉合,襯著翠綠的枝葉看過去,如夢似幻,清香襲人。合歡,有一個凄美的傳說。據(jù)說,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樹,也不開花。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十余年,一朝赴京趕考,妻子粉扇指著苦情樹說,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亂花漸欲迷人眼,切莫忘了歸家路!

  秀才應諾而去,卻從此杳無音訊。女子等了一生,青絲變白發(fā),也沒等來丈夫身影。彌留之際,她拖著病體來到苦情樹下,用生命發(fā)誓:如果他變心,從此以往,讓苦情樹開花。夫為葉,我為花;花不落,葉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歡!

  第二年,苦情樹果然開出了粉色的扇形絨花,而葉子,也隨著絨花的開謝來晨展暮合。

  相思樹的背后,則是另一番風景!端焉裼洝防镎f,戰(zhàn)國時候宋康王的舍人韓憑,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覬覦美色奪之,還把韓憑囚禁了起來。這對被拆散的夫妻,相繼自戕而死,留下遺言,希望能夠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將兩人各自下葬,兩墳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樹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宋人哀嘆,于是取名為相思樹。

  合歡花也好,相思樹也罷,納蘭是在這些故事里,為自己的心碎尋找慰藉。合歡,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愛情的回憶,直到臨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鳴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確植有合歡樹,只是盧氏死后,合歡,就只開在心里和夢里了。只有相思樹還在眼里,他無限的追憶和懷念,似乎做了養(yǎng)料,讓枝葉瘋長。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失去她時候的情景,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納蘭的一生,都在無休止地惦念著盧氏,她在他的心里安營扎寨,占地為王,從來不曾離開。

  能用短短的三年時間,占據(jù)了納蘭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靈得知,也許也會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記憶里,用“花月不曾閑”的美好時光來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憂傷無以緩解!芭械米铋L宵,數(shù)盡厭厭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蕩蕩的夜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孤獨凄冷的苦,嘗了一夜又一夜。

  點燃一盞燈,回憶情分的溫存,再輕關上門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時,心有感懷時,他執(zhí)筆研墨,再寫一首《生查子》,且把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閉上眼睛去回想,曾經(jīng)的春暖花開里,龍鳳團,鴛鴦餅,二人對弈的歡好時光。

  還記得那時他眷戀著她,并為著她,莞爾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他的心思都從來沒變。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生查子·旅夜

  清代:彭孫遹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譯文: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注釋: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鄉(xiāng):指醉鄉(xiāng)。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西弄:西巷。

  賞析:

  彭孫通的詞多寫艷情,尤工小令,有“吹氣如蘭彭十郎”之美譽。此詞自寫欲求夢而先借酒力,但薄醉仍難入夢,一直寫到夢中和夢醒。意境幽清,情致婉然。下片“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二句,從李商隱詩“回腸九疊后,猶有剩回腸”翻出,而更具哲理,耐人尋味。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fā)。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jié)。

  古詩簡介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是宋代詞人劉克莊的作品。此詞題為元夕戲作,實則抒發(fā)人生感慨。上片概說元夕之夜,燈繁月明,鼓樂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舊而情味卻別,不覺感慨系之,頗有悲涼之感;下片用典,寫佳人西樓拜月,鏡中畫眉,待到樂止人散,卻又漸入愁鄉(xiāng)。全詞構思新巧,造語工麗,感情真摯,寫景細膩,充分顯示了詞人的藝術。

  翻譯/譯文

  元宵節(jié)的繁燈麗彩奪去了明月的光華,喧鬧的戲鼓聲一直響至天亮。習俗風情與以前沒什么兩樣,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涼。

  像漢朝的張敞,對著明鏡為佳人描眉,一起在樓中賞月,祈求天長地久。歡樂的人們漸漸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靜,而我的心情卻漸漸感到有些憂傷。

  注釋

 、派椋▃h。┳樱禾平谭磺笥米髟~牌名。調見《尊前集》。始見韋應物詞。雙調,四十字,仄韻格,前后闋格式相同,各四句兩仄韻,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頗多出入。上下闋各與作仄韻五言絕句相仿。單數(shù)句不是韻位,但末一字限用平聲,在雙數(shù)句用韻。多抒發(fā)怨抑之情。此詞過片多兩襯字,屬別體。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等。

 、脐惥篡牛簞⒖饲f友人。字以莊,號月溪,建安人。

 、庆V(jì)華:月光皎潔。

 、让靼l(fā):黎明陽光散開!对娊(jīng)·小雅·小宛》:“明發(fā)不寐,有懷二人!

 、晌锷捍酥噶曀罪L物。

 、是槲叮邯q情趣。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剛柔明暢貞固之徵,著乎形容,見乎聲色,發(fā)乎情味,各如其象!

 、藴\畫鏡中眉:用張敞畫眉事,表現(xiàn)夫妻恩愛。

 、躺睿荷钋。

  ⑼市聲:街市或市場的喧鬧聲。宋蘇舜元、蘇舜欽《地動聯(lián)句》:“坐駭市聲死,立怖人足踦!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元宵觀燈戲友感懷之佳作,題為元夕戲作,實則抒發(fā)人生感慨。全詞突出中年情懷與往昔的不同,抒寫自己中年氣衰、嘆世事滄桑,和對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羨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寫元宵夜晚燈火通明、鑼鼓聲不決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則已入中年,情味自別,雖曠達如陳敬叟者亦不可免,襯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獨。

  “繁燈”二句以繁燈奪去月光的大膽夸張的聯(lián)想,徹夜的戲鼓聲聲,勾畫了元宵夜熱鬧非常的喜慶場面。第一句寫燈光之多與明亮,第二句寫人們徹夜狂歡。形聲兼?zhèn),概括力極強!拔锷倍滢o意頓折,“物色同”、“情味別”形成物我、情景不諧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頗有無奈滄桑之感,作者感嘆仕途險惡,雖元宵佳節(jié)景物依舊,卻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時代的豪興。

  下片換頭轉寫閨情。“淺畫眉”二句寫對著明鏡為佳人描畫新的眉樣,共同在樓心深情地禮拜月亮,表示對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這里是懸想陳敬叟之妻在家畫眉拜月,盼夫早歸,而陳敬叟卻留滯臨安,當夜闌人靜之時,亦不免愁腸漸生。題中云“戲”,便是指調侃友人夫妻恩愛,反襯自己的寂寞,暗寓著羨慕之情。結尾兩句與開頭兩句相呼應,強化了主題,點出主旨:歡樂時,人們可暫時忘卻憂傷,但當歡樂過后,孤寂之感便會重新縈繞心頭,突出自己憂愁的心緒,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傷之味。這兩句寫出一種繁華過后是冷寂,歡樂終了入悲愁的情景與體驗。一個“漸”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詞層次分明,構思新巧,造語工麗,感情真摯,寫景細膩,有真實的人生體驗,含蓄而有余味。

  名家點評

  唐圭璋:劉克主《陳敬叟集序》云:“敬叟詩才氣清拔,力量宏放,為人曠達如列御寇、莊周;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札如谷子云,草隸如張顛、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光。余每嘆其所長,非復一事。為颣城黃子厚之甥,故其詩酷似之云。”(《宋詞三百首箋注》)

  俞陛云:后村序《陳敬叟集》云:“曠達如列御寇、莊周,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隸如張顛、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光。”推許甚至。此詞云戲贈者,殆以敬叟之曠達,而情入中年,易縈舊感,人歸良夜,漸入愁鄉(xiāng),其襟懷亦不異常人,故戲贈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相關文章: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2-04

生查子·獨游西巖原文賞析及翻譯01-17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2-04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生查子·重葉梅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生查子·獨游雨巖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生查子·元夕_歐陽修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01-05

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翻譯及賞析09-01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生查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金山区| 永和县| 加查县| 江西省| 都兰县| 弥渡县| 高邑县| 富裕县| 仁寿县| 乌拉特后旗| 洛阳市| 锡林浩特市| 南乐县| 河源市| 永济市| 乌兰察布市| 桐梓县| 亳州市| 溧阳市| 景宁| 通许县| 磴口县| 刚察县| 民和| 磴口县| 中西区| 彭水| 巴楚县| 洪江市| 澜沧| 格尔木市| 秭归县| 德保县| 林西县| 平顶山市| 越西县| 剑河县| 巨野县| 元朗区| 海丰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