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蘭陵王·丙子送春》
南宋·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謾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zhuǎn)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fēng)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詞句注釋:
⑴蘭陵王:詞牌名,首見于周邦彥詞。全詞三闋一百三十字。
、票樱褐杆喂У鄣碌v二年(1276)。
、沁B天:與天際相連。
⑷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此處暗指南宋故土。
、梢酪溃盒稳菟寄綉涯畹男那。意緒:心意,情緒。
、手櫍╩àn)憶:空自思憶。謾,通“ 漫 ”。海門:今江蘇省南通市東,宋初,犯死罪獲貸者,配隸于此。飛絮:暗指南渡的宋室君臣。
、藖y鴉:暗指占據(jù)南宋都城的元軍。
⑻斗轉(zhuǎn)城荒:指轉(zhuǎn)眼間南宋都城臨安變成一座荒城。
⑼試燈:元宵前的張燈預(yù)賞。舊俗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晚上張燈,以祈豐稔,未到元宵節(jié)而張燈預(yù)賞謂之試燈。
、渭悖褐屑鴫嬍诺拇笱恪3吝叄喝ザ换,消失于邊塞。
、狭貉啵褐竿鰢蟮某济。
、虚L門:漢宮名,此借指宋帝宮闕。
⒀玉樹、淚盤:出于金銅仙人典故,都用來喻宋朝。
、医睿褐附汀T鵀榻ò矃桥d令、建元東武令;著有《恨賦》《別賦》。
、逾仔牛耗媳背瘯r詩人。本仕梁,出使西魏,被留北方;著有《愁賦》,以抒郁抑之情。
、蕴K堤:在杭州西湖中,蘇軾守杭州時所筑。
、涨岸龋夯脛⒂礤a“前度劉郎今又來”詩意。
⒅孺子:指劉辰翁兒子劉將孫,也善作詞。
翻譯:
欲送春天歸去,人間卻沒有歸路,在曾蕩過的秋千旁邊,是誰揚起風(fēng)沙巨浪使南浦昏暗?縱有依依離情此刻還有什么好情緒?徒自思念著像飛絮一樣的人們。亂鴉過后斗轉(zhuǎn)星移帝城變荒蕪,再也看不見來時試燈處的熱鬧。
春天已經(jīng)歸去屬誰最痛懷感傷?只有被箭射傷的大雁落在北方,失去主人的梁間燕子忙著尋巢,杜鵑在日落的殘殿里啼叫不止。那珍貴的玉樹長埋在泥土之中,那承露盤中盛滿了如淚的清露。離開咸陽時一次又一次回頭看,那令人哀傷的黃昏怎么度過。
春天歸去是否還能回到這里?我像江淹一樣滿懷離別的憂怨,像庾信一樣寫下了愁賦的語句,西湖蘇堤日日籠罩著凄風(fēng)苦雨。只能在夢境中去故國游歷一番,讓花朵把他以前的樣子記清楚。如今流落他鄉(xiāng)只能和小兒在一起,在夜色中相互傾訴著亡國之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在元軍攻破臨安之后。元軍在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即丙子年攻入臨安,宋帝奉表請降。三月,元兵擄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立端宗趙昰繼續(xù)與抗元。此詞作于春末,地點在虎溪。《白雨齋詞話》云:“本詞實是悲嘆臨安淪陷,恭帝及太后隨元兵北行!
整體賞析
《蘭陵王》是詞中的長調(diào),共分三段。此詞第一段寫臨安失陷后的殘敗景象及詞人的感受!按喝ト碎g無路”是全詞的主題句。因此,詞中各段發(fā)端,均以“春去”領(lǐng)起,并圍繞這一中心從不同方面加以發(fā)揮!扒锴,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用對比手法寫出臨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畫面。“芳草”“秋千”,寫的是元軍陷城前的景況!胺疾荨,又暗喻送別。而這首詞的“芳草”不是隱喻一般的離情,而是送別一個朝代,送別向南奔逃的南宋君臣。漢家王朝倉皇南奔,故國不在,凄苦之情,不能自已!帮L(fēng)沙暗南浦”,則意味著元軍攻陷臨安后的摧殘踐踏,又象征著南逃群臣們的險惡前景!澳掀帧倍盅a(bǔ)充了“春去人間無路”!爸檻浐iT飛絮”寫詞人惦記著宋室君臣,設(shè)想他們?nèi)缌跻话泔h泊無處歸依。作者首先著筆于“海門”,說明他寄希望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隨端宗南行之愿,但卻因風(fēng)沙隔阻,無路可通!皝y鴉過”三句轉(zhuǎn)寫眼前的現(xiàn)實,臨安一派殘破衰敗之象:狂噪的鴉君在頹城上空掠過,北斗失向,城池頹圮;元宵前夕本應(yīng)是華燈照耀的都城,到此時已黑暗一片尋不到燈的蹤跡。臨安失陷于二月,春來時尚可見元宵燈景,至三月春歸,則南宋已亡,所以說“不見來時試燈處”。
第二段寫春天歸去以后,南宋君臣與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國之痛。換頭以設(shè)問句過渡:“春去,最誰苦?”其中,“苦”字用得醒目尖銳。下面連用三個分句,分寫三個方面形象回答:“箭雁沉邊”,寫被擄北去的君臣,如同被射中的大雁,墜落到遙遠(yuǎn)北方,永無歸日;“梁燕無主”,以“無主”的“梁燕”喻南宋臣民,大廈將傾,凄凄惶惶,無可依傍;“杜鵑聲里長門暮”,寫臨安宮苑凄慘悲涼景象,暮色之中,“長門”閉鎖,唯有杜鵑啼血而已。三個分句,用“但”字領(lǐng)起,一氣呵成!坝駱洹比,緊承前三句的意韻。摹寫亡國的悲痛之情!坝駱洹北局笣h宮中之物,王朝傾覆,故“玉樹凋土”,就連那金銅仙人也不免有辭離故國的悲傷。“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二句,用“衰蘭送客咸陽道”(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意!靶比瘴茨芏取保f“銅仙”依依不舍,行動緩慢,標(biāo)志著被迫北去的君臣對故國的無限留戀,暗扣詞題“送春”之意。
第三段寫故國之思。換頭仍以設(shè)問總起:“春去,尚來否?”“來”字重如千鈞,懷有深深眷念之情。下面接著以江總、庾信之事來抒寫亡國之痛。江總在陳后主時仕至尚書令,故稱“江令”;陳亡后,他入隋北去。庾信本仕梁,后出使西魏而梁亡,被留長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還;著有《愁賦》,已佚,今存十?dāng)?shù)句。詞自注“二人皆北去”,即指亡國后的恨事。詞人此時此刻的恨與愁,同于古人,故以“正”字領(lǐng)出“江令恨別,庾信愁賦”兩四字對句。同時,借風(fēng)雨盡日襲擊蘇堤來渲染氣氛,與第一段“斗轉(zhuǎn)城荒”相綰合,使臨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涼。蘇堤在杭州西湖外湖與里湖之間,堤上有六橋,桃柳成蔭。此處以蘇堤在風(fēng)雨中飄搖之態(tài),來暗指淪陷后的臨安亦如蘇堤一樣,陷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在“送春”之際,作者只能“神游故國”,此二句扣緊“送春”,并對“尚來否”作了回答,說明故國的新春只能夢里依稀得見了!盎ㄓ浨岸取,由“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意僅來表示對故國的懷念之情。最后,“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一句,表示“人間無路”,以只能跟“孺子”共話亡國之痛結(jié)尾。
這首詞表達(dá)了作者的亡國之痛與故國之愛的感情,許多詞句如“春去人間無路”“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等,愛憎分明,顯而易見。作者在詞中運用借代和象征手法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例如,“春”象征著南宋王朝,“飛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亂鴉”指代占領(lǐng)臨安的元軍等等。作者將這些日常所見的感受賦予主觀的感情色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滅亡的悲劇氛圍。詞的現(xiàn)實性和認(rèn)識意義,也是通過這種氣氛體現(xiàn)出來,為了強(qiáng)調(diào)這種氛圍,詞人運用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效果。此篇是專主寄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滅亡的傷痛哀悼之情和詞中的藝術(shù)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dá)到了交融渾化“渾化”的高水平,使讀者也產(chǎn)生種種感慨。
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宋末詞人。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時曾跟從理學(xué)家陸九淵學(xué)習(xí),補(bǔ)太學(xué)生。景定進(jìn)士。廷試對策時,因觸犯賈似道,置于丙等。曾任濂溪書院山長、臨安府學(xué)教授。入元不仕。其詞承辛棄疾一派,為辛派詞人“三劉”之一。風(fēng)格遒勁絢爛。宋亡前后,多感傷時事的篇章。又能詩文,曾評點杜甫、王維、李賀、王安石、陸游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須溪記鈔》,清人輯有《須溪集》。又有《須溪詞》。
- 相關(guān)推薦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及賞析02-17
《送春 》原文及翻譯賞析03-21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03-16
送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2-23
《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06-23
蝶戀花·送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蝶戀花·送春原文、翻譯、賞析09-09
蝶戀花·送春原文、翻譯及賞析10-15
《蝶戀花·送春》原文及翻譯賞析06-25
蝶戀花·送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