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小編收集了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致觀賞景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耐寒常綠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仿佛競相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與朱元思書原文賞析
《與朱元思書》一文寫作于南北朝時期,作者是吳均。這篇山水小品文成為名篇,是與其寫作手法和創(chuàng)作背景分不開的。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復雜的“亂世”,地方割據(jù),混戰(zhàn)持續(xù)不斷,不穩(wěn)固的政權(quán)不斷建立,又不斷傾覆,頻繁的人口造就了這樣一個離亂的時代。政局極度動蕩的環(huán)境下,一部分不愿意參與政治傾軋的文人墨客便選擇了遁跡山林,也因此創(chuàng)作出大量寫景名作。
文章描寫中,突出了山水的“奇異”。作者寫水寫山,都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同時巧妙轉(zhuǎn)換視角,讓景色非常有層次感。寫水時,一方面寫靜態(tài)水的.清澈,一方面寫湍急水流的動態(tài)之美;寫山時,既有靜止不動的山勢,又有山中的風物描寫,山巒雖為靜態(tài),卻又寫其動態(tài),寫活了景色,突出了富陽至桐廬間風景的“天下獨絕”。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配合修辭藝術(shù),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詩意的風景畫。
《與朱元思書》作為一篇寫景短文,展現(xiàn)了寄情山水的魏晉風骨,不隨流俗的文人氣節(jié),也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04-15
與朱元思書的原文及翻譯11-19
與朱元思書翻譯及原文09-09
與朱元思書翻譯及原文07-21
《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04-10
與朱元思書的翻譯原文02-16
與朱元思書原文的翻譯04-11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03-16
與朱元思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