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是東漢時弘農(nóng)華陰人楊震(公元59一124)的別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端闹壬吩募胺g,希望大家喜歡。
《四知先生》原文:
大將軍鄧騭聞楊震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
《四知先生》翻譯: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達,于是征召他(為官),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職到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的地位。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jīng)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黃金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睏钫鹫f:“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黃金)羞愧地出去了。楊震于是因為“四知”先生聞名天下。
《四知先生》注釋:
1、舉:被舉用。
2、當:在。
3、之:到……往。
4、為:做。
5、謁見:拜見。
6、至:到。
7、遺:送。
8、知:了解。
9、愧:慚愧。
作者簡介:
楊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東漢弘農(nóng)華陰人。他出身名門,八世祖楊喜,在漢高祖時因誅殺項羽有功,被封為“赤泉侯”。高祖楊敞,漢昭帝時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親楊寶,因刻苦攻讀歐陽生所傳授講解的《今文尚書》,而成為當時名儒。衰、平二帝時,楊寶隱居民間,以教書為生。居攝二年(公元7),楊寶與龔勝、龔舍、蔣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隱匿、不知去向。東漢光武帝劉秀很敬重楊寶才華、學識、品德和氣節(jié),建武中特派官家車輛征召他入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而老死家中。
楊震從少年起就特別聰明好學。當時,今文經(jīng)學居官學正統(tǒng)地位,非常盛行。他為了通曉今文經(jīng)學的深刻含義,就拜桓郁為師,深鉆細研《歐陽尚書》。桓郁是當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廟禮儀和選試博士,曾為漢章帝和漢和帝講授儒經(jīng),是當時既顯赫又有很高學術威望的經(jīng)學大師。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曉經(jīng)傳,博覽群書,對各種學問無不深鉆細研。
【《四知先生》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1.四知原文及翻譯
3.《四知》原文翻譯
4.日知錄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