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國著名的編劇、導演、作家吳祖光先生與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的女兒——吳霜女士發(fā)表在《收獲》雜志19xx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憶錄。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
程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煉與收獲,談談自己的舞臺。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激發(fā)他們說的欲,并直接引出作者對舞臺的獨特感受,提煉出文章的中心句,以點及面,層層剖析,深入“舞臺”,感受魅力。
整堂課以“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和“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一爐火,煉就了我的勇氣和力量”這兩句話為教學主線,提綱挈領地牽動了全文的學習。
因為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教師注重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從整體感知到重點分析,著重抓住了課文的第7自然段(拜師學藝)來分析的,讓學生帶著不同的感受,通過了多種形式的朗讀,,產(chǎn)生真實的體驗,體現(xiàn)了學生自己的體驗感受,整體把握本段的內(nèi)容而不是理性的機械的分析。讓學生從文字中體會到學藝的艱辛,以及作者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對于第二句話的分析,比較長,并且離學生很遠,難理解,教師利用了想象訓練來突破難點,通過師生的交談、討論,完善了體驗,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另外,教師注重了過渡語和評價語的激勵性,在最后通過評劇欣賞與教師充滿激情地對作者母親的簡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突出了重點,從這兒也能看出教師課前是查閱了許多資料的,延伸、拓展了我們的課堂,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當老師在介紹作者吳霜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時,其實就是體現(xiàn)了,吳霜正因為有這樣一位有充滿藝術魅力的.母親新鳳霞,使他從小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從而對藝術有了執(zhí)著的追求。其實,在文章第7自然段,教師卻還忽略了一個問題,因為“我”在家里,一直都是倍受寵愛,在面對殘酷訓練時,奶奶的一舉一動“目不忍視”、“躲到里屋”等等,既有心疼,也表示出對我的厚望,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
總的來說,程老師的這堂課還是挺成功的,那種深挖教材,刻苦鉆研,拓展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程老師的課堂,能帶給學生更多出其不意的驚喜,讓學生從課堂走進文本,從文本走近作者,實現(xiàn)了與文本的對話,是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
【《我的舞臺》優(yōu)秀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我是少年阿凡提評課稿01-05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