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師上的是《瓶子的化裝舞會》,由于他是第一次上公開課,在經驗上、在語言表達上都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這節(jié)課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作業(yè)效果上都算比較成功的。他的心態(tài)也很端正:自己沒有任何上這種課的經驗,但既然來到跟崗學習了,也就盡力去完成,在過程中學習、感悟!這是很健康的心態(tài),我認為要給予肯定和贊賞。不是嗎?我們來跟崗學習就是來自我提高的,和自己比賽的,我原來有2分,學習后有3分或5分就是進步,就應該表揚。就像我們對待學生一樣,關注到個體,有特殊情況的學生我們不能一味地把他和其他學生作比較,那樣的比較只會讓他失去學習的興趣。
嘿!扯遠了!我們回看他的課堂,除了制作方法沒有滲透到位,其他基本都能一步步引導學生對瓶子進行聯想,而學生有充分的制作時間和自由,課堂氣氛活躍,不時有學生開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起名字,可惜由于老師的經驗不足有些很好的作品沒有被發(fā)掘,比如在大部分學生都做人形的聯想時,發(fā)現一些多向聯想的作品并及時表揚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意,就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思路。在評課時有老師糾結在課題的“化裝舞會”上,認為必須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讓課“名符其實”,其實我看來也不一定要這樣做的,首先因為這節(jié)課是同之前孫老師的課做一個同課異構,在形式上、材料上都不同。橡皮泥在瓶子上粘得不是很穩(wěn)當,給展示帶來一點難度,何況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如果教學的目標都達到了,何必一定要創(chuàng)設情境呢?
【瓶子的化裝舞會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